摘要:目的 觀察華法林對于中、老年心房顫動患者抗凝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選擇2011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和門診符合條件的90例心房顫動患者隨機(jī)分為兩組,華法林治療組(治療組)44例和對照組46例,治療組給予口服華法林3mg/d,監(jiān)測凝血酶原時間(PT)及國際標(biāo)準(zhǔn)化比值(INR)觀察7~15d使INR達(dá)到2.0~3.0范圍內(nèi),以后查1次/月INR。對照組給予口服阿司匹林300mg/d,分2次進(jìn)食時服用。結(jié)果 治療組有效42例,無效2例,有效率95.4%;對照組有效40例,無效6例,有效率86.9%。兩組比較差異具有顯著性(χ2=8,P<0.05)。結(jié)論 中、老年非瓣膜病心房顫動患者選擇華法令口服治療,同時加強(qiáng)服藥后監(jiān)測,在臨床上是安全、有效的。
關(guān)鍵詞:心房顫動;非瓣膜??;華法林
隨著年齡的增長,心房顫動發(fā)生率明顯升高[1],60~70歲和70~80歲患者發(fā)生栓塞事件的發(fā)生率分別為5.3%及6.7%。本研究使用華法林和阿司匹林對老年心房顫動患者進(jìn)行對比觀察,探討華法令長期抗凝治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和門診符合以下條件的心房顫動患者,中華醫(yī)學(xué)會心血管病學(xué)分會編制的《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治療指南》[2] 中的標(biāo)準(zhǔn)診斷,隨機(jī)分為華法令治療組(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入選患者44例,男24例,女20例,平均年齡62.4歲。對照組46例,男25例,女21例,平均年齡61.9歲。兩組患者合并的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心力衰竭和腦梗死等危險因素中,治療組有33例(75%),對照組36例(78.3%),兩組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觀察時間3個月~1年,平均(9±1.2)個月。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體重,三大常規(guī)和潛血,肝、腎功能等各方面均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患者入選后均檢查血常規(guī)、肝功能、大便潛血、心電圖、超聲心動圖、腎功能、血脂、國際標(biāo)準(zhǔn)化比值(INR)、凝血時間,有過腦卒中者行腦CT。治療組華法令,3mg/片,晚飯后口服,起始劑量為3mg/d。對照組口服阿司匹林300mg/d,分2次,進(jìn)食時口服。治療組服藥后3、7、15d分別測PT及INR,1w后INR未達(dá)到目的1.8~2.5者,增加華法令至少4mg/d,以后測INR 1次/w,待INR穩(wěn)定于1.8~2.5,測INR 1次/月。兩組均同時觀察有無出血事件副作用。
1.3統(tǒng)計學(xué)處理 數(shù)據(jù)以(x±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yàn),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yàn),所有資料均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包進(jìn)行處理。
2 結(jié)果
2.1腦卒中發(fā)病率比較 在有危險因素的患者中,治療組為4.5%;對照組為13.04%,兩組比較差異具有顯著性(χ2=8,P<0.05)。在無危險因素的患者中,治療組與對照組腦卒中的發(fā)生率無差異(P>0.05)。見表1。
2.2治療組7~15d,平均(9.1±2.8)d, INR達(dá)1.8~3.0,平均(2.1±0.13),其中INR在1.8~2.5(1.92±0.23)范圍者占92.7%。治療組中,1例肺癌,1例前列腺肥大,2例骨折,口服華法林7~10個月后因手術(shù)停用藥物;對照組中,1例前列腺肥大,1例安裝永久性人工起搏器而停用1個月后繼續(xù)服用。見表2。
3 討論
心房顫動時心房失去收縮能力,容易導(dǎo)致心房內(nèi)血栓形成,并引起腦梗死或其他外周血管栓塞。心房顫動是缺血性腦卒中的一個重要的獨(dú)立危險因素[3]。對于心房顫動中老年患者,如何預(yù)防缺血性腦卒中的發(fā)生及減少致殘率和病死率尤為重要[4]。而華法令與阿司匹林比較,應(yīng)用華法令腦卒中的危險性下降程度明顯大于使用阿司匹林者,比阿司匹林下降約30%~48%[5]。
本研究提示,中、老年非瓣膜病慢性心房顫動患者選擇華法令2~3mg/d應(yīng)用,加強(qiáng)服藥后監(jiān)測及各藥物間的相互作用,使INR保持在1.8~2.5,是安全有效的。
參考文獻(xiàn):
[1]Mercaldi CJ, Ciarametaro M, Hahn B, et al. Cost efficiency of anticoagulation with warfarin to prevent stroke in medicare beneficiaries with 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Stroke,2011,42:112-118.
[2]黃灶林,朱平先,陳亮賢.華法令對中老年非瓣膜病房顫患者抗凝治療的臨床研究[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dǎo)報,2004,10(14):12-14.
[3]Connolly SJ. Atrial fibrillation in 2010:Advances in treatment and management.Nat Rev Cardio1,2011,8:67-68.
[4]Okcun B, Yiqit Z, Yilzit A. What should be the primary treatment in atrial fibrillation:Ventricular rate control or sinus rhythm control with long-term anticoagulation Intern MedRes,2009,37:464 471.
[5]崔蘭,五恩榮,金振一,等.老年人心房顫動患者化法令抗凝治療的有效性安全性評價[J].中國心血管雜志,2003,(86):426-428.
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