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究復方樟柳堿注射液治療眼底病患者的臨床療效。 方法 選擇的研究對象為在該院接受治療的144例眼底病患者,將患者平均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采用常規(guī)治療法治療對照組患者,在此基礎上使用復方樟柳堿注射液治療觀察組患者,對比兩種治療方法的不同療效。結果 對照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83.3%,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8.6%。觀察組的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對照組的復發(fā)率為1.4%,明顯高于觀察組的13.9%。接受治療后,觀察組和對照組的纖維蛋白原、紅細胞比容、紅細胞聚集指數、血漿粘度、全血粘度均得到了降低,觀察組的血液流變學治療改善程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8%,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2.5%。 結論 使用復方樟柳堿注射液治療眼底病患者的療效良好,復發(fā)率低,值得推廣。
[關鍵詞] 復方樟柳堿注射液;眼底??;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 R7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09(c)-0149-02
眼底病是眼科常見疾病,包括視網膜血管病、腫瘤、視網膜脫落、眼底營養(yǎng)障礙、獲得性黃斑病、獲得性視神經疾病,炎癥性病等[1]。眼底病給患者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及早診斷和早期治療有利于減少復發(fā)率,提高治療效果。該研究重點探究在眼底病患者的治療中采用復方樟柳堿注射液的效果,現分析2011年6月—2014年1月間該院收治的144例眼底病患者的臨床資料,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的研究對象是在該院接受治療的144例眼底病患者,72例對照組中,男性患者有40例,女性患者有32例,最大年齡為66歲,最小年齡為17歲,平均年齡為(42.5±8.4)歲。病程最長為半年,病程最短為3 h,平均病程為(2.0±0.2)個月。其中有12例屬于缺血性病變,有40例屬于挫裂傷,有20例屬于視網膜動脈阻塞。72例觀察組中,男性患者有38例,女性患者有34例,最大年齡為64歲,最小年齡為18歲,平均年齡為(42.8±8.2)歲。病程最長為半年,病程最短為4 h,平均病程為(2.1±0.3)個月。其中有11例屬于缺血性病變,有39例屬于挫裂傷,有22例屬于視網膜動脈阻塞。
1.2 方法
采用常規(guī)治療法治療對照組患者:給予患者擴充血管藥物、糖皮激素、神經營養(yǎng)支持藥物等常規(guī)治療。每天治療1次,1個療程為14 d。患者要堅持治療兩個療程。
在此基礎上使用復方樟柳堿注射液治療觀察組患者:將復方樟柳堿注射液(國藥準字H20000495)在患側顳淺動脈進行皮下注射,劑量大約是2 mL,每天注射1次,1個療程為14 d。需要注意的是,操作過程要注意無菌操作?;颊咭獔猿种委?個療程[2]。
1.3 療效評定標準
患者的治療效果可以分為無效、有效、顯效3個等級,當患者的視力≥0.1,并且視野缺損范圍至少減少40%,則可以判定患者的治療效果為顯效。當患者的視力增加至少1行,并且視野缺損范圍至少減少15%,則可以判定患者的治療效果為有效。當患者既達不到顯效的指標,也達不到有效的指標,則可以判定患者的治療效果為無效??傆行适秋@效率和有效率的總和[3]。
1.4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的治療效果(無效、有效、顯效)、復發(fā)情況、不良反應以及纖維蛋白原、紅細胞比容、紅細胞聚集指數、血漿粘度、全血粘度等指標。
1.5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12.0軟件包對數據進行處理,使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使用n(%)表示,采用χ2進行檢驗。
2 結果
2.1 觀察組和對照組的治療效果對比
對照組中,治療無效的有12例,治療有效的有22例,治療顯效的有38例,總有效率為83.3%。觀察組中,治療無效的有1例,治療有效的有11例,治療顯效的有60例,總有效率為98.6%。觀察組的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見表1。觀察組和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觀察組和對照組的治療效果對比[n(%)]
■
2.2 觀察組和對照組的復發(fā)情況對比
對照組復發(fā)的有1例,其余均沒有復發(fā)的跡象,復發(fā)率為1.4%。觀察組復發(fā)的有10例,其余均沒有復發(fā)的跡象,復發(fā)率為13.9%。觀察組的復發(fā)情況明顯少于對照組。見表2,觀察組和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觀察組和對照組的復發(fā)情況對比[n(%)]
■
2.3 觀察組和對照組的血液流變學指標對比
接受治療后,觀察組和對照組的纖維蛋白原、紅細胞比容、紅細胞聚集指數、血漿粘度、全血粘度均得到了降低,觀察組的血液流變學治療改善程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觀察組和對照組的血液流變學指標對比(x±s)
■
2.4 對照組和觀察組的不良反應對比
觀察組出現面紅、視物模糊等不良反應,總共2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8%。對照組出現皮下淤血、注射部位硬結等不良反應,總共9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2.5%。觀察組的不良反應明顯高于對照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眼底病是由于視神經乳頭、視網膜、脈絡膜任一部位出現病變引起,病情較輕的造成視力下降、視野缺損,病情嚴重的造成失明,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及早診斷和早期治療,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視力,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當前,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高血脂等患者數量越來越多,如果任由這些慢性疾病發(fā)展,就會損傷微小血管,造成微循環(huán)障礙。眼底疾病是由于微循環(huán)障礙引起的。眼底病通常伴有血液流變學異常、血管壁異常,從而減緩了血流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血液粘稠度,從而形成微血栓,最終引起脈絡膜、視網膜缺氧缺血。一旦脈絡膜或視網膜缺氧缺血,就會分泌自由基,在很大程度上加重血管重構,最終形成惡性循環(huán)[4]。相關實驗證明,增加眼底供血、改善微循環(huán)和血流動力學指標,有利于控制及逆轉眼底病變,起到提高患者視力的作用。
復方樟柳堿注射液的成分分別是維生素B12,普魯卡因、樟柳堿[5]。樟柳堿屬于生物堿,是從茄科植物唐左特山莨菪中提取出來的,具有抗膽堿效用,對平滑肌痙攣起到良好的緩解作用,并且能夠有效改善局部的微循環(huán),使眼底供血量充足,并且能夠起到調節(jié)脈絡膜自主神經功能的作用,使脈絡膜血管功能得到改善,確保血管的舒張功能和收縮功能的正常運行,改善局部營養(yǎng)的供應。樟柳堿和微生物B12之間具有協(xié)同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調節(jié)血管張力,最終達到改善患者視力目的。普魯卡因能夠阻滯神經節(jié),時神經沖動的傳到被阻斷,有利于消除惡性物質對大腦皮質的刺激,減輕患者的疼痛,同時具有消除氧自由基、抗衰老、抗氧化,改善組織缺氧缺血癥狀。復方樟柳堿注射液在眼底病患者的治療中,療效顯著。在該研究中,對照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83.3%,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8.6%。觀察組的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與王蕊的相關研究資料的結果無明顯差異[6]。對照組復發(fā)的有1例,其余均沒有復發(fā)的跡象,復發(fā)率為1.4%。觀察組復發(fā)的有10例,其余均沒有復發(fā)的跡象,復發(fā)率為13.9%。觀察組的復發(fā)情況明顯少于對照組。與羅彤等[7]人的相關研究資料的結果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接受治療后,觀察組和對照組的纖維蛋白原、紅細胞比容、紅細胞聚集指數、血漿粘度、全血粘度均得到了降低,觀察組的血液流變學治療改善程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觀察組出現面紅、視物模糊等不良反應,總共2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8%。對照組出現皮下淤血、注射部位硬結等不良反應,總共9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2.5%。觀察組的不良反應明顯高于對照組。與趙景峰等人的相關研究資料的結果無明顯差異[8]。由此可見,使用復方樟柳堿注射液治療眼底病患者的療效良好,不僅復發(fā)率低,而且不良反應少,值得在眼底病患者的治療中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 魏霞,葉思勇,崔磊.復方樟柳堿、血塞通、尿激酶聯合應用治療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療效觀察[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5(1):56-57.
[2] 林慧,丁順英,郝燕燕,等.外傷性視神經病變復方樟柳堿治療效果分析[J].眼外傷職業(yè)眼病雜志·附眼科手術,2002(4):386-387.
[3] 季梅,季華,吳玉珍.銀杏達莫注射液聯合復方樟柳堿注射液治療缺血性視神經病變——附50例報告[J].新醫(yī)學,2008(2):128-129.
[4] 李娟,張黎,王云楓.復方樟柳堿注射液聯合葛根素治療缺血性視神經病變療效觀察[J].牡丹江醫(yī)學院學報,2009(6):45-46.
[5] 孫亞麗.復方樟柳堿注射液聯合弱劑量光動力治療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J].臨床眼科雜志,2014(2):147-149.
[6] 王蕊.復方樟柳堿聯合治療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療效觀察[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0(S1):43-44.
[7] 羅彤,陳麗華.復方樟柳堿治療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的療效觀察[J].中國藥房,2008(26):2044-2046.
[8] 趙景峰.復方樟柳堿治療脈絡膜視網膜病變臨床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09,3(11):111-112.
(收稿日期:2014-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