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多達一與依折麥布聯合治療高血壓合并頸動脈斑塊的效果。方法 選擇2013年6月—2014年2月該院收治的高血壓合并頸動脈斑塊患者70例,以收入院日期單雙號隨機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治療及多達一,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用依折麥布。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壓、頸動脈斑塊變化及安全性。結果 兩組治療后觀察組SBP、DBP下降幅度均顯著大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后IMT、斑塊面積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t=5.24、5.12,P<0.05),且均顯著低于對照組(t=4.01、4.08,P<0.05)。結論 多達一與依折麥布聯合治療高血壓合并頸動脈斑塊能夠進一步降低血壓,促進斑塊逆轉,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多達一;依折麥布;高血壓;頸動脈斑塊
[中圖分類號] R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09(c)-0048-02
研究表明[1-2],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不穩(wěn)定性是造成急性腦梗死的主要原因。高血壓是頸動脈粥樣硬化的高危因素之一,其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率約為無高血壓者的3倍。該研究2013年6月—2014年2月分析多達一與依折麥布聯合治療高血壓合并頸動脈斑塊效果,旨在更好指導臨床用藥,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該院收治的高血壓合并頸動脈斑塊患者70例為觀察對象。病例納入標準:①符合2009年修訂的《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3],收縮壓(SBP)≥140 mmHg,舒張壓(DBP)≥90 mmHg;②經頸部血管超聲檢查證實有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IMT)>1.0 mm為頸動脈硬化,IMT>1.2 mm且凸向血管腔內為硬化斑塊[4]。以收入院日期單雙號隨機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男22例,女13例;年齡50~79歲,平均(65.4±3.5)歲。對照組男20例,女15例;年齡50~79歲,平均(67.1±3.7)歲。
1.2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根據病情需要給予常規(guī)降血壓治療,同時給予多達一(輝瑞制藥公司生產,生產批號:1137029,每片含苯磺酸氨氯地平5 mg,阿托伐他汀10 mg),1片/次,1 次/d。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用依折麥布(美國先靈葆雅制藥公司,生產批號:H20060113),10 mg/d。用藥時間為連續(xù)服用6個月,之后評價療效。
1.3 統計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內、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前后血壓比較
兩組治療后SBP、DBP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P<0.05),兩組比較,觀察組SBP為(136.2±17.0)mmHg、DBP為(78.1±11.3)mmHg,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145.17±19.3)mmHg與(85.6±9.4)mmHg(P<0.05)。
2.2 兩組治療前后頸動脈斑塊比較
兩組治療后IMT、斑塊面積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頸動脈斑塊比較(x±s)
■
注:與治療前比較,at=5.24,bt=5.12, ct=4.78, dt=4.77,P<0.05;與對照組比較,et=4.01,ft=4.08,P<0.05。
3 討論
頸動脈粥樣硬化是全身動脈粥樣硬化消長的重要指標,頸動脈斑塊往往出現在血脂過高的患者,斑塊內含有含量極高的脂質,頸動脈壁應力增大,受高速血流沖擊,頸動脈斑塊破裂,斑塊內的膠原纖維暴露之后可激活血小板,啟動凝血反應形成血栓,而造成腦梗死[5-6]。
多達一是一種包含氨氯地平和阿托伐他汀鈣的復方制劑,其中氨氯地平是第二代吡啶類鈣離子拮抗劑,對血管平滑肌有高度選擇性,能抑制鈣離子內流,擴張冠狀動脈血管及全身血管,降低血壓,降壓作用平穩(wěn)持久,還可以改善心絞痛[7-8]。然而一個嚴峻的事實是我國采用常規(guī)他汀類藥物調脂的LDL-C達標率僅為16.6%,而且他汀類藥物并非完全無毒性及不良反應,胃腸道反應、頭痛、轉氨酶異常及肌肉疼痛等很常見,重者可致橫紋肌溶解、急性腎功能衰竭[9]。故對血脂未達標患者來說,劑量增加無疑增加藥物所帶來的副作用,而獲益僅增加6%左右,使不少患者依從性下降或停藥[10]。
該研究采用多達一與依折麥布聯合治療高血壓合并頸動脈斑塊,結果顯示,觀察組IMT為(1.01±0.31) mm、斑塊面積為(0.42±0.12) cm2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27±0.43) mm、(0.69±0.23) cm2(P<0.05),說明多達一與依折麥布聯合治療高血壓合并頸動脈斑塊具有互補性,能夠進一步降低血壓,改善患者血脂水平,促進斑塊逆轉,安全性良好。羅萍等[9]《阿托伐他汀聯合依折麥布對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影響》研究中的結果同該研究結果相符。但該研究樣本量較少,未能對其機制進行更深的探索,今后應繼續(xù)開展大規(guī)模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以得出更多有利于指導臨床診療的結論。
[參考文獻]
[1] 常紅云.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與腦梗死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藥業(yè),2012,21(A1):188.
[2] 熊桂麗.頸動脈粥樣硬化相關因素與分析[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1,1(22):44-46.
[3]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心血管病研究中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09年修訂版)[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85-88.
[4] 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制訂聯合委員會.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7,35(5):4-19.
[5] 劉夢.頸動脈粥樣硬化與腦梗死相關性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2,15(14):52-53.
[6] Abdallah RT,Keum JS,Lee MH. Plasma kallikrein promotes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ransactivation and signaling in vascular smooth muscle through direct activation of protease-activated receptors[J].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2010(45):35206-35215.
[7] 劉峰.阿托伐他汀治療冠心病伴高脂血癥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0,11(5):119.
[8] Thum T,Hoeber S,Froese S. Age-dependent impairment of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is corrected by growthhormone-mediated increase of insulin-like growth-factor-1[J].Circulation Research,2012:434-443.
[9] 羅萍,王麗霞,朱好輝,等.阿托伐他汀聯合依折麥布對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影響[J].中華實驗外科雜志,2014, 31(2):289-291.
(收稿日期:2014-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