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庇^小學生作文現(xiàn)狀,真是喜憂參半:學生對作文題目無感覺,望“題”興嘆,寫出來的文章“形容枯槁”,沒有生命的顏色。對此,本文主要從四個方面著手,希望給作文課堂注入新的生機。
一、體味精彩生活,捕捉偶發(fā)靈感
有人說:“靈感就是在茶余飯后產生的。”不僅作家寫作講究靈感,小學生寫文章同樣需要靈感。課堂上的一些偶發(fā)事件,是引導學生寫作的最佳契機,教師應及時捕捉,在學生靈光乍現(xiàn)的瞬間,讓其運筆抒寫,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冬季的課堂上忽然下雪,學習課文時引起共鳴,學生間發(fā)生摩擦等,都可以臨時改為習作課。筆者就成功地捕捉到了這樣一個瞬間:某教師收的二百多塊校服錢在桌肚里不翼而飛,經筆者做工作,這位教師就拿出自己的錢,謊稱是拿錢的學生自己悄悄放回來的,誰知這個舉動感化了拿錢的學生,他真的主動把錢放回了講臺上。針對這個突發(fā)事件,筆者布置了一篇作文《被撿回的金子》,因為學生親歷了這個事件,所以寫起來不費力氣。有位同學這樣寫道:“錢兩次失而復得,應該高興,更高興的是那個學生的品質也撿回來了!”
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但學生年齡小,不善于搜集生活中的素材,筆者就有意識地讓學生從看似平淡的生活中尋求習作資源。例如感恩節(jié)到來之際,筆者布置了一篇作文——《我的愛對你說》,要求學生回家給自己的家人做一件事,說出對家人的感謝,并祝家人感恩節(jié)快樂。學生要細心體味自己的感受,再觀察家人的反應,因此寫起來得心應手,充滿了真情實感。
二、利用教材資源,促進習作生成
教師常??鄲烙诹曌鳑]有現(xiàn)成的教材,認為學生的習作訓練沒有立足點,其實我們忽略了身邊的資源——教科書。比如五年級下冊第10課《我和烏麗娜》,課后有個小練筆:想一想,在信中“我”會對烏麗娜說些什么?請幫“我”給她寫一封信吧。對于這個小練筆,我并沒有簡單地走過場,而是為學生設計了這樣的場景:月光在水波上跳躍,整座古城流溢著月光的香味,多美的景色啊!同學們,此刻,作為烏麗娜的朋友,除了美景,是不是有好多話要說?請寫一封信給她吧。因為學生在文本中已經了解了主人公,加上教師的引領,這時寫起來就水到渠成了。
除了欣賞領悟,教師還要讓學生帶著應用的心態(tài)寫作,對某個語段、某種寫法,筆者會不失時機地強調,讓學生在寫作文時恰當應用。六年級下冊第六課《唯一的聽眾》一文的細節(jié)描寫很傳神,比如:“我看著這位老人安詳?shù)乜吭谀疽紊?,微笑著,手指悄悄打著?jié)拍……”對于這些細節(jié)描寫,筆者要求學生回想熟悉的人有什么習慣性動作,并記錄下來。如某同學寫道:“數(shù)學教師一笑,皺紋都跑眼角去了,生氣時眼睛向一邊看著,臉上的肉仿佛在抖動……”簡單樸實的句子,卻透著一份真。
另外,巧妙利用課本上的口語交際和綜合實踐資源,也是提高習作能力的有效途徑。比如: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口語交際是《應聘班級服務員》,本單元的習作百花園是:相信這次應聘班級服務員的活動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請大膽地把自己的想法、感受和建議寫下來。這兩個題目相輔相成,如果口語交際課教師重視,給足時間,讓學生分小組說,毛遂自薦說,設置應聘場景說,學生在寫文章時就會“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了。
三、注重習作批改,激發(fā)創(chuàng)作欲望
長期以來,在習作批改方面,教師習慣“包辦”,一篇篇讀,一篇篇寫評語,而且評語都是成人化的語言,學生看了沒感覺,或者說根本不看,對于下次寫作沒有任何幫助。在作文批改方面,筆者是這樣做的:每寫完一篇文章,學生自己先閱讀欣賞,然后寫上評語;第二步由批改小組成員認真批閱(批改小組由十個人組成,全班分成若干個小組,輪流批改,每人都有批改的機會),寫上評語,并簽上名字;第三步筆者隨機抽出十本進行檢查審核,并批上意見。
這樣每個人都帶著一顆責任心在做,也很有成就感。而且站在同齡人的角度寫評語,更容易走進對方的內心,學生也樂于接受。如我班批改小組寫的評語:
小郭,你文章讀起來很順口,還會用格言警句了,說明你善于積累與運用,想聽我的建議嗎?把字寫爽一點!批改人:袁家明。
同桌的你:讀你,如三月春風撫摸著臉,你超會用優(yōu)美詞語!喜歡你的風格!愛你!繼續(xù)努力!批改人:張英楠。
類似的精彩評語還有很多,有的甚至洋洋灑灑寫了大半張,當然,這里面也有寫得不到位的,但沒關系,只要善于引導,耐心等待,學生會越做越好。
在評析學生的文章時,筆者也試圖改變以往只念優(yōu)秀文章的做法,把更多的時間放在二類三類作文上。二類三類作文很容易提升,因此我會睜大雙眼,去捕捉學生字里行間的閃光點,然后鼓勵他,挖掘其潛力。記得去年秋天,布置一篇寫秋景的作文,在讀稿子時,筆者發(fā)現(xiàn)作文一般的劉正寫下了這樣一句話:“秋天是個適合快樂的季節(jié)!因為它閃耀著金色的光芒!”好一個“適合”,筆者表揚了劉正,并說他適合當散文家。隨后筆者也寫下了《涼秋也快樂》的教學隨筆:“好一個適合快樂!我只知道自古文人都是傷春悲秋,可在學生的眼里,秋天是金燦燦香噴噴的,適合快樂,一顆干凈純潔的少年心讓人羨慕!”寫完后,筆者讀給學生們聽,沒想到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劉正為當散文家更加努力了,其他學生也暗暗鉚足了勁。
在小學,教給學生寫作表達的能力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如果這些孩子在小學不會寫文章,那到了初中、高中,甚至成人,將很難補救。因此對于缺乏寫作興趣的孩子,教師絕不能放棄,要盡可能放大他的優(yōu)點,及時鼓勵,給他們信心。
四、抓好閱讀教學,提高語文素養(yǎng)
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筆者每周開設兩節(jié)讀書課活動,并且每天午后的那一小段時間也是讓學生閱讀。為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也和學生一起讀書,就會起到更好的示范作用。平時我會隨手帶一本書進課堂,看到精彩的部分讀給學生們聽,自己讀了什么書,寫了什么讀書心得,都會分享給學生,讀書是一個熏染的過程,只要堅持,學生的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會日漸提高。
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喚醒學生的寫作欲望,給他們一雙翅膀,讓他們在夢想的天空盡情翱翔!筆者相信,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只要我們樹立大語文觀,潛心研讀課標,用心研究習作教學,小學生的習作百花園將會風景無限!
(作者單位:河南省方城縣方城一?。?/p>
(責任編輯:張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