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教學是小學音樂的一個重要教學內(nèi)容,也是學生最樂于接受和參與的音樂形式。多年來,縱觀小學唱歌課程,很多教師的教學僅止步于“唱會歌”層面,有的甚至連“唱會”都達不到,教師只是一遍遍播放錄音示范,學生隨錄音跟唱,沒有提出明確要求,達不到課堂目標,致使音樂課堂的教學質(zhì)量成為影響學校教學質(zhì)量的瓶頸因素,毫無生氣、缺少趣味的課堂為學生所“摒棄”,久而久之,學生不但沒有提高演唱技巧,反而對唱歌也失去興趣。對此,筆者經(jīng)過多年探索,總結(jié)出“以唱歌為主的綜合課教學模式”,與大家探討。
“以唱歌為主的綜合課”是指教學以唱歌為主,以其他教學內(nèi)容為輔的唱歌教學綜合課。此教學模式是歌唱教學與欣賞教學的綜合,一般突出五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關注音樂,有效聆聽;巧解難點,完整學唱;鞏固學習,表現(xiàn)創(chuàng)造;拓展延伸,情感升華。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小學音樂課程標準(2011版)》明確指出:“興趣是音樂學習的根本動力和終身喜愛音樂的必要前提?!毙抡n導入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精心設計的導入就像歌劇的序曲和樂曲的前奏一樣,能引導學生進入音樂的氛圍中,激發(fā)學習興趣從而進入學習狀態(tài)。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采用以下幾種方法來導入新課,即故事導入法、圖畫導入法、謎語導入法、游戲?qū)敕?、表演導入法、情境導入法、啟發(fā)談話法、音樂導入法等。
例如在教學“小紙船的夢”一課時,教師可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走進音樂。這首歌的歌詞是“我折一只小紙船,讓它飄在小河上,它牽引著我的夢想,一直到那看不見的遠方”。伴隨著音樂伴奏,教師制作的視頻中出現(xiàn)一個小姑娘手捧小紙船并放到小河中,小紙船越飄越遠的畫面。此時教師順勢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情境:有一個小姑娘心里充滿了夢想,她把夢想寫在小紙船上,把小紙船放在小河上,小紙船載著她的夢想越飄越遠。學生們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到了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伴隨著音樂進行情感體驗,用心學習本課內(nèi)容也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
二、關注音樂,有效聆聽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聽”是音樂課堂中學生獲得學習信息的主要途徑,“聽”也是體驗音樂的最直接方式。因此,音樂教學要遵循“以聽為中心”的原則,把全部教學活動建立在“聽”的基礎上。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音樂要素(速度、力度、節(jié)拍等),在上課之初向?qū)W生提問,讓他們帶著問題多遍完整聆聽音樂,從而感受音樂、認識音樂、理解音樂,為學唱歌曲打下基礎。
三、巧解難點,完整學唱
對唱歌教學來說,常見的教學難點主要有以下兩種情況:第一,曲譜方面。如切分音、附點音符、裝飾音、休止符、變換拍子和變化曲調(diào)等。第二,唱歌方面。如在合唱、輪唱部分,弱拍唱起,咬字吐字,一字多音,變化速度、力度,氣息運用及情感表現(xiàn)等。解決教學難點對學唱歌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如果照舊運用“重復講解,反復示范”的方法,有時未必能解決問題,這就要求教師多加思考,采用一種巧妙的、學生感興趣的并樂于接受的教學方法來解決教學難點。
筆者認為,運用旋律線教學對解決難點非常有效。使用旋律線有多種方法,如用起伏的線條表示旋律,用高低不同的音表示旋律,用隊列、圖畫的方式表示旋律,用高低、大小不同的花朵、昆蟲、樹葉等與歌曲相關的形象表示旋律等,這樣一來,不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還能讓學生更直觀、更形象地理解難點。例如在教學“田野在召喚”一課時,二聲部的學習是本課的難點,教師在教授演唱之前把學生分為兩個小分隊,第一小分隊演唱旋律,第二小分隊以列隊走路的形式學習第二聲部,既讓學生在趣味中學唱二聲部,又給學生營造出走進田野的情境,難點迎刃而解,在解決難點之后再完整學唱就變得容易多了。
四、鞏固學習,表現(xiàn)創(chuàng)造
在音樂教學中,學生“唱會歌”不是最終目的,還要進一步把歌唱好,要“唱好歌”。教師在每節(jié)課都應留給學生鞏固練習的時間,鼓勵學生采取不同的演唱形式(如獨唱、齊唱、表演唱、領唱、男女生分組唱、提問搶答式演唱等)來鞏固演唱,引導學生做到自然、自信、有表情、有感情地唱歌。然后再啟發(fā)學生編創(chuàng)歌詞、旋律、節(jié)奏,根據(jù)歌曲內(nèi)容編制表演動作、音樂故事或游戲,讓學生在創(chuàng)編中培養(yǎng)創(chuàng)造能力,分享合作的喜悅。
例如在“哦,十分鐘”一課中,教師在學生“唱好歌”之后,將毽子作為打擊樂器,帶領學生為歌曲伴奏,這樣既能鞏固歌曲、拓展知識,又能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再如“小溪流水響叮咚”一課,教師在學生“唱好歌”之后用鵝卵石伴奏,學生聽著石頭清脆的擊打聲,仿佛置身于山間小溪中,既能幫助學生理解歌曲的意境,又能培養(yǎng)他們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音樂、體驗音樂的能力。
五、拓展延伸,情感升華
教學內(nèi)容的拓展是指教師在歌曲教學的基礎上選取欣賞曲來充實教學內(nèi)容,以此拓展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加強對音樂內(nèi)涵的進一步理解與感悟。拓展欣賞的內(nèi)容應是具有一定審美價值的作品,包括同體裁作品音樂欣賞、同作曲家音樂作品欣賞、同種樂器音樂作品欣賞、同民族或地域音樂作品欣賞等。
“教無定法,教學有法,貴在得法?!睙o論哪種方法,最終目的都是為了達到音樂課程的總目標,即“學習并掌握必要的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拓展文化視野,發(fā)展音樂聽覺與欣賞能力、表現(xiàn)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形成基本的音樂素養(yǎng)”。筆者認為,音樂教師應積極探索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深化對音樂的理解,培養(yǎng)音樂興趣。
(作者單位: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qū)教育體育局教育發(fā)展研究中心)
(責任編輯:徐曉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