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選取不同品種雞群的J亞群白血病病毒代表毒株分別感染SPF雞和地方雞,記錄分析感染雞的臨床癥狀、產生腫瘤時間。結果表明,商品蛋雞源毒株對SPF雞和地方雞致腫瘤時間均早于地方雞源毒株,感染SPF雞后出現腫瘤癥狀比例和死亡率分別為42.7%和11.3%,遠高于地方雞源毒株的19.3%和4.7%。感染地方雞雞后出現腫瘤癥狀比例和死亡率分別為26%和8%,遠高于地方雞源毒株的9%和3.3%??梢娺@兩類不同來源毒株致腫瘤特性差異顯著,商品蛋雞源毒株致腫瘤性明顯強于地方雞源毒株。
關鍵詞:J 亞群禽白血病病毒;不同品種雞;致腫瘤;差異
中圖分類號:S8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73X(2014)10-0014-03
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 ALV)屬于反轉錄病毒科中的禽反轉錄病毒屬,是最早證明能引發(fā)雞腫瘤的病毒。J亞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是20世紀80年代末Payne等[1]首先從肉用型雞中分離鑒定出來的禽白血病病毒新亞群[2]。也是目前中國雞群中流行最為廣泛的外源性病毒亞群。中國于2002年徐鑌蕊等[3]首次報道了蛋雞自然感染ALV-J引起髓樣細胞瘤的病例,之后在我國的地方雞三黃雞[4]和中國的純地方品系[5~8]中也陸續(xù)出現了ALV-J及由此引發(fā)的骨髓樣細胞瘤病例。ALV-J在我國流行的范圍越來越廣,由于其發(fā)病高峰集中在性成熟之后,發(fā)病死亡率達30%,可導致雞群產蛋率從高峰下降到40%左右或者根本就沒有高峰期,對我國養(yǎng)雞業(yè)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2008年以來,J亞群禽白血病在湖北省商品蛋雞和地方雞群中廣泛流行爆發(fā)[9],從流行病學調查來看,商品蛋雞發(fā)病率明顯高于地方雞,這究竟是因為兩種雞群感染的病毒的致病性有差異還是兩種雞群自身對病毒的敏感性有差異呢?本研究主要選取地方雞種的分離株HB101、HB113、HB127和商品蛋雞的分離株HB097、HB105、HB121進行感染試驗,觀察分析其致腫瘤性的差異,為該病的防控和凈化提供理論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禽白血病毒株及其原病料組織
本研究室-80℃保存的商品蛋雞分離株HB097、HB105、HB121及其原病料組織,地方雞源毒株HB101、HB113、HB127及其原病料組織。
1.2 試驗雞
SPF雞:購買北京梅里亞SPF雞胚,自行孵化出雞苗
湖北地方雞:武新大別山雞雞苗,購自武漢市新洲寶強養(yǎng)雞合作社。
1.3 接種物的處理
取各分離株的細胞培養(yǎng)液0.1 mL與其對應的病料組織勻漿凍融處理后的上清溶液0.2 mL混合,制備成各分離株混合液各0.3 mL。
1.4 試驗設計
SPF雞苗1日齡檢測均為禽白血病抗原抗體陰性。3日齡時,選擇外觀健康的SPF雞310只,分為7組,第1~6組每組50只。第1~3組腹腔注射分別取制備好的J亞群禽白血病HB097、HB105、HB121分離株混合液各0.3 mL/只;第4~6組腹腔注射分別取制備好的J亞群禽白血病HB101、HB113、HB127分離株混合液各0.3 mL/只;第7組為對照組10只,腹腔注射滅菌生理鹽水,0.3 mL/只。各組齡死亡雞肝脾腫大,眼觀可見白色結節(jié),80日齡可見個別及體表血管瘤;而第4~6組地方雞源毒株HB101、HB113、HB127感染雞45日齡才出現死亡,100日齡肝脾出現眼觀可見的腫瘤結節(jié),部分雞出現體表血管瘤;第7組雞未見發(fā)病臨床癥狀、腫瘤和死亡。
由表1可見,商品蛋雞源毒株HB097、HB105、HB121感染SPF雞出現腫瘤率平均為42.7%,死亡率為11.3%,而地方雞源毒株HB101、HB113、HB127感染SPF雞出現腫瘤率平均為19.3%,死亡率為4.7%,商品蛋雞源毒株對SPF雞的致瘤能力明顯高于地方雞源毒株。
2.2 兩類來源毒株感染武新大別山雞試驗結果
兩類不同來源分離株感染3日齡湖北地方雞種發(fā)現,第1~3組商品蛋雞源毒株HB097、HB105、HB121感染雞第1~6周未出現死亡,有部分雞只消瘦,剖檢肝脾腫大,感染雞45日齡出現腫瘤和死亡,而第4~6組地方雞源毒株HB101、HB113、HB127感染雞100日齡才出現腫瘤和死亡;第7組雞未見發(fā)病臨床癥狀、腫瘤和死亡。統(tǒng)計結果見表2。
由表2可見商品蛋雞源毒株HB097、HB105、HB121感染地方雞出現腫瘤率平均為28%,死亡率為8%,而地方雞源毒株HB101、HB113、HB127感染SPF雞出現腫瘤率平均為9%,死亡率為3.3%,商品蛋雞源毒株對地方雞的致瘤能力明顯高于地方雞源毒株。
3 討論
禽白血病是一種外來病,大多由于引種而傳入我國。本研究以SPF雞作為試驗模型,主要是因為SPF雞的品種是來航雞,為外來品種,而湖北省養(yǎng)殖的商品蛋雞幾乎全為外來品種;武新大別山雞是湖北本地特色雞種,從未引入外血,從理論上講不可能感染禽白血病。當前地方雞中廣泛流行的J亞群禽白血病究竟是因為病毒的變異還是疫苗等途徑的感染?這個問題值得深入研究。從試驗結果來看,不同商品蛋雞源毒株感染SPF雞和地方雞后,其致瘤時間和致瘤率有差異,但總體看來這類毒株對SPF雞的致瘤時間明顯早于地方雞源毒株,由此可見SPF雞和地方雞兩種雞對商品蛋雞源毒株的感染性是有差異的,這種差異與地方雞源毒株的差異一致。由此可以推斷J亞群禽白血病病毒對SPF雞的致病性高于地方雞。
本研究采用毒株的細胞分離液和對應的病料組織研磨液進行混合后作為感染材料,主要是在前期的預實驗中發(fā)現單純的J亞群禽白血病病毒細胞毒感染雞群后,未見腫瘤產生,但在一定的時間段內可出現短暫的病毒血癥,個別雞只有抗體產生;單純的病料組織研磨液作為感染材料也能復制出典型的J亞群禽白血病病例,但可能由于組織中病毒含量較低,復制成功效率較低,也不適合作為較為規(guī)范的病毒感染材料。
4 結論
通過對兩類不同來源的分離株分別感染SPF雞和地方雞后,觀察可見:商品蛋雞源禽白血病毒株對SPF雞和地方雞的致瘤時間均早于地方雞源毒株,致瘤率及死亡率均高于地方雞源毒株。可見這兩類不同來源毒株致腫瘤特性差異顯著,商品蛋雞源毒株致腫瘤性明顯強于地方雞源毒株。
參考文獻:
[1] PAYNE L N,BROWN S R,BUMSTEAD K,et al. A novel subgroup of exogenous avian leukosis virus in chickens[J]. J Gen Virol,1991,72:801-807.
[2] CUI Z,DU Y,ZHANG Z,et al. Comparison of Chinese field strains of avian leukosis subgroup J viruses with prototype strain HPRS-103and United States strains[J].Avian Dis,2003,47: 1321-1330
[3] XU B,DONG W,YU C,et al. Occurr ence of avian leukosis virus subgroup J in commercial layer flocks in China[J]. Avian Pathol,2004,33:13-17.
[4] 成子強,張 利,劉思當,等.中國麻雞中發(fā)現禽J亞群白血病[J].微生物學報,2005,45(4): 584-587.
[5] 朱美真,吳玉寶,崔治中.地方品系雞中一株ALV-A的分離鑒定[J].中國動物傳染病學報,2009,17(4):31-35.
[6] 張洪海,劉 青,邱 波,等.地方柴雞中J亞群禽白血病與馬立克氏病的混合感染[J].畜牧獸醫(yī)學報,2009,40(8):1215-1221.
[7] 趙冬敏,張青嬋,崔治中. 蘆花雞中B亞群禽白血病病毒的分離與鑒定[J].病毒學報,2010,26(1):53-57.
[8] 高玉龍,邵華斌,羅青平,等. 2009年我國部分地區(qū)禽白血病分子流行病學調查[J].中國預防獸醫(yī)學報,2010,32(1):32-36.
[9] 羅青平,張蓉蓉,溫國元,等. 2009年湖北省禽白血病的流行特點中國家禽[J].2010,32(7):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