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海北州農村施行農牧業(yè)集約化經營的要求,以青海省海北州海晏縣三角城鎮(zhèn)西岔村為例,對海北州農村農牧業(yè)集約化經營的進展情況進行了詳細的調查,并將所取得的成效進行了總結。
關鍵詞:農牧業(yè);集約化經營;土地流轉;牲畜租賃;專業(yè)合作社;海北州
中圖分類號:S8-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4)10-0086-02
1 基本情況
青海省海北州海晏縣三角城鎮(zhèn)西岔村現有160戶668人,勞力417人,占全村總人口的62 %,2013年全村人均純收入2 400元。耕地面積94.7hm2,退耕還林(草)地88hm2,人均占有耕地和退耕還林(草)面積分別為0.14、0.13hm2。草場總面積4 547hm2,人均占有6.81hm2。年末各類牲畜存欄數為6 670頭(只)。
2 集約化經營進展情況
根據州關于農牧業(yè)集約化經營的指導意見,借鑒外地成功的集約經營經驗,對西岔村集約條件成熟的社、農戶進行試點工作,構成多元化、多層次、多形式的經濟組織,逐步形成高投入、高產出、高效益的農牧業(yè)集約化經營格局,結合西岔村生產經營的生產資料現狀,制定如下農牧業(yè)集約化經營基本框架(圖1)。
2.1 土地租賃經營
(1)根據省、州、縣有關農牧業(yè)集約化經營文件精神和《海晏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成立海北藍天生態(tài)飼草料種植有限公司,積極組織人員宣傳動員,進行耕地統計整合,實行土地租賃經營。耕地流轉整合登記情況見表1。
(2)耕地集約化經營由海北藍天生態(tài)飼草料種植有限公司經營管理,具體組織試點工作。并相應成立監(jiān)事會,制定公司章程,建立完善各項配套制度,專業(yè)化管理,規(guī)范化運行。
(3)海北藍天生態(tài)飼草料種植有限公司對整合的59戶51.24hm2土地進行租賃經營,由公司與農戶簽訂租賃合同,租賃期限為5年,租金為每年每公頃地375kg青稞,或根據農戶的需要以十月初的市場價格交給農戶現金,實行機械化種植,可節(jié)省勞動力82人,針對這些勞力進行技能培訓,轉移就業(yè),增加工資性收入。有關農業(yè)直補等由農戶所有,有關針對集約化試點工作的項目由承包公司所有。對本公司全年各項經營收入、支出進行決算,對營利部分,按一定比例提取本公司的發(fā)展資金外,其余營利部分按股東入股比例進行分紅。
2.2 牲畜租賃經營
(1)村兩委整合四季草場,根據《海晏縣草原使用權流轉管理辦法》,制定草場委托合同,與養(yǎng)殖專業(yè)合作社簽訂為期3年的委托合同,本著保護和利用的原則,對全村四季草場進行委托經營。
(2)由已入社的社員召開社員大會,選舉產生西岔村養(yǎng)殖專業(yè)合作社理事會,并選舉出理事長1名,副理事長2名,成立相應的監(jiān)事會,制定合作社章程,建立完善各項配套制度。
(3)養(yǎng)殖專業(yè)合作社職責:養(yǎng)殖專業(yè)合作社負責本社畜牧業(yè)經濟工作,達到統一轉場、統一防疫、統一藥浴、統一配種、統一產羔、統一出售、統一分紅的集約化經營目標,負責草場管護和建設,并按時征收繳納防疫費、水費。
(4)合作社理事酬勞:理事長和副理事長實行年報酬,理事長每年1 000元,副理事長每年800元,從夏季轉場后的草場承包費中支付。
(5)實行牲畜租賃經營。西岔村全村現有牲畜7768頭(只),原58戶養(yǎng)殖戶分戶飼養(yǎng),現由24位養(yǎng)殖能人統一經營牲畜。在堅持群眾自愿、公平合理的原則下,小畜戶將生產母畜租賃給大畜戶,大畜戶對小畜戶牲畜保本經營,每年給小畜戶租賃母畜30%的仔畜。小畜戶可將30%的仔畜中的母畜繼續(xù)租賃給大畜戶,也可出售,租賃期限可定為3~5年。經合作社征求社員意見后,規(guī)定社員經營的母畜比例必須達80%以上,種公羊統一管理,戴上耳號。在交配期,每年按耳號分配種公羊,輪群本交。養(yǎng)殖專業(yè)合作社對羊毛、羔羊等進行統一競價銷售。實行牲畜由合作社統一經營后,節(jié)省勞動力39人,對這些勞力進行技能培訓,轉移就業(yè),增加工資性收入。
3 取得的成效
3.1 土地租賃經營收入增加
規(guī)?;洜I飼草料種植,實行機械化作業(yè),提高飼草料產量,采取青貯、干草打包、顆粒加工等方式進行儲備,在滿足自身飼草料需要的同時,積極聯系銷路,實現規(guī)?;N售,增加收入。
3.2 養(yǎng)殖專業(yè)合作社收入增加
3.2.1 自產自育和冬季牛羊育肥 在集約化經營試點工作階段年自產自育羔羊600只,自產自育成羊450只,自產自育牦牛31頭;育肥羔羊400只,育肥藏系羊650只,育肥牦牛120頭,以此增加收入。
3.2.2 選育種公羊種公羊 實行統一管理、統一配種、統一選育、統一銷售。不斷優(yōu)化畜群結構,提高牲畜個體性能。
3.2.3 畜產品銷售 養(yǎng)殖專業(yè)合作社集中羊毛仔畜等畜產品,打造品牌,推出銷路,實現競價銷售,增加收入。
3.3 勞動力轉移就業(yè)工資性收入
通過技能培訓,提高勞動力技能素質,并積極聯系就業(yè)渠道,鼓勵扶持參與集約化經營的農戶進行勞動力轉移。耕地和草場租賃經營后,脫離了農牧業(yè)生產的農牧戶進行勞動力轉移,以奧凱工業(yè)園區(qū)為主體,青壯年進行長期務工,部分勞力可外出從事短期務工,45歲以上人口可從事新村綠化、村容整潔等臨時務工,從事多種務工形式,增加了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