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章就暗示在農村英語口語教學中的運用展開論述。
關鍵詞: 暗示 口語教學 運用
素質教育推行至今,對課堂教學產生了重大影響,尤其是對中學英語教學,徹底顛覆了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倡導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是教學活動的參與者,教師是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引導學生、激發(fā)學生、輔助學生。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安排更多時間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種種現象表明,發(fā)展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是大勢所趨,迫在眉睫。初中英語新課標明確要求突出語言的實踐性,注重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這就要求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適當地擴大聽、說的輸入量,通過大量英語口語實踐活動,切實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
由于我國中學特別是農村英語教學,長期受到中考或高考等應試教育的影響,學校片面追求重點高中或大學的升學率,迫使部分英語老師大搞題海戰(zhàn)。因此在許多農村初中英語課堂上,教師重講語法,輕待實踐,單單強調讀、寫等機械式操練,忽視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學習英語缺乏一定的語境,學習較被動,如此一來,英語就成為全部科目中最不受學生歡迎的學科之一。另外,還有部分學生會寫但不愛表達,因此就產生了“啞巴英語”,這種現象至今還普遍存在。由于這兩種現象,造成農村學生的英語整體素質較低,這種現狀亟待改變。現將暗示教學法的理論知識與自己的實踐經驗相結合,進行分析總結,立足于英語新課標口語教學的基本理念,通過言語暗示、氛圍暗示、游戲暗示、表情暗示等方法,激活新課改下的農村英語口語課堂教學,幫助學生由“要我說”轉變?yōu)椤拔乙f”,開發(fā)學生的個人交際潛力,使之充分地自我展示并促進其全面發(fā)展,并將課堂45分鐘交給學生,努力為他們提供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平臺,最終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有效學習。
一、言語暗示,激發(fā)學生主動說英語的興趣
暗示學認為,教師本身亦是暗示信息源,可以通過言語使學生不經邏輯判斷地作出符合教師希望的反應;同時,可以運用肢體語言、神態(tài)、眼神、表情或其他暗示信息載體傳達教學信息,如運用“Good!”,“Very good!”,“Good job!”,“You really did a good job!”,“Wonderful!”,“Excellent!”,“Well done!”,“I can not agree more!”等稱贊性的語言,會使學生受到積極的心理暗示,從而激發(fā)更高的學習熱情。對學生來說,教師對他們的精神獎勵比物質獎勵更為持久和穩(wěn)定,它既是對學生表現的一種肯定,更是老師對自己所教內容的一種積極反饋,特別是對于缺乏主動性和自信心的學生來說,表揚和鼓勵更能激發(fā)他們的表現欲。因此,即使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出現錯誤,也不宜直接對其批評,可以先在其他方面予以肯定,再委婉地提出改正建議。在這樣的言語暗示下,學生就不會產生退縮或自卑心理,而會在自己的優(yōu)點或進步得到肯定之后認真思考自身的不足之處,從而使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能再提升一個層次,并得到老師進一步的認可。同時因為教師評價時聲調、語氣不同,學生可能收獲的是贊許,也可能是嘲笑和批評。所以,作為教師,我們應當不容置疑地選擇前者的效應,無可厚非,在課堂上,學生也希望老師給他投來的是贊許的目光和言語。傳統教學忽視了言語交流的作用,這是教學改革中應該注意的一個問題。同時,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如果缺少了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學習難度就會大大超過其他學科,我認為英語課堂教學是一種多層次、多功能、綜合運用各種感官的活動,是教與學雙向作用的復雜而又細致的過程。學生只有對英語學習有了深厚興趣,在課堂上才會說、才敢說,從而克服學習過程中的各種困難,進一步潛心學習、鉆研。
二、氛圍暗示,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洛扎偌夫說:“我們是被我們生活的環(huán)境教學和教育的,也是為了它才受教學和教育的?!卑凳緦W把環(huán)境比做空氣,無時無刻不作用于人,它會不知不覺地影響我們。營造特定的氛圍進行英語口語教學是十分可取的一種新途徑。通過特定教學氛圍的營造,可以使教材內容具有濃厚的趣味性和實用性,這樣既可以排除學生因教材難度大而產生的退卻感,又能激發(fā)學生鉆研教材的欲望,開發(fā)其認知潛能,形成課堂知識傳遞的有效心理空間,使學生能用口語表達出來。傳統的英語課堂教學氛圍相對枯燥乏味,教師大多基于課前學生的預習、課上自己的講解、課后學生的作業(yè)等手段創(chuàng)造相應環(huán)境,整個課堂氣氛是在教師一人的操縱之下營造出的,有時課堂45分鐘聽到的全是老師的聲音,講完了,也就下課了。隨著多媒體和網絡技術在各類教學中的運用,營造教學氛圍越來越受到教師的重視,我們大多借助于多媒體和網絡技術,通過運用更為直觀可感、具體可聞的生活照片、社會圖片等資料營造良好氛圍。具體來說,利用實物、圖畫、音樂、電影片段、表演、環(huán)境布置等因素,實現“音樂渲染氣氛、圖畫增添氣氛、表演感染氣氛、影像再現氣氛、語言烘托氣氛”等氛圍的營造。與傳統的氛圍營造相比,如今的氛圍更具有直觀、生動、吸引力更強等特點。
三、游戲暗示,構建師生平等和諧的交流關系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營造良好課堂氣氛的前提。暗示教學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暗示的相互作用原則,即學習有賴于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系及其內在的態(tài)度,也就是說,一方面要樹立教師的權威,另一方面師生之間、同學之間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團結友愛。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碰到的最大“敵人”不是自己能力不夠,也不是學習內容深奧難懂,而是在學習中存在一定的動機障礙。大部分初中生天性好玩,生性好動,如果在教學中能把學習的內容以游戲活動作為載體,激發(fā)學生的內部動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就可以輕松自如地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生活實踐和游戲活動體驗獲得認知發(fā)展,熟練掌握所學內容。把游戲運用到課堂教學中,不僅可以緩解緊張的課堂氛圍,為學生提供活躍的口語練習平臺,而且能滿足學生旺盛的求知欲。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英語教師,總是善于編造各種各樣的猜謎、表演,或句子接龍、影視配音等游戲,輕松地實現教學目標。
四、綜合暗示,使學生語言交際能力得到升華
綜合暗示是指綜合各種包含表情、肢體語言、體態(tài)等手段實施全面的暗示教學形式。如果把表情、聲音、語言作為非言語交流的符號,那么言語只能表達信息的7%,大部分是靠非言語表達的。在言語和非言語行為結合在一起的時候,言語只能起到方向性或規(guī)定性的作用,非言語行為才能準確地反映出話語的真正思想和感情,擔當起絕大部分的傳播職能。試驗結果表明,當人們搜集的各種信息不一致的時候,其總體效果等于7%的言語聯系加38%的聲音聯系加上55%的肢體動作。英語課堂上,教師實施綜合暗示進行口語教學時,用自身的表情把用意、愿望表露出來,再通過語言暗示讓學生從中明白自己的用意所在,從而將自己的口頭表達能力發(fā)揮出來。綜合暗示中的體態(tài)暗示是溝通師生感情的特殊信息傳遞方式,尤其是在以語言文字為主的課堂言語交際中,具有特殊的適用性和實用性。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更能體現暗示的委婉特點,起到感染、傳遞、調控、激勵等多方面作用,往往教師的一束目光、一個手勢,就能使某個學生或者整個班集體產生某種微妙的心理變化,使課堂氣氛逐漸膨脹,從而有效地強化言語交際效果。
五、結語
課堂暗示教學是一門需要我們不斷探究和鉆研的藝術,科學地運用暗示所產生的心理刺激作用,對促進學生的認知過程具有積極意義。教師只有通過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業(yè)務素質并認真研究英語教學規(guī)律,才能駕輕就熟,從而使英語口語教學達到科學性和藝術性的和諧統一,讓學生的主體潛能在暗示中升華,取得教與學的最佳效果。倘若廣大教師能把暗示教學法的“共振”系統中“人—環(huán)境”兩個因素積極有效地調動起來,組織學生積極參與、積極活動,構建一個以“學生為中心”的英語課堂,鍛煉與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那么,45分鐘里學生感覺到的不再是枯燥和厭煩,而是“l(fā)et me try”后的快樂與自信,這正是暗示性教學的真諦。蘇霍姆林斯基曾經這樣說:“任何一種教育現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覺到教育的意圖,它的教育效果也就越大?!弊屛覀兦擅畹剡\用言語暗示、氛圍暗示、游戲暗示等,幫助學生找尋到那片屬于他們的燦爛星空;讓我們積極地發(fā)揮學生的自我暗示,引領學生遨游在那片屬于他們的快樂天地。
參考文獻:
[1]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吳效鋒.新課程怎樣教.沈陽出版社,2002.
[3]郭麗.口語測試調查、分析、建議[J].外語界,2003.
[4]傅榮.暗示心理學研究在中國.贛南師范學院學報(社科版),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