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之路”的概念是在1984年出現(xiàn)的,后來有人提出,唐詩之路除了浙東一條,還有浙西一條。“唐詩之路”有過定義:“對唐詩特色的形成起了載體作用的,具有代表性的一條道路?!庇写罅康娘L望甚高而格調多樣的唐代詩人游弋歌詠于此,這一地區(qū)的人文景觀、自然景觀,與唐詩有著整體性的淵源關系。
“唐詩之路”的概念可以跳出浙東、浙西兩條路線,擴展至他處。唐代的大運河也留下了許多詩人的題詠,他們將其審美情趣和時代心理不斷積淀于大運河及其沿岸的風光中,成就了大運河獨特的人文景觀。因此,大運河也可說是一條意蘊豐富的“唐詩之路”。
唐詩中的運河風光
在唐詩中可以領略運河的風光。郭行在《早行》中寫到:“早行星尚在,數里未天明。不辨云林色,空聞風水聲。月從山上落,河入斗間橫。漸至重門外,依稀見洛城。”詩人出發(fā)時,天色未明,殘星冷月當空,空曠的河面上只有風聲和水聲。隨著月亮的隱落,朝陽的升起,洛陽城漸漸展現(xiàn)出輪廓。相似的意境還有:“水氣清曉陰,灘聲隱川霧?!保ㄊ挿f士《舟中遇陸棣兄西歸,數日得廣陵二三子書,知遲晚次沙墊西岸作》)
日出之后的運河又是另一番景象,杜牧的《赴京初入汴口,曉景即事,先寄兵部李郎中》描繪了清晨汴水入淮處的景象:“檣形櫛櫛斜,浪態(tài)迤迤好。初旭紅可染,明河澹如掃。澤闊鳥來遲,村饑人語早。露蔓蟲絲多,風蒲燕雛老。秋思高蕭蕭,客愁長裊裊。因懷京洛間,宦游何戚草?!痹绯康倪\河上船行往來,在水面上劃出了延綿的水紋。初升的紅日,光潔如掃的運河水面,還有路上的鳥、人、蟲、燕,構成了一幅清新怡人的汴口曉景圖。
當然,不是所有的運河之旅都如此愜意,汴水流經睢陽時,有人路遇兇險:“出浦風漸惡,傍灘舟欲橫。大河噴東注,群動皆窅冥。白霧魚龍氣,黑云牛馬形。蒼茫迷所失,危安懼暫寧?!贝拷U灘時,幾乎橫了過來。河水噴射般地向東狂奔,成群的漩渦深不見底,湖面的白霧,低垂的烏云,河上一片蒼茫,看不到前進的方向,讓人心驚膽戰(zhàn)。
運河的傍晚是來往旅人分別與重逢的時刻?!白蛲砟闲谐癯彼莺?。客愁能幾日,鄉(xiāng)路漸無多。晴景搖津樹,春風起棹歌。長淮亦已盡,寧復畏潮波?!保ù揞棥锻砣脬晁罚┯巫与x家,河岸兩旁搖曳的樹木,還有春風中隱隱傳來的棹歌,都在訴說著詩人心中的思鄉(xiāng)不能歸之情。也有人久別歸鄉(xiāng),心情激動:“長風起秋色,細雨含落暉。夕鳥向林去,晚帆相逐飛。蟲聲出亂草,水氣薄行衣。一別故鄉(xiāng)道,悠悠今始歸?!蓖砬镞\河上,秋風、細雨、夕陽,這些能夠撩起人鄉(xiāng)思的景色,因為詩人心中歡快,帶上了活潑靈動的色彩。
夜幕沉沉,連夜在運河上行舟的人,見到了運河的另一副面孔。儲光羲夜晚到達洛口看到:“中宵大川靜,解纜逐歸流。浦溆既清曠,沿洄非阻修?!保ā兑沟铰蹇谌朦S河》)夜半時分的河分外平靜,河岸兩旁景象清幽曠遠。而宋之問停船夜泊淮河,西望家鄉(xiāng),心中愁苦:“晚泊投楚鄉(xiāng),明月清淮里。汴河東瀉路窮茲,洛陽西顧日增悲。夜聞楚歌思欲斷,況值淮南木落時?!保ā冻跛藁纯凇罚╉f應物從尚書比部員外郎出為滁州刺史,途經淮水,作《夕次盱眙臺》:“落帆逗淮鎮(zhèn),停舫臨孤驛。浩浩風起波,冥冥日沉夕。人歸山郭暗,雁下蘆洲白。獨夜憶秦關,聽鐘未眠客?!痹娙艘孤牶娐暎瑥匾共幻?。在思鄉(xiāng)之情的影響下,所見景物也是蕭索蒼涼。
唐詩中的運河沿岸城市
運河的開鑿促進了沿岸城市的發(fā)展。城市是運河文化的重要載體。唐朝時的汴州、揚州、蘇州、杭州都是運河“唐詩之路”的重要城市,詩人在這里停留暫住,賦下詩篇。
汴河是隋唐時期大運河的骨干段,溝通黃河與淮水,連接唐朝京城長安與江南地區(qū)。其中汴河沿岸中最特別的城市是汴州。杜甫的《遣懷》描述了汴州的繁盛:“昔我游宋中,惟梁孝王都。名今陳留亞,劇則貝魏俱。”陳留即汴州,宋州是“邑中九萬家,高棟照通衢;舟車半天下,主客多歡娛。”亞于陳留的宋州尚且如此繁華,可以想知汴州的繁盛程度。
邗溝是大運河最早開通的河段,連接長江與淮河。邗溝邊上的揚州在唐朝時具有舉足輕重的軍事文化經濟地位,當時有“揚一益二”的說法來表述揚州的繁華。朱慶馀《送張景宣下第東歸(歸揚州覲?。罚骸皻w省值花時,閑吟落第詩。高情憐道在,公論覺才遺。春雨連淮暗,私船過馬遲。離心可惆悵,為有入城期?!睆埦靶麣w省揚州,由汴水、淮河至楚州,轉邗溝而達揚州。詩人認為張景宣雖然落第了,但希望他再入京。可見運河這條溝通南北連接東西的要路,對于唐代文人行旅的重要性。
韋應物《初發(fā)揚子寄元校書》,寫了詩人離開廣陵(今揚州)回洛陽的途中,由滁水入江口至揚子口,再沿邗溝入淮水,西行入汴水回洛陽?!捌嗥嗳ビH愛,泛泛入煙霧。歸棹洛陽人,殘種廣陵樹。今朝此為別,何處還相遇。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痹娭谐錆M了詩人對友人的不舍,和對自己前途的迷茫。杜牧的《寄揚州韓綽判官》:“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鼻{悠揚,意境優(yōu)美。
大運河南段稱江南運河,北起鎮(zhèn)江,過蘇州,到杭州。江南運河沿線因為河網密布,所以水路成為主要的交通路線。江南運河沿岸的鎮(zhèn)江、常州、無錫、蘇州、杭州等皆為當時著名的城市。
蘇州當時是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經濟最發(fā)達的地區(qū)?!熬焦锰K見,人家盡枕河。古宮閑地少,水港小橋多?!倍跑鼹Q《送人游吳》,描繪出一幅清新秀逸的水鄉(xiāng)風景畫。蘇州又是相當富庶的:“甲郡標天下,環(huán)封極海濱。版圖十萬戶,兵籍五千人?!保ò拙右住蹲缘娇S僅經旬日方專公務未及宴游偷閑走筆題二十四韻兼寄常州賈舍人湖州崔郎中仍呈吳中諸客》)“閶門四望郁蒼蒼,始覺州雄土俗強。十萬夫家供課稅,五千子弟守封疆。闔閭城碧鋪秋草,烏鵲橋紅帶夕陽。處處樓前飄管吹,家家門外泊舟航。云埋虎寺山藏色,月耀娃宮水放光。曾賞錢唐嫌茂苑,今來未敢苦夸張。”從詩中來看,蘇州比同為運河沿岸的揚州、杭州更為繁華。
中唐時,因為戰(zhàn)亂,人口遷移,使杭州人口數量大大增加,“倒打錢塘郭,長驅白浪花。吞吳體得也,輸卻五千家。”人口興旺帶來了杭州城市的發(fā)展。白居易曾于唐長慶二年(822)赴任杭州刺史,在杭期間寫下了大量描繪杭州風景的詩作。三年后,白居易任期屆滿,離開杭州,經大運河返京。此間他創(chuàng)作了《三年為刺史》《除官未去間》《別州民》《杭州回舫》《自余杭歸宿淮口作》《汴河路有感》等等詩篇。在詩中,白居易記錄下了運河城市杭州特有的人文風貌。
唐詩讓運河及沿河城市,凝結了南來北往的人們的精神和情感,體現(xiàn)出豐富的人文意蘊?!?/p>
(本文照片由達飛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