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于初中學生來說,個人對于生活的體驗和認識有明顯的局限性,而且不同的性格和習慣使學生水平參差不齊,無論是要求學生通過獨立實驗、思考、歸納總結(jié)出結(jié)論,還是要求學生從生活中體會物理,都有極大的難度。而在新的教學改革中,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可以使學生互補,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興趣都有明顯的提高。因此,正確運用小組合作學習在物理教學中意義非凡。
關(guān)鍵詞:小組合作;分組原則;教學模式;評價機制
初中物理課程教學具有兩個顯著的特點,即實驗性和應用性。在物理中,通過實驗得出結(jié)論是極為常見的,實驗的過程和總結(jié)對物理的學習和理解極為重要;物理不同于其他學科,是一門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的學科,所以物理的學習需要學生觀察生活,相互交流,共同進步。小組學習機制的建立,能夠使學生在共同學習中引發(fā)對物理的興趣,加深對物理的理解,進而提高學習效果。
一、分組原則
在分組學習中,最重要的是讓組中同學有差別,讓不同組別平等。每組人數(shù)均勻、不宜過多,以4~5人為宜。這要求教師對于學生全方位了解,分組時主要考慮的因素:(1)成績分組,成績不是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但成績較為優(yōu)異的學生往往理論基礎(chǔ)扎實,在小組中往往能夠起到一定的帶頭作用,若四人為一小組,則最好有兩名中等生和一名基礎(chǔ)較差的學生。(2)優(yōu)勢分組,根據(jù)學生的性格特點、男女比例進行分組,避免同一類型的學生在一組,給學生更廣闊的空間相互學習。例如,在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實驗和探究水沸騰時溫度的變化實驗中,需要學生進行加熱操作,對于操作的順序以及加熱時間、實驗現(xiàn)象的判斷是實驗正確進行的保障,較為心細的學生或基礎(chǔ)扎實的學生對操作原則較為熟悉,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實驗事故,而動手能力強的學生,在組裝器件和執(zhí)行實驗時更為敏捷,可以加快教學進程,使學生真正的實驗時間加長,收獲更多。
二、教學模式
在小組教學中,最難解決的問題是小組中學生在課堂上探討與課程無關(guān)的話題,使學習效率降低,所以,教師必須做好引導工作,讓學生進入角色,對課程內(nèi)容產(chǎn)生興趣,進行交流,在思想碰撞中相互學習、相互補充,學習成果更為明顯,學生對學習也更有興趣。例如,在課堂的開始做一個與課程相關(guān)的演示實驗,如在聲音的傳播課程中,為學生演示真空中的鬧鐘實驗,引發(fā)學生對于聲音變化的思考,讓學生對自己的想法進行討論,最后由一名同學匯報小組結(jié)論,教師在學生的探究中起到一個方向引領(lǐng)的作用,給學生廣闊思考空間的同時也要避免學生的極端思想,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也要對學生的積極思考進行肯定和鼓勵,讓學生在這種相互討論的模式下,通過自己思考取得成就的自信,通過與別人的交流完善自己的不足。
三、評價機制
評價對于小組學習的效率和成果極為重要,首先,自評讓學生反思在小組環(huán)境下學習的得失,認識到自己的優(yōu)點和不足?;ピu讓學生認識到彼此的優(yōu)點,在以后的學習中更好地相互取長補短、相互督促進取。組間互評可以讓學生有集體榮譽感,在對別的組進行評價時也對自己組進行思考,形成班級積極競爭的氛圍,有利于每個人的進步。最后是教師反饋,這讓教師能夠了解學生的需要,在教學中進行改良,更好地適應學生,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孫傳香.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實踐與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4.
[2]郭天云.合作學習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實踐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3.
[3]黃金華.淺談物理教學中如何運用小組合作學習[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2(9):77.
?誗編輯 王夢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