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入手,探究了學生出現讀圖難、析圖難、解圖難的實際情況,提出了針對地理試題解題能力培養(yǎng)的幾點方法,使得教師在教學中有借鑒意義,更好地為教學服務,為學生服務。
關鍵詞:地理試題;圖片分析;解題能力
教科書和習題中的地理圖片可以說是地理教材的“第二語言”,它是學好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中學地理圖象則是指在課程標準的要求下,讓地理知識和生產實踐中的圖片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做題過程中建立起地理對象的地域直觀認識,在我五年的教學實踐中,我發(fā)現有些學生學習地理是靠死記硬背的,完全不會應用圖片來分析問題,因此讀圖能力的培養(yǎng),就顯得十分迫切了。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關注度地圖,多看,多思,即重視地圖。要學會讀地圖、用地圖,首先應該把握好地圖里承載的基礎知識,也就是說,在平時的學習中,對基本原理、基礎知識必須熟練掌握,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作為教師也應該在課堂上,灌輸地圖的重要性,比如,在我現在所教的班級中,有接近三分之一的學生,在做題的過程中,幾乎不看圖,即便看圖,也很少關注圖片中所包含的信息,憑借著自己對題目的簡單認識,就草草地下結論,而在考試中,學生因為時間不夠,幾乎就是憑借簡單的認識,得出結論。因此,熟悉圖表語言,明確有關概念,就非常重要了,閱讀地圖不僅要看清地圖上有什么知識、在什么位置,更重要的是發(fā)現其背后的知識點和基本規(guī)律;不僅要從靜處地看清地理事物的位置、特點,而且要從動處分析地理事物在時空的變化規(guī)律,還有就是把不同類型的圖片放到一起進行分析比較,找到不同點和相似之處,做一個分析和對比,這樣就充分地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自主完成圖片題目的分析和解答過程。
一、地理定位能力的培養(yǎng)
很多學生,看到圖片中出現經緯度,就頭疼,不知如何來定位,很多學生說記住世界各地的位置信息量太大,幾乎記不住,其實這是學生的一個誤區(qū),很多經緯度確定的位置,在教科書上,都有一定的體現,比如,一道旅游地理題目中出現了青海湖的旅游資源探索,經度體現的是的東經100°左右,緯度是北緯37°,這個位置的確定,在區(qū)域地理,南方地區(qū)的新科講授中,曾經很深入的探討過,在北緯30°自西向東依次是橫斷山區(qū)四川盆地和長江中下游平原,因此,這道題目的關鍵,就是判斷出其在橫斷山區(qū)的北側,這樣找到了所在位置,就可以對題目進行深入的分析了。
二、簡圖繪制法的能力培養(yǎng)
老師可以有計劃地指導學生繪制地理簡圖,如海陸分布示意圖,國家、省區(qū)輪廓圖,氣候分布圖,等壓線分布圖,降水量分布圖,并在對所繪制的圖片中標出關鍵點和其所要表達的基本知識,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繪圖能力,也提高了學生的歸納表達能力,一舉兩得。
三、有效利用多媒體資源
很多地理圖片是一個平面圖形,而很多地理知識是一個過程,這樣的知識點是用靜態(tài)的圖片無法體現出來的,這時,多媒體播放,就體現出了它的優(yōu)勢,比如在必修一中鋒面雨帶的移動,教材中是三個節(jié)點,而學生在初中高中的學習中,很多空間想象能力還不足,所以這種動態(tài)演化通過直接的圖片無法展示,而多媒體動畫的演示的就很形象直觀,學生既可以得到直觀認識又增強了學習的興趣。
四、展開課外活動
我認為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觀察正午太陽高度,在習題的圖片中很多地球運動的題目是一些硬性的角度直線的關系,讓學生很難理解題目,比如現在所在的冬季,學生在教室中觀察到大部分學生都可以接收到陽光的照射,同時窗外的太陽高度較小,說明太陽直射點此時離我們較遠,在南半球,也就是通過這樣的方式,既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又加深了學生的理解,活躍了課堂,提高了氣氛,從而間接地提高了學生的成績。
教師指導學生讀圖、用圖、記圖是地理教學的常規(guī)之一。同時還可以利用高中學生想提高分數的心理反復測試、反復練習、反復講解,課堂上激發(fā)學習興趣,形成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意識,這樣符合地理新課改的要求。并通過多看勤練,將區(qū)域地圖的主要內容熟記于心。
總之,地圖在地理教學實踐中的功能是很強大的,教師在實踐中應重視培養(yǎng)大家的讀圖能力,教師要善于啟發(fā)學生運用地圖來解決題目,使學生養(yǎng)成讀圖析圖繪圖用圖的良好習慣。這對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培養(yǎng)能力、提高成績都有很大的實踐意義。盡管讀圖能力的培養(yǎng)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但只要教師常抓不懈,學生努力勤奮,就能夠收到滿意的效果。
參考文獻:
卿敏.中學地理教學中提升學生素養(yǎng)的探討[J].吉林教育,2011(2).
?誗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