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直接反映英語學習的效果,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學習是至關重要的。在英語閱讀教學中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
關鍵詞:預習;注重;尊重;注意;自主學習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強調知識學習的探索和創(chuàng)新性。英語閱讀教學就不能再襲用傳統(tǒng)的以講譯為中心的課堂模式而不思革新進取。課堂是學生展現(xiàn)自我、發(fā)展自我的舞臺。教師須充分利用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課堂來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倡導在學生邊讀書邊思考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點撥、引導,圍繞重點展開討論交流,鼓勵學生發(fā)表獨立見解。加強學生自主的閱讀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在實踐中主動獲取知識、形成能力,改變我們過去所熟悉的“師講生聽”“師問生答”及做練習題的模式。而自主性學習是就學習的內在品質而言的,相對于“被動性學習”“機械性學習”和“他主性學習”。認知建構主義原理認為,自主性學習實際就是無認知監(jiān)控的學習,是學習者能夠根據(jù)自己的學習能力、學習任務的要求,積極主動地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和努力程度的過程.自主性學習要求個體對為什么學習、學習什么、如何學習等問題有自覺的意識和反映。
一、預習是開啟英語閱讀教學的鑰匙
良好的預習習慣對形成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效率、順利地達到目的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預習中畫出重點詞句,尋找出不理解之處進行質疑,甚至可以提出對知識本身進行的懷疑、研究,這就能使學生產生查閱的動力,求知的欲望,獲勝的信心。在預習中學生的質疑就能營造新的學習氛圍,為課堂上深入學習做好鋪墊??墒且酝慕虒W模式對于閱讀中學生不理解的字、詞、句,老師備課時總是習慣于事先估計,精心設計一連串問題。在課堂上,老師就根據(jù)課前設計好的那些問題不停地問,以為這樣做就是啟發(fā)式教育,卻不知是從以前“滿堂灌”走向另一弊端——“滿堂問”。這樣的課堂,表面上看起來熱熱鬧鬧,其實學生完全處于被動的地位。為了教會他們學習,我們老師不妨引導學生仔細默讀課文,自己發(fā)現(xiàn)疑問提出來。開始有些學生可能不會提問題,只提些難理解的字、詞、句,其實這些也是他們認真閱讀發(fā)現(xiàn)的。這樣既可以養(yǎng)成學生邊讀邊思的良好習慣,又可以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學生提出問題不能先由老師解答,我們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解答,老師只起引導、點撥作用。如我在教學仁愛版英語九年級(上)Unit 1 Topic 2的Section B時,通過小組競賽的形式,讓學生根據(jù)1a提出問題并且解決問題。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擴大了學生與學生的信息交流,也培養(yǎng)了學生互幫互助的品質。通過導演,使學生變被動接受為自主探索,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二、五個注重引領學生自主學習
1.注重明確目標,創(chuàng)設自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有效的學習策略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和發(fā)展自主學習能力。在學習每一篇課文之前,教師要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習目標清晰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心中有數(shù),明確自己努力的方向,那么學生就能很主動地進入自主探索學習中。自學目標的確立是學生主體重新構建與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可“一刀切”地用集體自學目標取代學生的自學目標,教師要精心組織學生自學的教學情境,使其自主學習的氣氛活躍。如教學仁愛版英語九年級(上)Unit 4 Topic 1的Section B 的2a時,我讓學生欣賞完圖片后說:“Which picture do you like best ?Would you please say something about it ?”老師即興請同學們按自己的學習目標與方法開始自學。而后又問“Can you look at the picture and act it out ?”顯然,全班同學的積極性在新課一開始就被調動起來了。
2.注重學生質疑,進行“問題教學”,培養(yǎng)自主探索精神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苯虒W過程實際上就是設疑、質疑、解疑的過程。課堂要讓學生思,教師要積極引導、啟發(fā)想象、鼓勵他們敢想、敢疑、敢問,重視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yǎng),進而進行發(fā)現(xiàn)問題教學。激勵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如在教學Cloning這篇文章時讓學生討論“Is it good or not to clone another you ? ”又如,在教學Robots時提出“Once robots can think and act for themselves in the future,what will happen ? ”的問題讓學生自己讀書,互相議論,自主探索解決。這種教學真正達到以學生的問題不斷提出為教學的開始,至學生契而不舍地解決問題為成功的歸宿,教學就十分有效。
3.注重多讀感悟,品味語言,進行自主的閱讀獲取
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東西,不是教師三言兩語就能強加給學生的,只有通過反復朗讀,從朗讀時語氣的輕重緩急,聲調的抑揚頓挫,表情的喜怒憂傷中體味情感,獲得與作者情感上的共鳴,受到熏陶。如在引導朗讀Shenzhou V and VI時,先讓學生選擇文中最生動、最感人的語句進行品讀,然后交流共同欣賞,有位學生選擇的語句是:We couldn’t help looking at the earth again.該生讀得聲情并茂,教師順勢啟發(fā):剛才這位同學讀出自豪感?,F(xiàn)在再請他讀一遍,其他同學注重聽,他讀時表情怎么樣,哪兒輕哪兒重……再想想他為什么要這樣讀,讓學生在朗讀中獲取知識。
4.注重自讀感悟,討論交流,倡導小組合作學習
學生的獨立學習,是讓他們獨立思考去發(fā)現(xiàn)感悟。閱讀,沒有學生的獨立感悟是完全不可想象的;而在獨立學習基礎上的小組協(xié)作學習,伙伴的交互作用,在相關內容的理解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具有關鍵作用。閱讀并非完全是個人的事,特別是對中學生來說合作學習是重要的認知策略。學生在自讀后,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將問題交給學習小組討論交流、共同解疑。教師要深入各組,參與討論,并作必要的啟示和點撥,引導學生再讀,在讀中解決重難點,把讀和議有機地結合起來。如在教學American English and British English一文時,我先讓學生自己讀書思考,畫找歸納,在學生獨立感悟的前提下,讓4人小組自行討論美式英語與英式英語之間的不同點。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加深理解,進行自主讀書,真正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5.注重激勵評價,激發(fā)興趣,樹立堅定的學習信心
改革教育評價體系,提高自主學習的自覺性是培養(yǎng)學生英語自學能力的有效手段?!读x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英語課程的評價應盡可能做到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形式和內容的多樣化。評價應采用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實踐證明,科學的評價活動是教育活動科學化的需要,正確運用教育評價對提高教學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英語自主學習教學模式中,教師更應堅持因材施教,以形成性評價為主,終結性評價為輔,及時肯定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不斷地反思自我、完善自我、發(fā)展自我。在英語教學實踐中,本人對每位學生做出一月一評,建立學習月表,每個月先由學生、家長分析自評后,再由教師填寫,然后反饋給學生。內容包括:學習熱情、課內參與、口頭作業(yè)、筆頭作業(yè)、課文背誦及課外閱讀等。這一評價體系大大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自覺性、積極性和主動性,在評價中求進步,在進步中得到更好的評價。獲得了良好的激勵效果,也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贊賞、激勵的評價語言不僅會激發(fā)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對課文產生濃厚興趣,而且能交流師生情感,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氣氛,堅定學習的自信心。如:對學生朗讀的評價,不采用“good”這類籠統(tǒng)的評價語,要根據(jù)學生朗讀實際水平評價,“Those were very creative.”“Good job , I think you do it better this time .”對學生回答問題的評價要采用鼓勵、引導、點撥、開竅。在學生回答不正確或不完全正確時,可采用“It was a little difficult,but you did pretty well .”教師的評價還要特別注意鼓勵后進生主動發(fā)言,而且在發(fā)言的質量上不要提太高的要求。這樣的評價會讓學生感到態(tài)度誠懇、評價中肯,進而產生主動求知的心理沖動,以良好的心態(tài)進入學習。
三、尊重學生的閱讀自主權
1.自主選擇閱讀內容
學生有自己的文化價值尺度——童真、童趣、童心,他們用此價值尺度來取舍閱讀內容,因而,教師應盡可能地讓學生選擇自己認為有價值的閱讀內容。在教學時可以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段欣賞揣摩。如在學習Computer時讓學生自由選擇并且問“Why do you like it ?”這樣,由于內容是自己選定的,每個學生的閱讀都將是積極主動的,有利于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同時把閱讀引入課文的重點,使課堂上呈現(xiàn)出一派主動探究,積極思考的活躍氣氛。
2.自主選擇閱讀方法
學生是思想的個體,教師應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進行閱讀。如閱讀中理解詞語可以運用工具書,可以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也可以緊扣上下文;背誦積累時,或采用先理解每句話的意思的方法,或采用體會語句敘述的順序的方法,或抓住關鍵的詞語的方法;還可選擇默讀、大聲讀、誦讀。感悟語言時也應該還學生以自主權,如學習My body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仔細讀一讀,想想準備用什么方法學習。通過思考,有的學生說:我準備一句一句地讀,邊讀邊想象畫面,不理解的地方多讀幾遍。有的說:我準備和同桌比賽朗讀,看誰讀得好??傊陂喿x教學中教師應尊重學生的選擇,滿足學生的愿望,鼓勵他們根據(jù)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探究,從而發(fā)展自己的個性。
3.自主選擇學習伙伴
為了徹底解放學生,教師還可以打破傳統(tǒng)的課堂組織形式,讓學生在課堂上自由組合,共同探討問題,合作解決問題。除了要經(jīng)常鼓勵學生說:“老師,這句話我讀不懂,我想學生創(chuàng)造自由尋找合作伙伴的機會。如教學Computer組織學生上網(wǎng)學習前,教師鼓勵學生說:“What are the computer’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Who do you want to discuss with ?”學生可以選擇好朋友,也可以選擇老師。這樣,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喚醒了學生的自主意識,使每個學生都能積極投入閱讀實踐。
4.自主交流閱讀感受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學生對英語材料的反映是多元的。因此,我們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的確,由于知識經(jīng)驗、個性氣質不同,學生的認知、體驗、感悟也不可能完全一致。教師要尊重處于讀者地位的學生,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不以權威身份向學生宣布判定課文的“確切”意思。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做:
(1)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閱讀
德國美學家姚斯認為:文學作品本身沒有生命,是讀者的閱讀賦予了作品無窮的意義。而閱讀的角度不同,作品所表現(xiàn)出來的意蘊也不同。因此,我們要激活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地去閱讀。
(2)允許學生以同一問題發(fā)表不同看法
對于后者的這種獨特的思考教師不應扼殺,應該允許學生在民主的氛圍中創(chuàng)造性地研讀課文。
(3)鼓勵運用不同形式呈現(xiàn)閱讀體驗
由于學生的興趣各異、個性特點不盡相同,因此他們所習慣的呈現(xiàn)閱讀體現(xiàn)的方式也不一樣:有的喜歡朗讀,有的喜歡表演,有的喜歡表述……教師應該尊重他們的選擇。
正如薩特所說:閱讀是一種被引導的創(chuàng)造。學生在閱讀中不是消極地接受、索取意義,而是積極主動地發(fā)現(xiàn)、構建意義,甚至創(chuàng)造意義。因此,閱讀教學應珍視學生的獨特感悟和體驗,鼓勵他們在閱讀實踐中自主探究、張揚個性。
四、英語閱讀教學中注重的三大原則
新課標下,被解放了英語閱讀教學自主探究學習,有著其無比的優(yōu)越性,還必須注意以下的問題:
1.自主探究學習的方式要有互動性
新課標下,教師要轉換角色,在課堂上師生之間的關系是平等、和諧、民主的。雙方應以平等的心態(tài)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補充,分享彼此的思考、經(jīng)驗和知識,交流著彼此的情感、體驗和觀念,豐富著教學內容,促使著新的發(fā)展,最終達成共識共享共進,實現(xiàn)著教學相長和共同發(fā)展。
2.自主探究學習的組織形式要有靈活性
學生不僅是受教育者,而且是教學活動的參與者,由于學生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性,因此,在自主探究建構知識的過程中,在某些具體問題上,存在著很大的互補性、互助性,這就要求在活動方式上要有靈活性。比如說,在活動主體上,既要有教師講,學生聽,也要有學生講,師生聽;既要有小組合作探究,也有組間爭辯對抗。在座位方式上,既要有馬蹄式,也要有圓圈式;既要有秧田室,也要有小組式。在學習空間上,既要有室內封閉式課堂,也要有室外開放式課堂。一切變化都要根據(jù)自主探究的內容、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靈活而定。
3.自主探究學習不能忽略基礎的學習
新課標下,應體現(xiàn)出一個揚棄的過程,但它并不是推翻、否定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以前的那些優(yōu)秀的東西也應該好好地加以總結和繼承。
總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敝挥懈鶕?jù)學生閱讀特點,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才能激活并創(chuàng)造具有生命力的、生機勃勃的英語教學,才能使學生在這充滿生機、充滿活力的英語課堂上變“要我學”為“我要學?!?/p>
參考文獻:
[1]夏軍.淺論閱讀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學文學.廣西教育學院雜志社,2005.
[2]劉素芳.談英語互動教學模式下學生預習的著力點[J].中學文學,2007.
[3]許清梅.初中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學文學,2007.
[4]盧福金.形成性評價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實踐[J].中學文學,2007.
?誗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