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對澳大利亞文化和教育制度的介紹,讓大家了解中澳文化和教育制度的差異,并從中能了解到更多的澳大利亞人的生活。
【關鍵詞】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人 文化 教育制度 中國
感謝命運之神的眷顧,讓我有幸在澳大利亞學習,生活了一段時間。這期間我走進了大學課堂;參觀了中小學;入住到當?shù)氐募彝?;游覽了很多景點;逛了各式商場;我甚至走進酒吧,試著從各方面了解澳大利亞,多角度感受當?shù)匚幕旅嫖覍盐宜私飧惺艿降呐c大家分享:
1澳大利亞的多元文化:
1.1多元文化的形成:
澳大利亞是移民國家,移民帶來了不同的語言,生活方式和文化,因此多元文化是澳大利亞文化的必然特性。澳大利亞人的生活大多是輕松而友善的,移民大都喜歡這里充滿機會的生活。移民和多元文化為這個國家注入了活力。近幾十年來,土著文化的價值越來越被人們所認識,土著人有豐富的口頭傳說,有與祭祀有關的原始舞蹈,但最為突出的還是繪畫,繪畫是土著人記錄歷史、延續(xù)文化的一個重要手段,澳政府也通過各種方式鼓勵和幫助社會人士去保護土著文化,發(fā)展土著文化。
1.2多元文化的表現(xiàn):
A.多語言種類,多服裝款式:
澳大利亞人講英語,這主要是由于最初登上澳洲大陸的人多是英國人,他們是除土著之外最有影響力的,所以后來的移民為了能更好地在澳洲生存,更快地融入澳洲的生活,紛紛學習英語,這個影響持續(xù)至今。澳政府鼓勵國人象使用英語一樣使用他們的母語,鼓勵人們保留自己的文化。政府甚至提供各種援助和津貼,去獎勵發(fā)展多元文化的人士、團體和組織。所以,走在大街上,我們可以看到不同膚色的人,聽到各種語言,欣賞到人們身著民族服飾帶給我們的驚喜。在他們的家里,夫妻常常來自不同的國家,或是不同國家移民的后裔,他們會講幾種語言,他們的孩子會講父母的母語,若在家里開辯論會,簡直就像聯(lián)合國的官員在開會,很有趣。
B.多飲食種類:
在澳洲,移民還保留著他們各自的飲食習慣,當然也經(jīng)歷了變化和相互影響,進而發(fā)展到了今天的飲食文化。\"民以食為天\",澳大利亞的\"食\"和它的文化一樣是多元化的。他們的食物可以說是世界上最豐富的。肉、禽、蛋、海鮮、蔬菜和四季時令水果應有盡有。而且由于其優(yōu)越的自然環(huán)境,使得幾乎所有的食材和瓜果全部自產(chǎn)自銷,品質(zhì)極其優(yōu)良,其中牛肉、海鮮和水果還遠銷世界各地。
澳大利亞人的飲食文化主要受英國影響,后來隨著各國移民的到來,意大利餐,法國餐,中國菜,越南菜,日本菜等都為澳大利亞人所接受。今天,在澳洲,人們能很方便地找到自己喜好的各國美食。澳大利亞人注重菜肴的色彩,菜品量少質(zhì)精;口味不喜太咸,愛甜酸味;主食樂于吃面食;副食愛吃各種肉類和蔬果。在烹飪上對煎、炒、炸、烤等烹調(diào)方法制作出的菜肴偏愛;澳大利亞人喜歡喝啤酒和葡萄酒;對咖啡很感興趣,也愛喝紅茶和香片花茶。
C.豐富多彩的休閑娛樂活動:
在城市中心區(qū)有很多酒吧與咖啡廳,在海邊、城市廣場、綠地都能見到在悠閑中享受生活的人。他們喜歡戶外活動,如騎單車,燒烤,在公園里休憩;他們也喜歡觀看各種演出,聽音樂會;他們還喜歡約上親朋好友到酒吧喝酒,到咖啡廳小坐。
年輕人對騎單車運動的喜愛是很讓人佩服的。我們幾乎每次外出,都能看到年輕人穿戴整齊地在騎單車,很多道路印有自行車圖樣。
在公園里,到處可以看到休閑娛樂的人們。人們可以攀巖;可以騎單車;有人則喜歡坐在樹蔭下,聊天,看書;有人喜歡在公園里燒烤,燒烤既是澳大利亞人的一種飲食文化,也是他們喜歡的一種娛樂形式。在澳洲,很多公共場所都有免費的燒烤臺,連碳都是免費的。公園里,周末到處是燒烤的一個個家庭,其樂融融;海灘邊,澳洲人游泳累了,就上來燒烤吃點,然后接著玩;郊外野營地,連帳篷都搭在燒烤臺邊;小區(qū)里,幾乎家家陽臺上都有燒烤爐,每次吃飯時間,坐在陽臺上呼吸到的不是清新空氣,而是誘人的燒烤香味。
D.澳大利亞的國民素養(yǎng)好:
澳大利亞人很講禮貌,在公共場合從不大聲喧嘩。在銀行、郵局、車站等場所,他們都是耐心等待,秩序井然。他們性格直爽,喜歡與陌生人交談,社會極具包容性。無論是在我入住的家庭,還是在大街上,到處有讓我感動的事情發(fā)生。
在家庭里,成員之間相互尊重,相互關愛,遇到事情會很認真地商量,而且說話的語氣很親切,和藹;如果有成年子女結婚生子,需要幫忙照顧孩子,父母也是愿意幫忙的,當然他們的子女也常常很獨立,自己能做的事情絕不麻煩父母。我寄宿的家庭的媽媽有剛會走路的雙胞胎孫子,平時都是媳婦在帶孩子,只是每周有一天媳婦要去公司,婆婆才去幫忙帶孩子,更有意思的是有一天兩個孩子來奶奶家,在我們吃飯時,有個小家伙要打噴嚏,他居然知道把臉轉到一邊,用拳頭擋著嘴,嘴里還會說\"Excuse me\",這么小的小孩都這么有禮貌,我都有點為我們很多國人的不文明行為臉紅了。
在澳大利亞,每天清早,當我們走出家門,走在街上,常常會有陌生人主動跟我們打招呼,有的甚至還會跟我們攀談一會,漸漸地我們也會主動跟迎面走來的陌生人打招呼,或者給路人一個微笑,相信彼此都會有一天的好心情。我想這很可能是很多人愿意移民澳洲的一個原因吧,讓人很快就有一種歸屬感。
在澳洲坐公交車,也是令人愉悅的體驗。司機們會主動地跟乘客問好,乘客下車也會說謝謝,這在我們國家會覺得奇怪吧。人們很少在公共場合大聲喧嘩,很多人喜歡在車上看書。在公共汽車上有專門供學生們放書包的地方,學生們也很有禮貌,從不跟大人們?nèi)屪?,很多都是靜靜地站在那,極其有禮貌。
2澳大利亞的教育制度與中國的異同:
2.1澳大利亞的教育體制:
與中國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制度不同,澳大利亞實行十二年國民義務教育,即小學六年,中學六年。其中最后二年,十一,十二年級算是高中,為考大學作準備。讀到中學十年級初中畢業(yè)時,孩子們已經(jīng)年滿十六歲。從法律上說可以決定自己今后的生活走向。如果無心向?qū)W,或者因其他原因不能繼續(xù)學業(yè),可以在十年級時拿到初中畢業(yè)文憑后,離開學校踏上社會,溶入勞動大軍。
在澳大利亞很少聽說有留級,不管成績好與壞,到最后都能通過考試,因為考試的時候,不同層次的學生,考不同層次的考卷。
從小學到中學國家免費教育,學雜費,書費不用交。每當開學時,政府還會發(fā)給孩子們一筆數(shù)目可觀的錢,用以添置校服,文具。經(jīng)常有看見政府告誡家長不要挪用給孩子們的錢去賭博,去買酒喝的報道。
大學學費由個人承擔,在學期開始前交付,有百分之二十五的折扣。許多家長們不愿意支付孩子們的大學學費,選擇由孩子們自己承擔。以孩子的名義向政府申請無息教育貸款。等孩子們畢業(yè)找到工作,收入達到一定的水平以后,從中按照比例慢慢扣除。
中學畢業(yè)當了幾年的學徒工,掌握了一定的實踐經(jīng)驗,要想成為真正的技師,還需要進入技術??茖W校。讀一個文憑的學期一般為三個月到一年,學習期間政府還發(fā)生活費。
天資聰明,一心向?qū)W,而且有著良好家庭教育的孩子們可以去精英學校。從小學開始就有英才班,開始選拔英才。這樣的選拔,不看家庭背景,只重成績,窮人富人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獎學金的發(fā)放,以學習成績?yōu)闇世K。孩子們自己負擔學習費用,百萬富翁也同樣鼓勵孩子們以學習成績?nèi)ジ偁帾剬W金。當然百萬富翁們贊助學校,那是另外一回事。
2.2高考制度與中國差異大:
盡管目前中國的高考制度存在著很多弊端,但要想改變多年來\"一卷定終身\"的做法,還是不現(xiàn)實的,因為這涉及到太多的人和部門。
為了有效地改變\"一試定終身\"的考試弊端,澳政府于近年廢除了全國高中畢業(yè)會考制度,取而代之的是以學生高中兩年的綜合成績加上一次地區(qū)性的\"全澳等級考試\"成績來決定考生是否被錄取。新的高考制度旨在克服考試所帶來的偶然性,強調(diào)考生平時學習的表現(xiàn),因而受到了學校、考生和家長的普遍歡迎。
澳大利亞的高考制度以多元化著稱,包含了形式多樣的考試制度,豐富多彩的考試內(nèi)容,靈活多樣的評分標準,多元化設置的考試科目,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得到充分的發(fā)揮,為社會培養(yǎng)了大量的創(chuàng)造性人才。澳大利亞的中學里都開設有很多科目,學生在中學階段就可以按自己的興趣來選擇科目,這樣就為他們今后進入大學選擇專業(yè)打好了基礎。
通過上面幾個方面的介紹,相信大家會對澳大利亞的文化和教育制度有所了解,由于我們兩個國家都是多民族的國家,文化都是多元化的,所以兩個國家的人們的生活方式都是豐富多彩的,可以說是各有特色,讓我們?yōu)閭鞒泻桶l(fā)展各自的文化多做些努力吧。
【參考文獻】
[1]澳大利亞旅游網(wǎng)中對澳大利亞的介紹。
[2]《湖北招生考試》雜志2010年8月號 方晗的《中國與澳大利亞高考制度的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