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年僅十二三歲的初中學生來說,在新的概率比較抽象的情況下,若在教學中只根據(jù)一些有關條件論述,確實不易理解,感到枯燥無味。怎能激發(fā)學生學習幾何的興趣?如何變學生被動的學習為主動地學呢?圍繞著這個問題,我廣泛地設計各種課堂教學方法,經(jīng)三十余年的總結,其辦法是注重讀、看、講、問、練相結合。
1閱讀
閱讀思考是第一步,一節(jié)內(nèi)容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首先不是教師上堂就講,而是學生幾分鐘時間,結合課本的閱讀與思考進行閱讀。這樣使學生對本節(jié)課內(nèi)容有了大概的了解。發(fā)現(xiàn)了一些暫時還不懂的問題,這樣一開始就抓住了學習的注意力,提高本節(jié)課45分鐘的學習興趣。對課文中出現(xiàn)的幾何語言即基本詞語,如距離、銳角、平等線、互相垂直以及不加定義的關聯(lián)詞,如任意、異同、到、連線等詞有了初步的理解和使用。
2看圖
幾何學本身就是通過圖形來研究物體的形狀、大小和相互位置。因此要培養(yǎng)好學生的識圖、作圖能力就得掌握看圖的基本功。
2.1點:先看圖形中有無特殊點,加端點、頂點、分點、中點,通過看啟發(fā)學生聯(lián)想,挖掘隱含條件。如中點(1)想到兩相等的線段;(2)想到中線;(3)想到中位線。
2.2線:看相等線段、倍分線段、平行線、垂線、角平分線、中線、高線、中位線、半徑、切線等。
2.3圖:在看圖時,對于同一個圖形,要引導學生多角度、多層次去看,例如:求證等腰梯形的兩條
對角線相等(如圖A),讓學生找出其
中包含多少個三角形,有幾對對頂角,
有幾對同底三角形等??傊?,點、線是幾何圖形的基本元素,看圖形時僅把圖形看成為一個整體,而且要把這個整體看成是點、線、面的組合。
3講解
通過讀、看后,課文中出現(xiàn)新的知識點就比較突出地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這時要緊緊抓住這些新的知識點進行詳細講解,目的是讓學生更清楚地掌握新知識,更好地理解課文。由于學生帶著問題聽老師講課,一般聽得都特別認真,如有個別學生還有疑問的地方,還可以舉手提問,具體做法以\"角\"為例:
角的概念的教學比較典型地反應了幾何概念的形成的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直觀形象階段:第一種定義(靜止的):在日常生活中角的實例有鐘表上的時針和分針、桌子的四角、兩條交叉的直路等。第二種定義(運動的):這一種定義是用旋轉(zhuǎn)的觀點來定義,舉實例。如鐘擺從一個位置擺到另一個位置就形成一個角,再從一個位置擺到另一個位置就形成一個角;做踢腿運動時所成的角等。
第三階段:本質(zhì)抽象階段(揭示角的本質(zhì),給出定義):對于第一、第三兩種定義,讓學生試述,以考察學生對角的本質(zhì)屬性是否了解,并培養(yǎng)語言表達能力,針對敘述中的錯誤,及時加以糾正。例如:1、角是由兩條射線組成的說成\"兩條線段\"。對此舉例,用兩個手電筒以兩交叉光柱形成角為例,說明角的定義具有普通性。2、這兩條射線有公共端點,而學生往往忽略了兩條射線有\(zhòng)"公共端點\",對此只需畫出沒有公共端點的兩條射線,它們并不能組成一個角加以糾正。3、遺漏掉\"所成的圖形\",把角說成\"有公共端點的兩條射線叫做角\"。對此應強調(diào)指出有公共端點的兩條射線仍然是\"兩條射線\"而不是\"角\",由這樣的(有公共端點)兩條射線所組成的圖形\"不是角\",這樣加強學生對角這種整體性的認識,揭示了角概念的本質(zhì),學生易于掌握。第二種定義它是用運動的觀點給出定義,學生易于形成角的整體的形象,射線旋轉(zhuǎn)的所經(jīng)過的平面部分是角的內(nèi)部。角的內(nèi)部和角的邊以外的部分是角的外部,即射線旋轉(zhuǎn)時沒有經(jīng)過的平面部分。同時對于角的大小的比較,度量的教學以及角的平移旋轉(zhuǎn)等換出也將提供方便。結合具體圖形給出平角、周角的定義以及角的表示方法。
4問練結合
通過以上讀、看、講的過程,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基本上有了正確的了解,但知識光是一般的了解是不夠的,必須通過一系列的強化訓練來鞏固和加深對新知識進行有針對性的課堂訓練,好處是通過訓練學生對本課時所學內(nèi)容有了更明確的認識,另外反復訓練使得這些新的知識深刻地留在了學生們的大腦中,變成自己的東西。
練習方式多種多樣
⑴學生口述:請一至兩名不同層次的學生口述剛剛所學的新知識,如果口述得不正確,老師及時給予批正,再讓另一位學生重復剛才的內(nèi)容。
⑵出示小黑板上的典型例題,然后帶學生進行分析試題思路,之后請一位學生口述推理過程,之后再請一位學生上黑板筆試,其它學生在下面進行證明,掌握本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
⑶有時還可以將所證的題目進行開拓發(fā)散。例如:三角形內(nèi)角定理 的證明除了課本多給出的方法以外,還可以啟發(fā)學生用不同的途徑作出輔助線尋找證法。
讀看訓練有助于大面積提高數(shù)學課堂教學質(zhì)量,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可以在同一課堂時針對自己問題合理分配時間,啟發(fā)學生和思維,改變老師只管講,學生只管聽的填鴨式學習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美國教育家魯納認為,學習的最好動機,乃是對所學材料本身發(fā)生興趣,通過這種教學方法的教學,課文要得有吸引力了,這就從一個方面提高了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普遍感到有吃不飽的欲望,這時候,學生如虎添翼會自己找來其他的參考書或練習冊進行練習,以便鞏固自己所學知識,以滿足自己對學習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