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英語閱讀是一個積極主動地思考、理解和接受信息的過程,也是一種復雜的智力活動。如何提高高中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一直是高中英語教師長期探討的課題。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們?yōu)樘岣邔W生的閱讀能力,往往把閱讀性文章當成精讀課文講解,其效果仍不夠理想。在不斷的探索和實踐中,筆者體會到,要提高英語閱讀能力,就得把握高考對閱讀能力的基本要求,激發(fā)學生在課堂上參與閱讀的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技能。
1把握閱讀能力的基本要求
閱讀能力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理解,二是速度。閱讀理解率高,閱讀速度快是閱讀理解能力強的兩個標志。要提高閱讀能力,既要注意理解,也要注意速度。理解為主,速度為輔。速度服從于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礎上逐漸提高。對于高中學生而言,閱讀與課文難度相當?shù)挠⒄Z文章時,速度應在每分鐘40-60個詞左右。理解正確率應達70%以上。通常情況下,學生每分鐘閱讀的單詞量越大,理解率就越高,其閱讀能力也就越強?!队⒄Z課程標準》對高中階段英語閱讀能力有著明確而具體的要求:①能理解閱讀材料中不同的觀點和態(tài)度;② 能識別不同文體的特征;③能通過分析句子結構理解難句和長句;④能在教師的幫助下欣賞淺顯的文學作品;⑤ 能根據(jù)學習任務的需要從電子讀物或網(wǎng)絡中獲取信息并進行加工處理;⑥除教材外,課外閱讀量應累計達到36萬詞以上。
近年來,閱讀理解已成為高考全面評估學生英語水平的重要測試題型。高考是高中教學的指揮棒和風向標。因此,在平時的英語教學中,教師必須把握英語高考對閱讀能力的要求,進行針對性訓練。
2激發(fā)學生積極參與課堂閱讀的熱情
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雖然沒有捷徑可走,但也不是沒有規(guī)律可循。俗話說,讀書萬遍,其義自現(xiàn)。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閱讀,使其在提高聽課效率的同時,又能夠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從而提高他們的閱讀水平。
英語讀物的體裁要注意多樣化。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都應有所涉獵。題材也應包括:\"人物傳記,寓言故事,活動記述,社會文化,文史知識,科普小品等內容。\"只有各種體裁、題材都熟悉了,才能摸清外語文章的特點,做到心中有數(shù)。其次,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要讓學生學會用眼睛看,不出聲地讀。當然,朗讀在外語學習中舉足輕重,但那是學課文的方法,只用于精讀。我們這里所談的閱讀主要指泛讀,要求速度快,效率高,出聲影響速度。有的同學閱讀時喜歡一句一句地譯成漢語,那就更慢了。翻譯太耽誤時間,遇到生詞或不好理解的地方,要學會逃過去。先抓住主要內容和大概意思。如果需要了解細節(jié),回頭再慢慢琢磨,不必要時就可越過去,這樣就可節(jié)省時間,提高效率。
3教給學生提高閱讀能力的基本方法
一位名人說過, 最重要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許多有識之士也早就指出:\"未來的文盲不是沒有知識的人,而是不懂學習方法的人。\"為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作為高中英語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英語知識,更重要的是向學生傳授學習英語知識的方法和技能,讓他們學會學習。
3.1根據(jù)題目閱讀。在快速閱讀一篇文章、搞清其大意后,再看文章后的題目,弄清楚問的是什么內容,帶著這些問題再到短文中的相應處找答案,這樣就可避免把時間花在與題目無關的內容上。
3.2根據(jù)關鍵句子閱讀。抓住主題句是閱讀理解的關鍵。每篇文章的中心句一般是在文章的開頭或結尾處。每個段落的中心句通常也是在每一段的開頭或結尾。閱讀時,只要細讀開頭和結尾,就可以抓住文章的中心。當然,有些短語沒有完整的主題句,其主題只有在借助語法分析的基礎之上,充分運用邏輯判斷的方法,使句子的含義符合邏輯,符合整個文章的意思,然后連接上下文,才能理解整篇文章的含義,更好的提高閱讀的效率。
3.3根據(jù)人名、地名閱讀。閱讀文章中經常遇到一些外國人名、地名等,這些名詞在試卷中一般不加注釋。它們既難讀又難記。這時,可用一兩個大寫字母寫在它們底下代替它們。如用G代替Georgina,SH代表WilliamShakespeare;用W.P.C代表Washington District ofColumbia……這樣,一是醒目,查找有關人、地的信息時方便好找;二是省時,當必須反復閱讀或比較時,不必再為讀人名、地名而耗費過多的時間。
3.4根據(jù)背景知識閱讀。有些文章往往涉及到一些相關的背景知識,或者與一些名人的著作有關。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除了向學生傳授最基本的詞匯和語法知識以外,也要幫助學生了解一些相關的英語背景知識,除了結合課本中的文章,豐富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以外,還應補充一定數(shù)量的閱讀材料,擴展學生的閱讀視野,多帶領學生去閱讀一些英文原著,提高他們對英語語言文化的了解和認識,這樣,既有利于學生在做閱讀過程中增加一些背景常識,提高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們的閱讀速度,最終達到提高學生閱讀水平和效率的雙重目的。
3.5根據(jù)上下文的語義進行閱讀。閱讀中最感困惑的是英語單詞的詞義難以確定。它們經常與課本上學過的詞義大相徑庭。這時,就要利用上下文來猜測其含義。當遇到某些動詞短語時,切不要被已熟悉的單詞字面含義所局限,而要根據(jù)其前后的語境,進行邏輯上的分析和推測,確定其真正含義。有些詞是由學過的單詞加前綴或后綴派生而來的,這時,可根據(jù)有關的構詞知識,確定其詞義。有些詞雖然沒學過,但在上下文中含有對其的解釋,閱讀時可用符號標出,無需再為推測其義而浪費時間。有時候,代詞的含義也不能忽略,要弄清它到底指代哪一個或幾個詞,最好也用符號標出,以避免誤解。
3.6借助于邏輯推理進行閱讀。有些閱讀內容,學生需要根據(jù)所讀材料的邏輯線索、時間和空間的順序,透過字面意思去挖掘文章的內涵,理解作者的立場、觀點、感情和寫作目的,甚至要根據(jù)已知的事實推斷出文段未直接寫出的意思。此時,要特別注意兩點:一是擺脫自己對某些問題的主觀看法,以免誤入歧途;二是結合所讀短文以外的有關背景知識,如西方的社會風俗習慣、人文景觀、科普常識等。在此基礎上再加以分析、推論才能做出合乎邏輯的推理和推斷。
總之,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應該根據(jù)學生的認知實際,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參與閱讀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和閱讀習慣,掌握正確的閱讀策略和技巧,增強學生閱讀能力和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