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離婚案件的調解制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目前由于我國的相關立法存在一定不足等原因,影響了離婚調解在司法實踐中發(fā)揮出更好的實際效果。文章以離婚案件審理中調解方法的重要意義以及離婚案件的調解方法等為視角,對調解的制度提供些許建議。
[關鍵詞]調解;離婚;法律規(guī)制
一、離婚案件審理中調解方法的重要意義
《婚姻法》第三十二條第二款規(guī)定: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應當進行調解,如感情確已破裂,調解無效,應準予離婚。在審理離婚案件中,調解方法得當與否,時機把握是否到火候,對離婚雙方當事人、對社會意義非同一般。
首先,適當的調解方法可以消除夫妻雙方的矛盾,促進相互的溝通,使雙方重歸于好,破鏡重圓。有時離婚的一方當事人向法院起訴時,只是因某些事對對方心生怨恨,咽不下一口氣,非要鬧個魚死網破,在這種情況下法官作為中間人從中調和,若調解方法把握適當,則很有可能使雙方和好。
其次,好的調解方法可以使雙方好說好散,不至于像仇人那樣大眼瞪小眼,要知道離婚也要講點精神文明?!痘橐龇ā返谌l第二款明確規(guī)定: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應當進行調解。法律之所以將調解確定為離婚案件的必經程序,不管雙方是否同意都必須進行,也有這方面的考慮的。
最后,從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相統一的角度講,離婚案件中調解比判決通常更能達到兩者的和諧統一,有利于社會和家庭的穩(wěn)定,因為調解是在雙方當事人自愿的基礎上進行的,是雙方當事人意思自治的具體體現。而對一名法官來講,要把一宗離婚案件圓滿地處理好,恰當地運用調解方法有時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何樂而不為呢。
二、離婚案件的調解原則
人民法院調解作為一種工作方法和結案方式,具有消除對抗、維護安定團結、簡化程序、易于執(zhí)行等諸多優(yōu)點。堅持和強調法院調解有著十分重要的社會意義和現實意義。在民事糾紛案件中,離婚案件占了相當大的比例。該類案件不但涉及婚姻關系、子女、財產、 以及債權債務問題,而且涉及的法律關系較多,不僅關系到當事人雙方,還關系到當事人的親友以及相關人員和部門。離婚案件的妥善解決與否,不但影響到雙方當事人的生活和前途命運,更關系到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與科學發(fā)展。
(一)離婚案件調解的原則
1.調解應自愿、合法。《民事訴訟法》規(guī)定了調解的基本原則有三個:即自愿原則、合法原則和查明事實、分清是非的原則。自愿原則的具體要求是在程序上,是否以調解的方式解決糾紛,須經當事人自愿;在實體上,是否達成調解協議,應尊重當事人的意愿。離婚案件的調解同樣應貫徹這一原則,充分尊重當事人意愿,任何強迫或變相強迫調解都是違法的。合法原則的要求是:程序上,不得強迫當事人調解,實際上,調解內容應符合國家法律規(guī)定,不違反法律禁止性的規(guī)定。
2.以誠待人,贏得信任。作為離婚案件的調解者,法官首先要贏得當事人的信任,而且必須是雙方當事人都信任。如何贏得當事人的信任呢?關鍵是要以誠待人,多從當事人的角度考慮問題,使當事人感覺到法官真的關心自己。從而相信法官,聽從法官的調解。具體應做到:(1)耐心傾聽當事人的陳述,當事人就會感覺到你對他是重視的,從而對你產生信任感;(2)了解、關心當事人生活、工作上的困難,幫助當事人想辦法、找對策,甚至可以動員有關人員、機關來幫助解決當事人的困難;(3)對當事人已做的過分的言行和錯誤行為表示理解、體諒,并委婉地指出其錯誤,讓其樂于接受法官的批評;(4)調解過程要態(tài)度和藹、言語親切,說理通俗、符合情理,盡量不拿法律壓人。
三、我國離婚調解制度的缺陷
(一)離婚訴訟中的調解制度不完善
實踐中離婚調解一般由主審法官主持,法官無疑應該是個法律專家,但法官不一定個個都對心理學、社會學等也有研究,加上年輕法官的閱歷淺的原因,這使得在有些離婚案件中調解的效果不盡理想。而西方國家非常重視調解的內在涵義,法院往往成立專門的離婚調解組織,包括心理學、社會學等專業(yè)人士,向離婚當事人提供服務,接受離婚當事人的咨詢,運用專業(yè)優(yōu)勢撫慰了當事人的痛苦。但我國目前在《民事訴訟法》、《婚姻法》中對此涉及很少,僅在司法解釋中有所提及,如《最高人民法院的關于人民法院民事調解工作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3條規(guī)定:“人民法院可以邀請與當事人有特定關系或者與案件有一定聯系的企事業(yè)單位、社會團體或者其他組織,和具有專門知識、特定社會經驗、與當事人有特定關系并有利于促成調解的個人協助調解工作?!?/p>
(二)人才是最重要的因素,鑒于我國基層法院的法官嚴重不足,因此主持離婚調解的法官的不可能達到資格上、素質上、人生閱歷上的特殊要求
我國目前在法院體系內的所有法官都可能參與審理離婚案件,法律對此并無特殊要求。而在西方,如美國離婚調解制度規(guī)定:法院設有專門的家事裁判庭,對法官的選擇也有特殊要求,如年齡、婚姻經歷等,甚至離婚案件只能由專業(yè)的離婚律師代理訴訟。澳大利亞家庭法明確規(guī)定參與審理離婚案件的法官至少具有一定的家庭生活經歷,有較強的婚姻責任觀念,有較為豐富的社會經驗等基本素養(yǎng)。而在我國司法實踐中,不少是剛剛踏入法院工作的大學畢業(yè)生參與離婚案件的調解和審理,由于缺少社會閱歷和婚姻經驗而使得工作效率受到影響。特別是我國偏遠地區(qū)的基層法院更是人才青黃不接,導致審判力量嚴重不足,致使現有的法官是“全才”,什么案件都可以審理,結果可想而知,另法官來源的“成分”也復雜,有些年紀大的法官并不是學法律的,有的是招干進法院,有的是退伍轉業(yè)的等等,甚至法院的一些老法官辦案的經驗就是應“先入為主”。如筆者曾所在的某基層人民法院,由于人才流失嚴重,基層農村法庭的審判中堅力量絕大部分系剛剛畢業(yè)的應屆大學生,人生閱歷缺乏,因此, 離婚調解在司法實踐中的實際應用效果可想而知了。
(三)人民法院調解率硬性指標規(guī)定過高,導致一定程度上存在強調而久不判現象
現實中,有些基層人民法院已經將審判員個人的調解率考核指標提高到了70%-80%,且直接與法官的福利掛鉤,法官個人能力強的還好辦,一般的就顯得壓力過大了,這就導致了在現實中一定程度上存在強調現象,就是為了調解久拖不判,使得來法院提起離婚訴訟的當事人哪怕是已符合了離婚條件,也難以達到及時解決糾紛的目的,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民法院的公正與效率。
(四)訴訟調解協議確認存在立法缺陷
按照當前訴訟法的規(guī)定,法院調解應當遵循如下的程式:法院主持調解→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后并在調解協議上簽字→法院制作調解書→當事人簽收調解書?!睹袷略V訟法》第89條:“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第90條:“ 對不需要制作調解書的協議,應當記入筆錄,由雙方當事人、審判人員、書記員簽名或者蓋章后,即具有法律效力?!钡?1條:“調解未達成協議或者調解書送達前一方反悔的,人民法院應當及時判決。”據此,當事人在訴訟中達成的調解協議,除不需要制作調解書的個別案件外,對雙方當事人并不會產生實質性的約束力,人民法院依據協議制作的調解書在送達當事人簽收前,任何一方無需任何理由均可反悔。筆者認為,雖然最高院有所解釋,但該項規(guī)定并未廢除,此規(guī)定實為不妥,造成現實中弊端為:一是加大了訴訟成本,不利于提高訴訟效率。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往往是法院作了大量調處工作的結果,參與調解的當事各方也有不小的人力、物力支出。協議達成后,一旦一方反悔,法院只能重新開庭審理,調解過程中的努力和付出就成為參與各方的無效成本,造成了訴訟資源的浪費,并使訴訟過程無端拉長,效率進而低下;二是降低了調解解決矛盾糾紛的實際能力。調解的優(yōu)勢在于能夠省卻繁瑣的審判過程,徹底地解決民事爭議,但當事人反悔權的存在,使得歷經調解達成的協議仍然處于效力不明的狀態(tài),導致了調解解決糾紛的能力下降;三是損害了法院的司法權威。訴訟調解是一項嚴肅的司法活動,在法官的主持下當事人達成的調解協議,不僅是當事人之間磋商的結果,也是法院制作調解書的直接依據,如果允許當事人對調解協議反悔,并進而可以拒簽調解書,將使法院裁判文書的效力受到當事人意志的左右,訴訟行為的嚴肅性受到挑戰(zhàn),司法權威亦受到嚴重損害;四是為惡意當事人拖延訴訟提供了便利。由于調解協議反悔不需要任何理由,部分當事人就借助調解過程,利用調解協議和制作調解書的時間差,進行規(guī)避法律的活動,達到推遲開庭、延長訴訟過程、遲延履行義務等目的,為一些不負責的當事人大開方便之門;五是損害了善意調解一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善意當事人參與調解,是希望能夠妥善解決雙方存在的爭議,如果一方當事人只是借助協議拖延訴訟或達到其他個人目的,善意當事人對調解協議得到履行的合理預期就會落空。
四、離婚案件審理中的調解方法
離婚案件審理中調解方法多種多樣,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一)批評教育法。在庭審的任何階段,審判人員通過對離婚雙方當事人的陳述,找出雙方的矛盾所在,努力把握當事人的心理,適時地進行調解,促使雙方達成調解協議。
(二)矛盾緩和法。一些離婚當事人在一起生活了幾十年,也一起打鬧了幾十年,雙方矛盾由來已久,積怨頗深,此時針對雙方的矛盾采取緩和的辦法,多給雙方時間,往往會產生比較好的效果。
(三)合力調解法。在離婚案件中動用雙方當事人的父母、子女及其他人的力量,對雙方進行勸說,使他們處在親人編織的情網中,這種方法比較適合于年輕的當事人。
五、離婚案件中運用調解方法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要認識到離婚案件審理中調解方法的重要性,因為離婚案件關系家庭和社會的穩(wěn)定,圓滿地把離婚案件處理好因而顯得格外重要,此時如果正確地適用這些調解方法很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任何調解方法都不是靜止不變的東西,要根據離婚案件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可能有的案件需要綜合運用這些方法才能達到比較好的效果。
(三)要把握好調解的時機,首先要樹立調解應貫穿訴訟全過程的理念,在矛盾事實查清后可進行調解,在財產等其它情況查明后可進行調解,因案而異,因人而異。
(四)要防止出現審判人員以壓代調、以拖代調、以判代調等違反離婚案件當事人自愿原則的現象發(fā)生,不能使調解成為一種隨意性很大的東西,喪失了其應有的公正性。例如,涉及案外第三人利益時,應特別注意不能損害他們的合法權益。
[參考文獻]
[1]范衛(wèi)國.論虛假調解的檢察監(jiān)督[J].北方政法職業(yè)學院學報,2013.
[2]李載謙.論民事訴訟中識別與防范[J].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12.
[作者簡介]趙楠楠,武警上海政治學院軍事法學教研室,研究方向:軍事法學、民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