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語文教師批改作業(yè)估計最頭疼的就是里面的錯別字了吧。在這個高節(jié)奏的社會狀態(tài)里面,教師往往會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而忽略這一項,有些急功近利沒能踏實地教孩子語文基礎知識,對孩子的基礎知識打下基礎。這種想法對孩子、對老師都是極為不利的。因為要知道,錯別字多也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成績以及以后的學習生活。因此教師要引起注意,改進教學方法,重視糾正學生的錯別字。
關鍵詞:預見性;規(guī)律;新穎活動
這其實是一項艱巨的教學任務,因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意識糾正學生的錯別字,但是往往同樣一個字教師強調好幾遍學生還是不能改正過來,尤其是一些我們經(jīng)常見的同音字和形近字。這是為什么呢?
首先小學生年齡小,他們對事物的觀察比較籠統(tǒng)模糊,沒有很好的辨別能力,不能很好地發(fā)現(xiàn)事物的特點、特征以及特殊之處。在他們學習識字,寫字時遇到長得像的字體就有些摸不著頭腦,常常張冠李戴了。比如寫土地的“土”會寫成“士”,里外的“外”常會寫成“處”等。再就是因為急于求成。小學生自制力比較差,現(xiàn)在社會科技如此發(fā)達,老師布置好了回家作業(yè),他們一心想著要看動畫片、玩電腦、玩游戲。還哪里有心思去好好寫作業(yè),往往就會敷衍了事,寫的字都沒過腦子,一個個短筆少化的字就蹦出來了。還有學生寫錯別字的原因是只走過程不重視結果,認為依葫蘆畫瓢寫出來就行了。不重視筆畫的順序規(guī)則,在頭腦里沒有建立起書寫的整體性,字與字的聯(lián)系不能形成,這也就出現(xiàn)了很多錯別字。其實學生出現(xiàn)錯別字的原因還有很多,我們應想辦法不讓孩子再出現(xiàn)這些錯誤。那么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一、教師在教學前要有預見性
漢字本身就是有著結構復雜的特點,它的結構差別很大,它的組成結構大約有1000個筆畫還多,所以對于小學初學者本身就有很大的難度。那么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有先見之明,將一些不容易記住的或者容易寫錯的字著重標記,找出比較適用于學生的,能夠讓學生一開始學就能加深印象的方法。方法有許多,比如,可以分析字形的特點,在容易寫錯的地方用不同顏色的粉筆標記出來這樣學生就知道哪里是最值得注意的,寫的時候就不容易寫錯。也可以對字體進行拆分,比如正確的“確”字,可以拆分為左“石”右“角”學生一看這兩個字他們都學過,也都知道怎么寫,然后寫的時候將他們一組合就寫出正確的“確”字嘍!這樣學生也會覺得這不挺簡單嘛,一下就能學會寫了,既帶動了他們的好奇心,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更能大大提高他們寫字的正確率。
二、利用漢字的規(guī)律來教會學生正確寫字
中國漢字博大精深,細細研究你會發(fā)現(xiàn)很多漢字的結構特點及內涵,那么我們就可以借助這些來教會學生正確寫字。
1.了解字義
有好多學生錯字都錯在了同音字上面,如:“的”“得”和“地”“幕”和“暮”。因為不了解字義,所以也就舉棋不定,不知道哪一個是正確的,最后只能瞎蒙一個寫,錯字也就這樣產生了。所以要加強學生對字義的理解,例如在教學生“再”和“在”的字義時,可以這樣說,“再”:(1)表示又一次,有時專指第二次,有時又指多次;(2)表示重復或繼續(xù)的意思??梢越M成的詞語有:再高點、再次等。而“在”一般表示:(1)存,居;(2)存留于某地點;關于某方面;(3)指出著重點;(4)介詞,表示事情的時間地點、情形、范圍等??梢越M成的詞匯有:在家,在乎。這樣學生理解了字義,那么在書寫時就不容易寫錯了。
2.與學生一起挖掘漢字組成中蘊含的深意
要知道我們的漢字是有幾千年的發(fā)展歷程的,最終能成為唯一的寫意文字是有它一定的生命力和創(chuàng)新性的。它完全經(jīng)得起時代的考驗。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形和義結合,通過以來成形。這個解釋學生聽了一定會樂開懷,對這個解釋一定有很深的印象,字也記住怎么寫了,課堂氣氛也就活躍起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大大提高。
三、多組織一些新穎活動讓學生參與進來
實踐證明,學生積極參與了的事情,親身經(jīng)歷了,往往印象會是最深的。所以教師還可以多組織一些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進來,掌握更好的漢字。比如可以組織學生辦板報,讓學生尋找一些由錯別字引發(fā)的笑話,讓學生在哈哈大笑的同時意識到寫對字的重要性。還可以在板報一角空出一塊,每天登出5個容易寫錯的漢字,讓學生以后看見這些字就想起板報上面的字也就不會寫錯了,更增加孩子的識字量。
因此,對于學生的錯別字,教師要重視起來,用心尋求好的方法,增強孩子意識,減少學生的錯別字,為他們以后生活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徐永謙.語文大世界:小學語文教師[J].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5).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