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感,是比較直接、迅速地感悟語言文字的能力,是語文水平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是培養(yǎng)語感的重要時期,該時期的學生易于進行語感的培養(yǎng)并且有極好的可塑性。養(yǎng)成良好的語感,對學生的語文學習有著重要的意義。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感呢?個人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加強閱讀,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閱讀對語感的養(yǎng)成有著很好的效果,無論在課堂上還是課外,都要注意引導學生多朗讀,語感會在一次次的朗讀中潛移默化地逐步形成。小學生語文課堂中參與積極性較高,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點,多給學生在課堂上朗讀的機會,引導并鼓勵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對學生朗讀過程的精彩部分給予充分的肯定,委婉指出朗讀中存在的不足,通過一次次的課堂閱讀使學生的語感得到提高。
二、重視范讀的作用
一節(jié)好的語文課離不開教師聲情并茂的范讀,范讀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個正確的導向,激勵學生在模仿中逐步加深自己的情感體驗。小學生有很好的聯(lián)想能力,學生聆聽高水平的范讀,形成對文章內容的感受,常常勝過教師的語言表述。教師通過采用自身范讀、電子課堂錄音范讀等多種形式的范讀,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情境中,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高層次的范讀能夠使學生完全進入課文情境。例如在人教版教材《觀潮》課堂中,我范讀了描寫錢塘江漲潮時的第四自然段,我通過表情和高昂的聲調讀出了錢塘江漲潮時的雄渾和壯闊,教室異常安靜,學生似乎親臨了錢塘江邊的海塘,親身在感受錢塘江潮水由遠及近,如萬馬奔騰,浩蕩前行,猛烈沖撞著海塘,山欲崩地欲裂。
三、加強學生說和寫的能力
讀是通過語言將自己對文章的感情表達出來,聽是通過別人的閱讀在學生大腦中形成對文章的理解,小學生語感的培養(yǎng),要注重加強學生說和寫的能力。說和寫是學生通過大腦的加工將自己的意思用語言和文字表達出來,有感情的說話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教師首先要充分利用好說話課,循序漸進地使學生的說話能夠既通順又富有感情,對學生要加強引導,給學生鼓勵;其次要注重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很多學生說話能夠達到既通順又有感情,將其用文字表達出來時卻遇到了困難,教師可以通過鼓勵并讓學生寫日記等多種途徑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四、加強自身業(yè)務的進修和學習
“學無止境”,教師也要不斷地閱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提高自身語言表達能力,增強課堂感染力,提高自身的業(yè)務能力,這是有效培養(yǎng)小學生語感的基礎。
總之,語感的訓練可以豐富學生的語言實踐,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促使其在家庭、學校、社會生活中有效地進行口語交際。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