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話都言簡意賅,古詩更是古人之語的濃縮精華。短短幾十個字既能概況內容又能融入感情,讓人不得不佩服。在小學階段,每一個年級的語文教材中都有古詩學習部分,這些古詩有的是寫出了壯麗的風景,有的是抒發(fā)了自己的情懷,還有的是諷刺當時的社會,或贊美了某種東西。有的豪放氣派,有的清新脫俗,有的自由浪漫,有的孤獨哀愁。種種不同的心境在詩中處處可見。但這些都是學生難以理解的。那么,有辦法解決這一難題嗎?下面從我的教學經(jīng)驗來和大家交流一下。
一、有必要給學生講詩人寫作這首古詩的背景
因為每一首古詩的寫作都有一定的故事背景,每一首古詩都融入詩人當時的心情和感受。比如,我們學習李白的《靜夜思》,李白當時孤身在外,在讀的時候就體會到作者的孤獨和思鄉(xiāng)之情。在學到《贈汪倫》這首詩的時候,如果我們的學生學習了寫作背景,那么,在誦讀的時候眼前就會浮現(xiàn)李白和汪倫依依惜別的情景。這對于理解古詩的含義非常重要。
二、一定要教給學生體會詩人的感情
每一首古詩都是在不同心境下的產(chǎn)物。喜怒哀樂樣樣都有,學生只有充分理解詩人的心情才能體會古詩所表達的含義。比如我們在講到《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和《明月幾時有》時,要讓學生體會詩人因為思念家鄉(xiāng)親人而望眼欲穿的感覺;在講到《望廬山瀑布》和《蜀道難》時,不妨結合圖片或幻燈片讓學生領略祖國大好河山的壯美和詩人驚嘆的感覺。
三、讓學生在了解背景和感情的基礎上教給老師學習古詩
我的做法是:把古詩用大字抄到黑板上,然后行與行之間留出足夠的空間,讓學生自己逐字逐詞去解釋意思并寫下來,然后根據(jù)自己解釋的詞義去排成一句通順完整的話。這樣一遍下來,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已經(jīng)記住了詩的大半內容,記憶古詩自然就不再是問題了。
不要小看古詩的學習,古詩中包含的內容非常豐富,寫作方法也很多,有直白的描述,有隱含的觀點,有夸張的描寫,有細筆的勾勒。古詩是我國文學史上的奇跡,是文化中的瑰寶。我們要了解,歷史中的人物交流對話,才可能讀懂作者所要表達的真實含義,才能與作者的心靈有所共鳴。多讀詩可以增強記憶,因為這算是古代整個社會風貌的縮寫了。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