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這首先就是入學。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發(fā)展,他的思維、興趣、愛好、才能、稟賦、傾向,就談不上教育?!睙o論古今中外,教育理論都十分明確地提出,要想教育學生,必須了解學生。這種“初步”了解,可以為進一步的學習打下基礎,但是切記不要停留在一般了解的狀態(tài)上。
關(guān)鍵詞:了解學生;教育學生;情感關(guān)系
無論古今中外,教育理論都十分明確地提出,要想教育學生,必須了解學生。所以,教師必須從總體上了解學生,從個性上了解學生,從變化上了解學生,從可能出現(xiàn)的不利影響上了解學生。
一、了解學生是教育學生的前提,體現(xiàn)在教育的實施上,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
首先,只有做到心中有數(shù),才會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才能知道矛盾的焦點和解決矛盾的突破點,否則就會由于對學生彌散性的認識而無法對學生進行教育。其次,由于對學生心中有數(shù),自然會對學生形成對策,即能對癥下藥、有的放矢;假如心中沒底就會缺乏相應的教育措施,或是渙渙而教,或是無的放矢,結(jié)果都會導致教育失敗。再次,對學生心中有數(shù),能增強對學生的理解,避免因理解不當而產(chǎn)生教育失當。
那么,如何做才能深入地了解學生呢?首先,了解學生的觀念要轉(zhuǎn)變;其次,了解學生的方法渠道要多樣;最后,還要注意一些錯誤的做法。
二、了解學生的方法渠道要多樣
1.從書面材料上了解學生
書面檔案材料是記載學生過去情況的資料。主要是記載學生基本情況和過去的表現(xiàn)情況,如年齡、身體狀況、家庭情況、民族等,以及記載學生品德表現(xiàn)和成績的資料。從這些記載中可以了解學生的大概情況,這些是深入了解的基礎。書面材料的另一種含義是指學生的日記、周記和作文等。
2.在活動中了解學生
在活動中了解學生是教師了解學生的主要渠道和方式。任何學生只要他一“動”,他的情況就會反映出來,雖然有時學生也會“弄虛作假”,但是在持續(xù)的活動中,作假是很難的。有經(jīng)驗的老師都善于在各種活動中對學生進行觀察和了解。一是對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一般性的了解。了解他們的性格氣質(zhì)特點、愛好特長、思想品德、人際關(guān)系等。二是對學生進行有意的專門考察和了解,讓學生專門參加一些指定的活動,在指定的活動中了解學生。這種了解和考察由于是有針對性地進行的,獲得的情況往往比較集中和
深入。
3.在與學生的交往中了解學生
教師每天和學生交往,但是這種一般交往往往不能達到真正了解學生的目的。我們所說的“交往”,是指教師要與學生有相互的情感交流,成為彼此談真實想法、說心里話的朋友。這種交往是雙向的,不僅要了解學生,也要學生很好地了解教師,由此,才能相互了解,加深理解。為此,教師必須對學生有誠意、尊重學生,不要居高臨下,更不能以恩賜者、教育者自居,這樣學生才能更尊重老師,更信任老師,向老師敞開心扉。
4.在調(diào)查中了解學生
學生中的很多問題都要經(jīng)過調(diào)查才能真正了解。有些問題只是學生表現(xiàn)中的現(xiàn)象,不做調(diào)查就很難深入到矛盾的深處;有的問題頭緒紛繁,說不清是非曲直,不做調(diào)查很難找到矛盾的癥結(jié);有的問題似是而非,不做調(diào)查弄不清事實真相。這些都可以說明,要了解學生就必須做調(diào)查研究。
5.在日常工作中了解學生
教師在日常工作中隨時隨地都在與學生接觸,在這種接觸
中,如果對學生的表現(xiàn)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就會放過了解的機會。有的教師與學生接觸多年,但是對學生不甚了解,其原因就是缺乏做一個“有心人”的意識。
三、了解學生的注意事項
了解不是目的,而是教育的手段?;谶@種認識,教師在了解學生的過程中,就應該注意確立正確的態(tài)度和使用正確的方法,應避免以下幾種不恰當?shù)姆椒ā?/p>
1.防止偏聽偏信
教師在了解學生的過程中應注意把握學生的全面情況,要弄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要分析幾種可能。為此,要特別注意防止偏聽偏信。提供情況的人,可能從某一角度看問題,或者從某種成見出發(fā)看問題,所以對于各方面反映來的情況,教師要冷靜思考,綜合分析,避免偏聽偏信。
2.防止道聽途說
道聽途說的東西,往往帶有以訛傳訛的性質(zhì),或者帶有不切實際的成分,因此不能作為了解學生的依據(jù),更不能作為教育學生的基礎。通過道聽途說來了解學生,本身就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同時在學生中形成不良的風氣,所以教師要切實地防止對材料不加選擇、不加分析的錯誤做法。
總之,了解學生的過程常常是影響學生的過程和教育學生的過程,所以必須以尊重學生、愛護學生為出發(fā)點,必須非常注意了解學生的方法。深入地了解學生必須與學生建立起深厚的情感關(guān)系,否則必然會導致與學生的關(guān)系緊張,得不到學生的信任,最終很難了解到學生的情況,更談不上教育好學生了。
參考文獻:
郜軍偉.問題導學法在高職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J].數(shù)學學習與研究,2011(19).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