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眾所周知,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是以兒童生活為基礎開設的綜合性課程。但如何使品德教育貼近學生的社會生活,幫助學生獲得對自我、對社會、對生命、對世界的認識和理解,促進其道德的生成和發(fā)展呢?從在生活中體驗、在體驗中探究和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兩方面進行探究。
關鍵詞:生活;體驗;探究
在閱讀《〈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程·教材·教學》一書的過程中,我鮮明地體會到書中處處都體現(xiàn)出“品德培養(yǎng)要回歸生活”這一課程標準的基本指導思想。在日常的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教學過程中,我深深地認識到閱讀過程也是實踐過程,是
邊學習邊運用的過程,下面我結合具體實踐來談談我的收獲。
一、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書中第六部分《兒童品德形成的心理過程》中指出:“兒童道德品質的心理結構可以分為:道德認識、道德情感和道德行為三種基本的心理成分。這三者是一個密不可分的統(tǒng)一整體?!边@啟示我要著重注意在教學實踐中發(fā)揮教育心理學的功用。
1.引入學生互評,激發(fā)學生實踐的動機
根據(jù)教育心理學的提示,在課堂上,變教師評價為學生之間互相評價,首先傾聽他人的觀點,再評價他人觀點,發(fā)表自己的想法。比如在教學人教版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下冊“節(jié)約用水”這一主題活動時,課堂上有制訂“班級節(jié)水公約”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們通過分小組討論交流,制訂出“小組節(jié)水公約”。組長宣讀本組節(jié)水公約,全班同學傾聽后,發(fā)表個人觀點,通過集體討論,最終制訂出“班級節(jié)水公約”,內(nèi)容豐富,包括“讓水流再小一點”“水龍頭輕開輕關”“每次水杯里少裝一點兒水,不要浪費”等等,而且形式多樣,有圖畫有文字還有各種符號。
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相信通過這樣一個環(huán) 節(jié),他們也會將公約內(nèi)容運用到生活中去。
2.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書中強調(diào),在現(xiàn)代教學中,我們應注重明理和導行緊密結合、學生生活和社會實踐密切相關的原則。比如: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居家安全不大意》——“小小安全檢查員”環(huán)節(jié)。
師:跟隨攝像機的鏡頭我們一起去看一看第一組同學;看哪個小朋友看得最認真,能看出需要提醒他怎么注意安全?(播放錄像:班里同學自己在家做家務的錄像)
師:他可真能干,一會兒工夫干了這么多家務,那你想提醒他注意什么呢?
生:拿高處物品,濕手插電源。
師:誰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刀尖朝外放,刀尖朝外傳遞,掃帚亂扔,藥品與食品一起放?(如果學生說偏了,教師要加以引導,如讓學生注意看刀、杯子等)
這一環(huán)節(jié),既滿足了學生好動這一特性,又使他們在活動過程中得到了體驗,體會到了居家安全的重要性。
二、在生活中體驗,在體驗中探究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中關于“課程的實施部分”中指出“兒童主要是靠感覺思維認識事物的,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盡量立足于讓學生用自己的感官去做最真切的嘗試,從中獲得對生活的真實體驗?!?/p>
1.充分利用教材文本內(nèi)容
品生品社教材在編排過程中,都是以學生的實際生活為范例的,教材中的照片、故事都是從兒童生活中取材,每位兒童都不會感到陌生,都能在教材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比如: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居家安全不大意》——“小小故事屋”環(huán)節(jié)
師:通過剛才看教材中的危險圖片,你在家中因自己不小心而發(fā)生過小意外嗎?講講你們親身經(jīng)歷的、看到的、聽到的安全小故事,圍繞下面的問題來說說你的故事。
(1)當危險發(fā)生時,你是怎么做的?
(2)為什么會發(fā)生這種危險的事?
(3)以后,你打算怎么做?
生:吃飯不打鬧。
生:玩具槍瞄準人亂打很危險。
小結:原來,同學們在家里會發(fā)生這么多種小意外呀,但如果小心,這些意外都不會發(fā)生。
2.充分發(fā)揮活動的優(yōu)勢
(1)課前小調(diào)查
通過課前學生的小調(diào)查,在課堂上學生就會有主動參與的愿望,發(fā)表自己的觀點看法,同時也能夠體驗到調(diào)查的成就感。比如: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在學校工作的人們——老師》——“小記者在行動”環(huán)節(jié):
師:課前,老師給大家布置了一個任務,請大家當一次校園小記者,采訪你喜歡或最想了解的老師,看看老師們在一天中都為我們做了些什么。誰想和同學們分享一下你的采訪?
生:我調(diào)查的是體育老師,她平均每天上4節(jié)課,2個年級6個班,300多個學生,老師還有其他的任務,帶籃球班,教職工健身活動等。我的感想是,老師您還要帶籃球班參加活動,真辛苦。
(2)課后小實踐
通過課堂上的學習不是最終目的,要把課堂上的內(nèi)容延伸到學生的生活中去。比如,人教版三年級上冊《我們的生活離不開他們》一文,設計了“實踐活動作業(yè)超市”這一環(huán)節(jié):請同學們在老師、爸爸媽媽的幫助下,和交警叔叔一起指揮交通;走進社區(qū),體驗社區(qū)工作;和爸爸、媽媽一起去上班,讓我們在今后的生活中進一步體驗各行業(yè)勞動者的辛苦,思考我們應該怎樣做才是對他們的尊重和感謝。
在不斷的學習實踐應用過程中,我對讓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回歸生活,這一觀點的認識會越來越深刻,相信會有更多的收獲。
參考文獻:
朱永新.走進最理想的教育[J].漓江出版社,2008-06.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