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采用靈活有效的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參照教材內容,對適合學生實際的教學部分作適當和必要的補充和豐富,對難度較大不適合學生實際的部分,在保證學到適當深度的時候進行大膽的省略甚至刪除及英語教師自我發(fā)展等,為實現(xiàn)高效優(yōu)質的高中英語教學這個目標,在新課改新理念指導下,針對新教材的特點,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做了嘗試的總結。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 英語 高效課堂
在新課標指導下編寫的全新英語教材與我們見面了。新教材的內容非常豐富,涵蓋面廣,滲透了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多面知識,具有學科的融合性和拓展性,為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提供了大量實用性素材;而且,它的教學思想課程設置教學方法和評價模式等均是一個全新的教學理念的具體展現(xiàn)。作為一名教學一線的英語教師,在嚴格執(zhí)行英語新課程標準的同時,我結合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校的客觀條件,采用靈活有效的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參照教材內容,對適合學生實際的教學部分作了適當和必要的補充和豐富,對難度較大不適合學生實際的部分,在保證學到適當深度的時候進行了大膽的省略甚至刪除及英語教師自我發(fā)展等,課堂教學效果及課后反饋的信息來看還是不錯的。為了實現(xiàn)高效優(yōu)質的高中英語教學這個目標,在新課改新理念指導下。針對新教材的特點,我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做了如下嘗試:
1新教材突出課程改革要再進一步實施深化,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
運用\"交流-互動\"教學模式,進行英語課堂教學 ,提高教學效率:
⑴ 教師引導。
在\"交流-互動\"的教學中,學生的動是以教師的啟動為基礎的。教師在講授新課前對學生作適當?shù)囊龑?,在講授較難理解的課文前,先向學生介紹一下有關背景知識并提出教學要求,為學生的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主要做好引導工作,為學習新課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例如:英語必修Model1中Unit5 Nelson Mandela-a modern hero,在講Pre-reading部分中有6幅important people圖片,由于背景知識、詞匯量等因素直接交流有一定困難,所以在學生進行\(zhòng)"交流-互動\"前我們教師就應該有必要對有關背景知識介紹。
⑵ 小組討論。
小組討論是\"交流-互動\"的主體 ,教師應改變過去領著學生分析課文的傳統(tǒng)模式,而是通過設計一項任務或問題,讓學生在一種真實、復雜、具有挑戰(zhàn)性的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與問題情境中,成為學習活動的主人。小組一般由4人(優(yōu)等生1人,中等生2人,差生1人)程度各異的學生組成,每隔一段時間,小組要重新組成,永遠保持\"同組異質,異組同質\"的學習程度。教師不要輕易地給他(她)們\"標準答案\",而是設法引導,讓他(她)們自己做出正確或接近正確的答案。通過學生自行討論,組內同學相互學習,團結協(xié)助,共同達到學習的目標 。例如英語必修Model1中Unit 1 Friendship的make friends話題;Unit 3 Travel journal學生和同學分享自己的旅游經歷;必修Model 2學習The Olympic Games時,學生講述自己的體育愛好和特長;必修Model 2中的Unit 5 Music學生們講述自己心目中的best song,best singer等等都是廣泛進行\(zhòng)"交流-互動\"小組活動的好話題。
⑶ 教學評價。
在組與組之間交流后,教師按一定的評價標準對各個學生進行全面、客觀、準確的評價 。而課內練習是學生鞏固知識的必要環(huán)節(jié),也是檢測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教師及時運用預先設計好的練習題,從知識的不同層次、不同側面讓學生練習測試。在學生自練的基礎上,讓其互評、互議、互批、互改,對其中出現(xiàn)的代表性問題,教師也不急于講解,而是采取全班講座的形式,通過學生互評、師生互評等手段來解決。\"交流-互動\"教學采用當堂檢測教學效果的方法,反饋迅速,校正有效,有利于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2新教材對于英語教師有了更新的要求,自我完善發(fā)展,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
2.1教師應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的優(yōu)勢,擴展知識外延:
網絡在英語教學中是獲取學習內容和學習資源的工具,是創(chuàng)設情景的工具,是協(xié)商學習和討論學習的通訊工具,是知識建構和創(chuàng)作的實踐工具。網絡教學就是充分運用網絡的優(yōu)勢,讓學生在聽、說、讀、寫、譯等交際實踐活動中發(fā)展語言運用能力。網絡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和以老師為主導的教學關系,突出具有個性化的學習方式,共同建構和協(xié)助合作的學習過程,達到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成果的一種全新高效教學。所以,隨著科技的發(fā)展,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化,網絡資源教學的優(yōu)勢及其重要性可見一斑。例如必修Model 2中Unit 3 Computers, 必修Model 3中Unit 4 Astronomy等教學內容均可利用網絡資源,如進一步了解電腦、下載科技短片,可使學生了解現(xiàn)代科學技術,增加學習興趣,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2教師應當注重培養(yǎng)學生\"學以致用\"的良好習慣: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培養(yǎng)學生\"學以致用\" 的良好習慣,促進教學效率有效提高。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從聽力材料中獲取的信息,設計\"輸出性\"的口頭或筆頭練習。在完成必修Model 3中Unit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中的聽力部分后,我讓學生運用聽力材料中的語言口頭介紹中國的某一個節(jié)日。下面是一個學生的描述:The Lantern Festival is celebrated on the 15th of the first month of the Chinese lunar calendar. People celebrate it by dressing up and watching many beautiful lanterns, such as rabbit lanterns, dragon lanterns and fish lanterns. Usually, every family will have a big dinner and watch TV programs together。
2.3教師要時刻進行教學中反思,促進自我完善發(fā)展:
教師應在教學中進行反思,即:立足課堂超越課堂。教師如果能夠在教學中及時恰到好處的能動的反思,一定會使學生們在快樂的學習氛圍中獲得一種知識的享受。教學反思應打破教學預先固定模式、套路的方式,方能充分能動的體現(xiàn)出以人為本的理念。首先是抓契機點的反思,學生在教學中是能動者,主動者,所以教學中的許多問題情境,偶發(fā)事件處理都需要教師進行靈活的反思。其次是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反思教師必須在學生建立知識體系時進行必要的反思。再次結課前反思,包括學生的教者雙向反思,談談本節(jié)課的收獲、體會,自己的成功之處,失敗處,今后的改進點等等,從而使師生共同發(fā)展。
新課程改革才剛剛起步,在實踐教學過程中,作為一線教師必須具備終身學習的意識與能力,努力適應社會發(fā)展對教師專業(yè)化能力提出的新要求。為了適應新課程的發(fā)展和新的教學理念,教師要與時俱進,不斷提高業(yè)務水平,善于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和擴大知識面;刻苦鉆研新教材,敢于面對新挑戰(zhàn);要根據(jù)教學目標和本學校的實際條件以及學生的需要,積極而有創(chuàng)造性地探索能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交流共勉,努力使自己成為具
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