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經(jīng)提出這樣的質(zhì)疑:現(xiàn)在的中國孩子是不是一定要學習英語?可當今的國際國內(nèi)形式、教育形式都顯示:中國孩子學習英語是必須的。對于孩子們來說,即便說母語,也會有這樣或那樣的語誤,何況是一種第二語言的學習。我們作為一線的英語教師,在課堂上一旦聽到學生的語誤,往往會很著急,就在想自己已經(jīng)講過的知識,怎么還會出錯?其實,我們要正確看待孩子在課堂上的語誤,學生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出現(xiàn)語誤是正常的現(xiàn)象。不要操之過急,也不要一味地批評孩子,更不要逢錯必究。俗話說,吃一塹,長一智。我們要正確地利用學生的錯誤,讓學生因為自己所犯的錯誤從而更加深刻地記住如何正確的運用目的語。
1語誤的類型及產(chǎn)生的原因
我們所說的\"語誤\",通常有兩種:①語音不準; ②語言謬誤。
⑴語音不準是指學生在運用語言時把單詞的音讀錯。小學生產(chǎn)生此類語誤的原因主要是小學生學習英語是從聽音模仿開始,由于他們還不了解讀音規(guī)則和發(fā)音方法,跟老師或錄音讀單詞和句子純粹是模仿,因此經(jīng)常會讀錯單詞。例如,把photo/foto/讀成/poto/。再有就是受到形似的兩個單詞的影響,把單詞讀錯。例如,take\talk不分;French\France混淆,類似的情形很多。
⑵語言謬誤是指學生在學習和運用語言的過程中,由于受到自身知識水平的限制或受到母語的影響造成的各種不同的語言錯誤。這也是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主要錯誤。
語言學習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內(nèi)化過程。不同的學習過程會造成各種不同的語言謬誤。語言謬誤的類型及原因主要可以括為以下兩個個方面。
①語際錯誤。語際錯誤主要是指學習者的第一語言(母語)對目的語言的習得產(chǎn)生的干擾而形成的錯誤。當受母語的干擾使得目的語言的習得產(chǎn)生了錯誤時,那么這種情況就叫做語言的負遷移。例如: I very like English .(正確說法是I like English very much.)
②語內(nèi)錯誤。語內(nèi)錯誤是來自目的語的干擾。學習者對目的語規(guī)則的理解錯誤或是不全面而引起的,與母語無關(guān)。如:\"He gots up very early this morning.\"學習者只知道句中要用過去式,卻忽視了在過去時中無須在用動詞的第三人稱單數(shù)形式。
2把握時機,適時糾錯
現(xiàn)在的牛津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已經(jīng)有了一套科學的、系統(tǒng)的、實用的教學模式:\"三P教學模式\"。它是根據(jù)認知心理學的有關(guān)原理,在英語教學法的研究中產(chǎn)生的一種英語課堂教學的基本模式,即呈現(xiàn)(presentation)、操練(practice)和運用(production)。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這三個階段中會出現(xiàn)不同的錯誤。 :
2.1呈現(xiàn)(presentation)階段,是指在一節(jié)課的教學伊始,教師運用多種手段創(chuàng)設(shè)情景,介紹新的語言材料,指導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傳遞教學信息的行為方式。教師的作用是示范表演和必要的講解,學生的任務是觀看和模仿。
此時,針對學生出現(xiàn)的語音錯誤,教師務必要即時糾正。因為在這個階段,呈現(xiàn)的都是一些新的單詞,如果糾正不及時的話,學生就會認為自己模仿的是對的,從而把自己的錯誤堅持下去。一旦這個錯誤在他的腦海中根深蒂固,教師再想去糾正的話,就很難了。此時,教者不妨采用直接糾錯法:教師直接打斷學生的發(fā)言,指出其錯誤并提供正確形式讓學生重述,最好給學生講清讀音規(guī)則和發(fā)音方法,再讓學生反復練習正確的讀音,這樣就印象深刻,不會再錯了。
在這一時機,如果學生出現(xiàn)語言運用上的謬誤,教師則不必著急。畢竟這時候,學生才剛剛接觸一個新的知識,要想讓他們準確無誤的運用新的目的語言還是有些難度的,隨著語言習得的逐漸深入,學生可以慢慢意識到自己的表達錯誤,并加以改正,向目的語靠近并會越來越好地運用目的語言。教師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客觀、科學地看待學生此時出現(xiàn)的錯誤,可及時糾正孩子的錯誤,但要注意糾錯方法,不可太直接地說\"Sorry,you are wrong\"。否則會打消孩子課堂發(fā)言的積極性,如果長此以往,孩子得到的都是老師的否定,孩子在課堂上會越來越不喜歡說話。此時教師可以采用轉(zhuǎn)述、重復等方法,委婉的對學生的錯誤進行糾正。
(1)轉(zhuǎn)述法
轉(zhuǎn)述是指教師對學生語言表達中的錯誤進行含蓄糾正。教師轉(zhuǎn)述學生說過的句子,在對學生的表達進行部分肯定之后,再對錯誤進行糾正。該方法以學生的語言表達為基礎(chǔ),對部分成份或詞語進行修正,并保持原表達的意思不變,對于糾正學生口語中的語法錯誤比較有效。在 \"教學現(xiàn)在進行時\"的時候,初學時學生往往會把be動詞給漏掉。例如,S: My mother washing clothes at home. T: My mother is washing clothes at home.在轉(zhuǎn)述時,教師務必要把學生說錯的部分以加強語氣的形式突出出來,引起學生的重視。
(2)重復法
當學生說話時由于自身的疏忽或記憶模糊而發(fā)音不清或有錯誤時,教師可以用 \"pardon me\", \"what do you mean by…?\"等語句來引導學生重復剛才的話語,使學生意識到自己可能犯錯并自行糾正。例如,S: She likes talking a walk after supper. T: What do you mean by talking a walk?. S: Oh, sorry. She likes taking a walk after supper.
2.2操練(practice)階段,是指教師在呈現(xiàn)完新的語言項目后,通過聽、說、讀、寫不同形式的訓練,使學生獲得初步的實踐能力。在操練階段,教師的作用是組織、指導學生進行以準確為重點的仿說和套用,以便及時強化,形成記憶,并逐漸由單純的形式操練轉(zhuǎn)為表達實際意義。
此時,學生對目的語的習得有了一定的基礎(chǔ),已經(jīng)比較完整地形成了語法概念。但是由于尚未養(yǎng)成習慣或受到母語干擾,所以有時仍會犯一些表達錯誤。這些錯誤的特點是學生能自行改正,屬于失誤(筆誤或口誤)。教師稍加提醒,學生往往能很快地意識到并及時改正。教師可以巧妙地采用啟發(fā)、強調(diào)等方式暗示學生的錯誤并讓學生正確的表達。
(1)啟發(fā)法
教師可以用暗示的話語或提問啟發(fā)學生思考并自行糾錯,如\"No. I don't think so. I think it is a …\", \"How do we say …in English?\"在這種方法中,教師可以適當放慢語速或是借用手勢來幫助提示學生。例如,在操練there be 句型時,學生由于粗心大意或急于求成,往往會把復數(shù)說成單數(shù)。S: There are a lot of tree in our school. T: There are a lot of …in our school? S: Oh , a lot of trees.
(2)強調(diào)法
教師重復學生的語句,故意重讀或升調(diào)或拖長學生有錯誤的地方,這樣學生能意識到自己所犯的錯誤并能自行改正。這種方法常用于學生的自我糾錯,教師不直接指出其錯誤,保住學生的自尊心,又達到了正確運用語言的目的。
2.3運用(production)階段,實際上就是一種語言的輸出,是指教師在學生完全理解和掌握新授的語言知識的基礎(chǔ)上,組織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語言實踐活動,幫助學生運用語言進行交際,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在運用階段,教師的作用主要是巡視、監(jiān)聽、協(xié)調(diào)和幫助學生進行活動。學生的任務則是在一定的情景中進行以流暢為重點的交際性活動。
這一階段的教學活動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如調(diào)查、討論、采訪、招聘、對話、表演等,教師不要在學生講話時直接打斷來糾錯,以免造成學生緊張心理,影響其表達的流利性。教師可采取互幫互助法或延緩糾錯法在學生完成任務后進行糾錯。
(1)互幫互助法
互幫互助法是指一個或一組學生在進行討論、對話、表演等活動時,其他學生的注意力常常不容易集中。這時,教師可在活動前提出要求,讓其他學生認真聽、看,在活動結(jié)束后要能幫助表演者找出錯誤并進行改正。我們在很多課堂實錄中會發(fā)現(xiàn),最后的語言輸出階段是一節(jié)課最熱鬧的時候,也是課堂秩序容易混亂的時候?;突ブ茸寣W生集中了注意力,又可讓課堂井然有序,更是讓所有的學生在最后的環(huán)節(jié)都有所收獲,并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精神,真可謂是一舉多得,我們教者何樂而不為呢?
(2)延緩糾錯法
教師應在學生講話結(jié)束后做總結(jié)性發(fā)言。教師要有包容的態(tài)度,首先肯定學生的表達欲望,甚至表揚其勇敢大膽,同時再指出其全局性錯誤或系統(tǒng)性差錯。這樣既鼓勵了學生,又讓其認識到了自身的不足。
3糾錯的原則
不管在課堂上的什么時候、采用何種方法糾正學生的錯誤,教師都要遵循以下的原則:
3.1注意學習者情感因素,避免打擊學習的積極性
學習語言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漸進的、需要長期的積累和實踐的、不斷犯錯的過程。教師對待學生錯誤的態(tài)度和糾錯的方法會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應當告知學生,在學習外語的過程中出現(xiàn)語言錯誤是不可避免的,教師對學生的糾錯不含有任何批評。如果學生能正確對待口語糾錯,就不會影響到他們說外語的積極性了。
3.2區(qū)分錯誤的實質(zhì),切勿逢錯必糾
教師應對學生的錯誤進行區(qū)分,再確定是否有必要糾錯,避免逢錯必糾。假若一個學生的語言錯誤過多,每錯必糾則貽害不淺。這是因為人的大腦一次性接受能力有限,教師改正過多的錯誤會超過學生的負荷,不但影響糾錯效果,也易引發(fā)學生的厭倦和自卑心理,因而喪失學習的自信心。
教師在英語課堂總是想方設(shè)法盡可能多地為學習者提供交際語境和練習機會,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和運用語言的能力。讓學生形成正確的表達習慣,盡量避免錯誤的發(fā)生,需要學生的努力,更需要教師的鼓勵和指導。
學生在英語課堂上的語誤,并不是什么壞事。相反,學生的語誤往往暴露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一些不足和欠缺。只要老師把握好時機,恰當?shù)奶幚韺W生的語誤,那么語誤就會變成教師可利用的教學資源,讓學生因\"誤\"而\"會\",從而更好地學習英語并運用英語去交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