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于永正老師在語文課堂結(jié)課時阿,并沒有機械地總結(jié)全課,而是通過對話的方式使學生從單純的記憶性背誦轉(zhuǎn)化為理解性背誦,既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激勵了學生主動開展課后復習工作。
關(guān)鍵詞:于永正;語文;課堂教學;精彩結(jié)課
于永正老師始終以他獨特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的積極參與,在課堂的結(jié)尾,于老師并沒有機械地總結(jié)全課,而是通過對話的方式使學生從單純的記憶性背誦轉(zhuǎn)化為理解性背誦,既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激勵了學生主動開展課后復習工作。
一、制造錯誤,誘學生反思
于永正在教學中語言詼諧幽默,機智迭出,教學形式生動多樣,他高超的教學藝術(shù)真是令人折服。于永正善于巧妙地在教學的初始環(huán)節(jié)設(shè)置錯誤,故意曲解甚至“誤導”,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順推成趣。
于永正在教學詩歌《草》檢查學生背誦情況時,扮演不同的角色,在不斷“犯錯”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師:小朋友,放學回家后誰愿意背給媽媽聽?(生紛紛舉手,于永正請一名學生到講臺前)現(xiàn)在,我當你媽媽,你背給我聽好嗎?想一想,到了家里該怎么說?
生:媽媽,今天我學了一首古詩,背給您聽聽好嗎?
(生背)
師:好!我女兒真聰明。
師:誰愿意背給奶奶聽?(另請一名學生)現(xiàn)在我當你奶奶。你奶奶沒有文化,耳朵有點聾,請你注意。
生:奶奶,今天我學了一首古詩,背給您聽聽好嗎?
師:好,背什么古詩?什么時候?qū)W的?
生:《草》,今天上午學的。
師:那么多的花不寫,干嗎寫草呀?
生:(一愣)因為……因為草很頑強,野火把它的葉子燒光了,可第二年又長出了新芽。
師:我明白了,背吧!
(生背)
師:“離離原上草”是什么意思?我怎么聽不懂?還有什么“一歲一窟窿”?
生:不是“一歲一窟窿”,是“一歲一枯榮”!枯,就是干枯;榮,就是茂盛。春天和夏天,草長得很茂盛,到了冬天,就干枯了。
師:后面兩句我聽懂了。你看俺孫女多有能耐!小小年紀就會背古詩!奶奶像你這么大的時候哪有錢上學?。?/p>
在這一教學片斷中,于永正以反問、故意說錯的方式,引起學生注意,并體現(xiàn)了一定的層次性,真是實現(xiàn)了“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的宗旨。
二、表演游戲,畫龍點睛
有時因為一堂課的容量比較大,節(jié)奏比較快,學生的身心已很疲勞,效果很難得到保證。此時應(yīng)考慮采用輕松活潑的形式,如游戲表演等方式,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再見了,親人》一課結(jié)束前,于永正選擇了導演話劇的方式結(jié)課。首先,他讓學生以大娘、小金花、大嫂等身份,用“記得”開頭,在10分鐘內(nèi)寫一件在抗美援朝期間可以回憶的事情,并比賽誰寫得又快又好。然后,他讓每組推薦一名同學到講臺前,分別讀大娘、小金花和大嫂的話,其他同學當志愿軍,朗讀向課文寫的向大娘、小金花和大嫂告別的話,全班同學興致都很高,以一次具有真實感的話別方式結(jié)束了課程。這節(jié)課既練了讀,又練了寫,學生讀得動情,寫得也動情。
三、讀寫結(jié)合,歸納總結(jié)
歸納總結(jié)式結(jié)課是教學藝術(shù)中的常用結(jié)課方法。它要求用準確簡潔的語言,提綱挈領(lǐng)地把整個課的主要內(nèi)容加以總結(jié)概括歸納,給學生以系統(tǒng)、完整的印象,促使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培養(yǎng)其綜合概括能力??偨Y(jié)固然可以由教師來做,但更要引導學生自己來做,教師只是在必要的時候加以補充和完善。
《新型玻璃》是一個信息量較大的課程,在課程結(jié)尾時,于老師沒有讓學生去讀課文,而是采取了讓學生分組寫各類玻璃的“自述”,以寫的方式將課文中提供的信息體現(xiàn)出來,既復習了課文內(nèi)容,又鍛煉了學生的寫作能力。10分鐘后,學生完成寫作,于老師組織學生代表將寫作的內(nèi)容讀給大家聽。
生:《變色玻璃自述》。我的名字叫“變色玻璃”……
師:第一,你寫得好,第二,你朗讀很好,第三,你的心很善良。三好??!還有一好,課文讀得好,如果課文沒有讀好,哪能寫得這么漂亮?
……
生:《吃音玻璃自述》。我叫“吃音玻璃”……
師:對,18分貝,一點也不錯!數(shù)學也學得好!(笑聲)她是最后一種玻璃,她把前面的概括了一下,等于替老師做了總結(jié),我要謝謝這位同學。
類似的結(jié)課藝術(shù)也體現(xiàn)在《倔強的小紅軍》一課中。于老師讓學生寫陳賡打了自己一個嘴巴之后,還會說些什么?還會做些什么?在聽完王××寫的內(nèi)容后,于老師贊賞道:“王××寫得真好!從這個片段中,我們可以看出他課文讀得好,理解得好。課文開始有交代說太陽偏西了,到這個時候,太陽肯定會落山了。他寫的時候前后照應(yīng),這一點很了不起。”
于永正老師在結(jié)課時采用了讀寫結(jié)合的方式,既啟發(fā)學生回憶復述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又鍛煉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四、弱化錯誤,“幽”上一“默”
全神貫注地學習一堂課,對于小學生來說是比較辛苦的,因而在接近結(jié)課時,有的學生會情不自禁地開小差。遇到這種情況,于永正沒有像一些老師那樣批評開小差的學生,而是抓住學生的這個錯誤,把他引到結(jié)課的設(shè)計中來。
學完《翠鳥》第一、二段時,距離下課還有七分鐘。原計劃用這七分鐘學習并不重要的第三段,但此時,于永正發(fā)現(xiàn)學生小×打了個呵欠,又與同桌嘀咕起來。
于永正語調(diào)平緩卻十分認真地說:“小×,請你去逮一只翠鳥?!?/p>
小×慢慢騰騰站起來,茫然地看著老師。于永正又重復了一遍剛才的話,并加了一句:“請你不要推辭?!?/p>
“到哪兒去逮呢?”小×可憐巴巴地說。
全班同學面面相覷,神情迷惘。
“你看看書嘛,大家都讀第三段,看看到哪兒去逮,看出來以后告訴小×?!?/p>
還沒等別人發(fā)言,小×自己說:“翠鳥不好逮,它住在陡峭的石壁上,洞口小,里面又深,誰上得去呀?”
于永正哈哈大笑,小×說的正是第三段的主要內(nèi)容,他讀懂了。當于永正問小×為什么老師請他去逮翠鳥時,小×不好意思地笑了,說:“剛才我和同學說話了。”
“你有點疲勞了,是不?不過逮翠鳥這個光榮而艱巨的任務(wù)你雖然沒有完成,卻幫助同學們讀懂了第三段,功不可沒!”
這一個幽默的小插曲,使疲勞的學生為之一振。師生融融樂樂,陶陶然于一堂,順利完成了教和學的任務(wù)。
于老師鼓勵學生寫好作文,并在課程結(jié)課時挑選優(yōu)秀的作文在學校和報社進行了應(yīng)用,這在很大程度上激勵了學生寫作的積極性,讓他們感覺到自己的作文“有用”,從而有了繼續(xù)寫好作文的動力。
參考文獻:
[1]于永正.于永正語文教學實錄薈萃[M].徐州:中國礦業(yè)大學出版社,2005:178-179.
[2]于永正.于永正語文教學實錄薈萃[M].徐州:中國礦業(yè)大學出版社,2005:200-201.
[3]于永正.于永正課堂教學教例與經(jīng)驗[M].人民日報出版社,2011-05.
[4]于永正.教海漫記[M].徐州:中國礦業(yè)大學出版社,2005:120-121.
[5]劉尊立.于永正:“五重教學”的不斷探索[J].教學科研論壇,2002(1):112-114.
[6]劉永慶.一堂“注重方法與情感、倡導自主與實踐”的閱讀課:于永正老師《月光曲》教學賞析[J].湖南教育,2004(4):38-39.
[7]張慶.強化誦讀注重感悟:評于永正《小稻秧脫險記》一課的教學[J].江蘇教育,1999(5):28-29.
[8]龐會香.有情有趣是教學:淺析于永正老師“重情趣”的教學藝術(shù)[J].山東教育,2005(13):24-26.
[9]于永正.名師課堂經(jīng)典細節(jié):品讀名師課堂119個經(jīng)典魅力[M].江蘇人民出版社,2007-11.
[10]張君.嘗試錯誤,讓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思考:于永正老師閱讀教學片段欣賞[J].小學教學:語文版,2007(3):19.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