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簡析】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麥哨》是一篇略讀課文,作者滿懷喜悅之情描寫了盛夏時節(jié)鄉(xiāng)間田野即將豐收的景象和孩子們在其間無拘無束玩耍嬉戲的情節(jié),展現(xiàn)了鄉(xiāng)村孩子天真、純樸、可愛的形象,全文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情趣。本文的語言生動優(yōu)美,比喻、擬人手法運用得形象傳神,引導學生感受田園風光的美好和鄉(xiāng)村孩子童年生活的快樂,體會作者生動形象的語言。
【教學過程】
一 吹麥哨,初步感知
第一,板書“哨”,讓學生認讀,看它的偏旁和什么有關?(嘴巴)誰會給哨字組詞?
第二,你會吹口哨嗎?你會用什么方法吹口哨?
第三,簡單介紹“麥哨”。
有這樣一群農(nóng)村的孩子,他們就是用一小節(jié)麥稈,在上面劃一條縫,放在嘴里輕輕一吹,就能發(fā)出——
生:嗚卟,嗚卟,嗚……
師:嗚卟,嗚卟,嗚……
生:嗚卟,嗚卟,嗚……
師:嗚卟,嗚卟,嗚……
第四,找到課文中的麥哨聲,明白首尾呼應的寫作方法。
你們是從哪兒知道麥哨的聲音的?我們一起翻開課本,看看是哪兒告訴了我們。(生:第1段、第7段)一個在開頭,一個在結尾部分,這樣的寫作手法叫什么?
設計意圖:從學生會用樹葉、筆殼吹出的哨聲,引入麥哨,課堂氣氛很活躍,一聲聲“嗚卟,嗚卟,嗚……”,學生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對新知的學習更充滿期待。“首尾呼應”這一寫作方法在師生呼應吹麥哨中,化抽象為形象,再次突出了文中孩子們輕松、愉悅的心情。
二 自讀課文
我們應在這麥哨聲中走進課文,去尋找更多的快樂,請大家自讀課文,注意讀準每個字的音,把課文讀流利。
設計意圖:新課標強調(diào)要引導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熏陶。通過讀,讓學生感受鄉(xiāng)下人家的樸實、自然和諧和孩子們快樂的鄉(xiāng)村生活。
三 檢查學生預習情況
第一,指名學生分段朗讀課文。
第二,檢查生字情況。(1)出示生字詞:湖畔、兜肚、穗兒、裹、嚼、直沁肺腑、撩起。(2)學生自讀(提醒學生注意的讀音是“穗兒”的兒化音要讀準)。(3)說出“直沁肺腑”的意思(提醒學生找出相關句子,在句中理解)。(4)開火車讀,齊讀。
第三,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盛夏時節(jié),鄉(xiāng)村田野里孩子們玩耍嬉戲的情況和豐收的景象。)
設計意圖:通過多種方式讀,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并教給學生理解詞語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四 細讀課文,品味麥哨帶來的快樂
第一,自學提示:默讀課文,找出自己喜歡的段落,再和同桌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第二,學生交流,指名匯報。
第三,根據(jù)學生的匯報,教師相機引導分析課文。
喜歡第3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讀第3自然段。你為什么喜歡這一自然段?這一自然段主要寫了什么?“那一張張紅撲撲的臉蛋,蒙上了一層晶瑩的細汗,猶如一朵朵沾滿露珠的月季花?!边\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寫出了孩子們怎樣的畫面?
喜歡第5自然段。你能有感情地朗讀第5自然段嗎?說說你喜歡的理由。這一自然段主要寫了什么?“草地柔軟而有彈性,比體育館的墊子還要強,這簡直是一個天然的運動場!”說說你讀了這句話的感受。草地多么柔軟而富有彈性,比 還要強,比 還要強。在這柔軟而有彈性的草地上,孩子們在做些什么?在這天然的運動場上,你還想玩什么?(丟手絹、老鷹抓小雞)
喜歡第6自然段。
玩累了吧,喊渴了吧,孩子們躺在草地上休息,突然傳來一個聲音,聽——這兒有許多茅茅針,大家一起讀這個自然段。
你們嘗過茅茅針嗎?老師也沒嘗過,那我們一起來嘗嘗吧(老師讀有關語句,學生做相關動作)。
師:剝開葉片,將茅穗兒連同莖輕輕抽出,把莖放進嘴里嚼嚼,吮吮,一股甘甜清涼的滋味很快從舌尖直沁肺腑。
這一段主要寫了什么?
喜歡第4自然段。那我們就走進這段,看看是哪些色彩映入了我們的眼簾,把表示色彩的詞圈起來。這么多的色彩,田野就是一幅什么樣的畫?這一段主要寫了什么?
設計意圖:請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段落進行分析,這樣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教師只起到了點撥、指導的“引路人”的作用,進一步讓學生感受到田園風光的美和鄉(xiāng)村生活的多姿多彩。
五 麥哨再響,回歸自然
鄉(xiāng)村的孩子們純樸、快樂,我們也很喜歡這樣的鄉(xiāng)村生活,聽,那麥哨聲又響起來了。
師:嗚卟,嗚卟,嗚……
生:嗚卟,嗚卟,嗚……
……
(師生呼應吹麥哨)
設計意圖:整堂課由哨聲開始,又在哨聲中戛然而止,首尾呼應,暗示著孩子們的童年生活也如同那麥哨聲一樣歡快、柔美、悠遠、綿長。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