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簡述了主位推進模式理論的起源、發(fā)展和研究焦點,著重分析了該理論在語篇分析、翻譯和外語教學上的應用。
【關鍵詞】主位推進模式理論 應用
【中圖分類號】H0-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8-0027-01
主位和述位的概念是捷克語言學家Mathesius于1939年提出的,他認為主位是句子的表述起點而述位是表述核心。后來,Halliday提出了主位結構理論,Danes闡述了主位推進的概念。國內(nèi)的學者也研究了此理論。學者們歸納出的最常見的主位推進模式是主位同一型、述位同一型、直線型和交叉型。語言學家先研究小句的主位推進模式,后轉向研究語篇中句子間的連貫規(guī)律,包括主位與述位的銜接、照應、過渡以及其邏輯連貫,其焦點是研究主位推進模式。主位推進模式理論被不斷地完善和廣泛應用,語篇分析、翻譯和外語教學是該理論應用的主要方面。
一 主位推進模式理論源于語篇分析
主位推進模式理論源于語篇分析,而該理論又應用于語篇分析,這種應用正漸趨成熟。Fries指出,語篇體裁不同,其主位推進模式隨之有變。朱永生表示同感,他把主位推進模式理論應用于語篇分析。國內(nèi)其他學者也運用主位推進模式理論對科技文獻、演講稿、廣告、小說、信函、詩詞歌賦、文章摘要等不同體裁的文體進行語篇分析,并總結出了不同體裁語篇的主位推進模式特點,或多或少驗證并解釋了體裁對語篇主位推進模式的影響。這些研究皆為探索主位推進模式與語篇的關系提出了新視角。
二 主位推進模式理論應用于翻譯
翻譯關乎不同語言文化篇章意義的相互轉換,故翻譯自然會與源語和目的語的語篇的主位推進模式緊密關聯(lián)。主位推進模式理論及其方法大約在二十幾年前漸漸被應用于翻譯。布拉格學派和系統(tǒng)功能學派的理論被許多學者用來解析句子層面的信息結構和語篇層面的銜接連貫。近年來,國內(nèi)學者也試圖用主位推進模式理論來解決翻譯理論和實踐中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例如,王東風指出連貫的內(nèi)在條件是主位推進模式,由此來解釋策略;王斌詮釋了語篇層面主位推進的翻譯解構與結構功能;陳忠華和楊春苑分析了譯文的可讀性障礙及借助主位推進模式理論來排除障礙。這些研究某種程度上豐富了主位推進模式理論的內(nèi)容,為主位推進模式理論開辟了新的應用天地。
三 主位推進模式理論應用于外語教學
主位推進模式理論應用于外語教學,這集中體現(xiàn)在對閱讀和寫作的指導作用,這種應用有助于解構和解讀閱讀和寫作時的語篇。閱讀教學一般離不開“自下而上”地完成淺層次閱讀任務的教學法,即讓學生逐字(詞)逐句理解語法、詞匯,此時常讓學生略讀、查讀等。但用此法難以完成高層次的閱讀任務。主位推進模式理論主張的是自上而下簡化閱讀過程的方法。此法讓學生易于抓住全文的中心思想并找到重要信息。從此不難看出主位推進模式理論對閱讀教學的作用。不少學者還研究了主位推進模式理論在寫作教學中的應用,涉及體裁的這類研究主要集中于議論文和記敘文上。王琦和程曉堂認為,有些學生因沒有充分利用主位推進模式理論而導致其英語作文欠缺銜接性和連貫性。談小蘭指出,要幫助學生提高寫作能力必須重視主位推進模式理論。陳維紅根據(jù)主位推進模式理論設計出了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的議論文寫作教學模式。這表明主位推進模式理論有助于學生構建語篇結構。
30多年來,國內(nèi)外學者對主位推進模式理論及其在語篇分析、翻譯和外語教學上的應用進行了有建設性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在深度和廣度上仍有待今后在研究上進一步拓展,前景廣闊。
參考文獻
[1]朱永生.主位推進模式與語篇分析[J].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1995(3):6~12
[2]王東風.語篇連貫與翻譯初探[J].外語與外語教學,1998(6):39~42
[3]王斌.主位推進的翻譯解構與結構功能[J].中國翻譯,2000(1):35~37
[4]王琦、程曉堂.語篇中的主位推進與信息參數(shù)[J].外語學刊,2004(2):48~52
[5]陳維紅.主位推進模式與大學英語四級議論文寫作教學[J].龍巖學院學報,2007(2):66~70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