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就瘋狂迷上了激情四射的竇桂梅老師,對她佩服得五體投地。觀看她的講課視頻,下載她的演講資料,品讀她撰寫的書籍,就像歌星、影星的眾多粉絲一樣為之癡迷,我成了名副其實的“梅粉”。這個假期我又認真拜讀了她的《優(yōu)秀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對如何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對如何提升自己的生命價值有了更清晰的思考。
這本書從母語、學生、讀書、教材、研究課、素養(yǎng)、修煉這七個方面加以統(tǒng)領(lǐng),向我們講述了優(yōu)秀語文教師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本書沒有太多的現(xiàn)成的優(yōu)秀教師作案例,更多的是結(jié)合竇老師自身的體驗、個人的成長經(jīng)歷,就某一個話題發(fā)表一些看法,以引起反思。
什么是優(yōu)秀,在竇桂梅老師的心里,特級教師、全國模范教師等頭銜不足以作為優(yōu)秀的證明,竇老師理解的優(yōu)秀是現(xiàn)在進行時,是昂揚奮進的上升狀態(tài),是甘為人梯的教育理想,是火與冰一同迸發(fā)的詩意天空……優(yōu)秀始終是她前行的方向,我想這也應(yīng)該是每一個語文老師都應(yīng)該努力追求的目標。
在閱讀中,我一次又一次被竇老師的激情、敬業(yè)、執(zhí)著、深刻所感染。我一邊讀一邊記,一邊對照自己找差距,進行反思。
如果有人問你教什么,你該如何回答?我想大多數(shù)語文老師一定會回答“我是教語文的”。而竇老師卻認為語文老師不是教語文的,而是“用語文教人的?!辈煌幕卮?,不僅反映出你對語文教育的認識,也體現(xiàn)了學生在你眼中的位置。“教語文的”總擺脫不了一種狹隘的匠氣,而“我是用語文教人的”則更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本的人本教育思想,只有用語文教人,語文教學才會有更廣闊的前途,語文教育的核心就是“用語文”,讓學生獲得人生的意義,努力實現(xiàn)人的真正“人文”。而我以前總是說我是教語文的,可見我對語文、對學生認識還不到位,平時的教學也僅僅停留在“教語文的層次”上,課堂上只關(guān)注那些發(fā)言積極的學生,卻忽略了那些默默無聞的學生。當我們抱怨學生回答問題不積極時,抱怨學生成績差時,抱怨學生這不行那不行時,殊不知,其實是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無形地一點一點地打擊了孩子的積極性,打掉了孩子的上進心。課堂就像一顆能開花的大樹,每一個學生都是大樹上的葉子,都需要陽光和水分。我們的語文老師要想到,這樣的一個個等待滋潤的孩子,不論智力水平高低,都應(yīng)該得到我們溫暖的呵護和照耀,應(yīng)當讓每一個孩子的心中都開出屬于自己的鮮艷的花兒,而不是生長出只能滋生在陰暗角落里的毒蘑菇。一個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一定要明白的一件事就是學生是教學的全部意義。
當看到竇老師是如何解讀文本時,我無比慚愧、無地自容。每天的瑣事似乎特別多,應(yīng)付上面的各種檢查,處理來自學生、家長的各種問題,改作業(yè)、批試卷……真正用在挖掘教材上的時間少之又少。有時候課文還沒讀幾遍,就開始迫不及待地上網(wǎng)搜集自認為好的教學設(shè)計,下載設(shè)計精美的PPt,比著葫蘆畫瓢開始上課。有時候拿著一本書、一支粉筆,便走進了課堂,上著沒準備好的課,打著無準備好的仗,課堂效率可想而知。
看看竇老師是如何從文本出發(fā),追求有深度的文本解讀的。以《麻雀》一課為例,竇老師讀了屠格涅夫的諸多作品,《前夜》《父與子》《獵人日記》《木木》等許多作品,對屠格涅夫有了一定的了解,明白作者寫《麻雀》的立意就是要說明:老麻雀像巨石一樣,勇敢地立在獵狗面前,所要表現(xiàn)的是,弱者以怎樣的姿態(tài)站在強者面前。
體會到這些,再設(shè)定教學目標時,就不會僅僅停留在讓學生體會母愛力量的偉大這一淺層次表面的理解上。通過麻雀的弱小與獵狗的強大這一鮮明對比,讓學生體會,在獵狗面前,老麻雀是怎樣保護小麻雀的。老麻雀明知自己弱小,明知斗不過龐大的獵狗,明知會葬身犬口,但依然奮不顧身地,做好了與獵狗決一死戰(zhàn)的準備。這樣的愛,是一種忘我的付出,更是一種蔑視死亡的大無畏,是弱者面對強者的有尊嚴的姿態(tài)。這樣解讀文本后,在學生的心田種下的,或許并不是語言,而更是堅強與勇氣,自尊與博愛的種子,所以竇老師說,我們一定要把課堂置于作家、作品、文學乃至整個人生、整個世界的廣袤的林子。“一葉知秋”——透過林子,你再度理解教材,常常會欣然發(fā)現(xiàn),原來形單影只的一棵樹,卻有著蓬勃的姿態(tài)和生命的力度。
一個教師的解讀能走多遠,他的學生理解就能走多遠。教師的深度解讀,會讓教學指向意義探究性的,甚至建構(gòu)性的高度——一名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必須知道的一件事就是擁有對文本的力量。
所以今后的日子里,即使再忙,事情再多,我也不能不備好課就匆匆忙忙地走進教室,也不能只看幾遍教參,只看別人的觀點而代替自己的思考。我將按照竇老師推薦的四步來解讀文本:文本究竟說了什么?文本想要說什么?文本能夠說什么?文本應(yīng)該說什么?為了提高自己解讀文本的能力,我特意買了閆學老師的《小學語文解讀》上下兩冊,阮美好老師的《 語文教師的文本解讀 》進行研讀。我相信只要自己手握思想的利刃,用心鉆研,我的解讀能力也會有所提升,我的課堂教學也會因此變得深刻。
對于上公開課,我覺得竇老師是最有發(fā)言權(quán)的。她生性好強,知道成長不能靠等,不能靠別人來拽,于是但凡有機會,她總是主動申請,強烈要求上公開課。在她的一次演講中,她說到了她為了上好一節(jié)公開課,她抱著孩子,在空無一人的教室里試講,不知講了多少遍,孩子已趴在她的肩上睡著了,她還在不知疲憊地一遍一遍地講著。竇老師把每堂課當作公開課來研究,她嘗到了上公開課的甜頭,受到了無數(shù)學生真誠的愛戴與敬重。
我們區(qū)每學期都要組織各種各樣的活動,優(yōu)質(zhì)課評選、說課大賽、作文方法交流、基本功展示等等,每每接到通知,我總是毫不猶豫地報名,并積極做好準備。雖然我深知準備過程中的酸甜苦辣,但我更知道,每一次參加活動,每一次講課,都是一種磨礪,一種成長。有了“公開課”這面鏡子,讓我知道怎樣不斷修正自己,提升自己。
有人不解地問我,你已經(jīng)晉級了,證書也不少了,干嗎還要折騰自己呢?我報以微笑,就用竇老師最想對青年教師說的話來回答吧:“一定要爭取多上公開課,這是你最好的煉爐?!边@是一個優(yōu)秀的語文老師必須知道的一件事。
想起前幾天培訓時,輔導老師給我們出了幾個題目,讓我們互相交流,近期的目標是什么?最大的困擾是什么?很多老師提到的目標都是想讀書、寫點東西,而最大的困擾就是總感覺沒有時間,靜不下心來。竇老師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我們的問題所在——除了客觀因素外,主觀上的逃避更加可怕。當讀書、寫作沒有形成興趣的時候,沒有養(yǎng)成習慣的時候,“沒有時間”順理成章地就成了懶惰的最好借口。
讀書、寫作是每一個優(yōu)秀語文教師每天必做的事情。先看一看蘇霍姆林斯基的“財富”:“我私人的圖書館,在幾間房子和走廊里,從地板直到天花板都擺上了書架,有成千上萬冊圖書。我每天不讀幾頁,閑時不讀上幾行,我是無法活下去的?!彼f:“每一位老師都來寫教育日記,寫隨筆和記錄,這些記錄是思考和創(chuàng)造的源泉,是無價之寶,是你搞科研的豐富材料及實踐基礎(chǔ)。”
再看看諸多優(yōu)秀教師,哪一個不是在讀書、寫作中逐漸成長起來的。唯有克服懶惰,唯有讓讀書和寫作與我們的生活融為一體,才能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園,才能讓自己生活得更精彩,才能在自己的教育征途中留下成長的軌跡。
掩卷沉思,竇老師如涓涓流水般的文字,對學生、語文無限的熱愛,對優(yōu)秀的無限執(zhí)著與追求,依舊在心中久久回味。我知道,我離優(yōu)秀還很遠很遠,要想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小學語文教師,我還有許多事情要做。我愿意與眾多語文老師一起,向著優(yōu)秀,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