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是孩子學習中最好的老師,一個人只有對某個問題產(chǎn)生興趣,才會啟動思維,才會主動去尋找解決它的辦法,才會主動獲取相關的知識,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信息技術課是一門講究操作性和實踐性的課程,怎樣才能更好地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快樂自主的學習呢?教信息技術以來,我努力地尋找著一些教學教法,有了一點點感受。
一、玩中求趣
根據(jù)信息技術學科特點和三四年級孩子好動、好新、好奇、好勝的思維特點,設置一些游戲性教學,把新知識寓于游戲活動之中,在游戲讓孩子們產(chǎn)生對新知識的求知欲望,注意力處于高度集中狀態(tài),在游戲中得到知識,發(fā)展能力,提高學習興趣,例如:學習鼠標、鍵盤一課,教師可先教會學生使用鼠標,再講一些基本的鍵盤知識,讓他們慢慢地學會控制計算機,同時借助一些益智游戲,如青蛙過河、鼴鼠的故事等,幫助孩子熟悉鍵盤、鼠標的操作。還有一些應用軟件,也可以把游戲引入課堂,讓孩子們在游戲中高效地完成任務。孩子們在游戲中獲得的知識是沒有負擔,輕松愉快的,由此來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激勵孩子主動地、快樂地學好這門課程。
二、比中求效
比賽教學是孩子們喜歡的一種學習方式,比賽項目一列出來,孩子的熱情立即高漲起來,學習自覺性增強,學習效率就大大提高了。例如講word編輯軟件,可以把幾種文字編輯軟件的功能進行對比,使孩子對word字處理軟件產(chǎn)生新鮮感和好奇心。為了增強課堂效果,在教學中,可讓孩子先熟悉Word工具,再熟悉軟件,接著進行文字錄入比賽,讓孩子在玩中練、在練中學,學玩結合。在孩子操作時,教師應多巡視指導。在講授演示文稿時,可以對孩子進行分組,開展組與組之間的制作比賽等,這些比賽不僅鞏固了知識,而且激發(fā)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使孩子愛學、樂學。
三、展中求思
首先,把班級的孩子分成小組,在組內(nèi)進行交流,集思廣益,共同創(chuàng)作,然后展示他們集體智慧成果,推選組內(nèi)一名成員進行講解,多給孩子一些表現(xiàn)鍛煉的機會,培養(yǎng)孩子語言表達能力,使孩子獲得成功體驗。其次,讓孩子欣賞其他同學的作品,看一看,評一評。在這個過程中,要讓孩子去發(fā)現(xiàn)誰的作品比自己做得好,也可以虛心向他討教討教,學習他人的優(yōu)點。最后,教師把孩子中一些好的有創(chuàng)意的作品展示出來,褒揚其優(yōu)點與創(chuàng)意,進一步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欲望。孩子通過欣賞、品悟,他們的求異意識及創(chuàng)新思維就能在課堂教學的潛移默化中逐漸形成。
學習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快樂的學習,愉快的教學永遠是我們作為教師所追求的模式。孩子永遠是學習的主體,我們作為教師,要不斷更新理念,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教學中,要盡力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努力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使孩子們在快樂自主地學習中,掌握信息技術基本技能和操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