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學習要學會什么
周建華
幾乎所有的學生在剛升入高中時都是想學好的。一個班級幾十名學生, 同是一批教師所教,使用統一的課本,入學時基礎差不多,但是,過了一段時間,成績就會出現差距,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差距會越來越大。屢試屢敗,難以提高的成績,不可避免地使一些學生產生了畏難情緒,并逐漸失去了學習信心,進而由初中學習的佼佼者淪為高中學習的失敗者。原因何在?研究表明,影響學生學習的因素固然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有兩點:一是想學(目的、態(tài)度),二是會學(學習方法)。只有想學是不夠的,還要講究科學的學習方法,如此才能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
那么,如何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學習具體是指學會什么呢?
在學習過程中,興趣不是一成不變的,是可以培養(yǎng)的。要學會學習,首先要學會培養(yǎng)自身的學習興趣。在《讓高中生學會學習》一書中,作者高慧明對“如何高效地學習”“如何提高課堂注意力”“如何提高學習效率”及“怎樣享受學習”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闡述。
學習過程是一個在學習目標引領下的自我發(fā)展過程。在學習過程中,最明智的方法是根據自己的目標確定自己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確定自己最近階段的學習計劃。學生完成一個階段的學習計劃,就發(fā)展了一步;不斷完成階段學習計劃,就得到了不斷的發(fā)展。學習目標能激發(fā)學習需求,學習需求又能促進學習目標的確立。在本書中,作者就“如何制訂學習計劃”等問題進行了深刻的分析。
學習策略是指學習者為了達到學習目標而采取的學習方法、技巧或規(guī)則。學習策略直接影響到學習者的學習效率。能否有效地使用相應的學習策略,是區(qū)分學習者能否學會學習的重要標志。在本書中,作者在“學法過渡篇”詳細地論述了高中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等9門學科的學習策略,在“備考指南篇”詳細解析了備考策略,我讀后深受啟發(fā),相信這對讀者也定會有所啟發(fā)。
學習過程是一個認知過程,也是一個心理活動過程。定量學習創(chuàng)始人、著名教育家鮑比·迪波特在《定量學習》一書中指出:“在學習方面,最有價值的財富是一種積極的態(tài)度?!北緯髡呱钪O這一道理,就“如何克服自卑心理”“學生面對挫折該怎么應對”“如何保持陽光心態(tài),執(zhí)著堅韌”“學生對自己越來越沒信心怎么辦”“學生連續(xù)考砸了會郁悶怎么辦”及“如何克服厭學情緒”等高中生常見的問題,給出了非常好的策略和措施。學習過程還是一個人的社會化的過程。社會化的過程就是由自然人向社會人的轉變過程,每個人必須經過社會化才能使外在于自己的社會行為規(guī)范、準則內化為自己的行為標準,這是社會交往的基礎,并且社會化是人類特有的行為,是只有在人類社會中才能實現的。
學習過程是學習與人交往的過程,是角色學習與角色扮演的過程。美國現代社會學奠基人塔爾科特·帕森斯認為,角色學習過程即社會化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個人逐漸了解自己在群體或社會結構中的地位,領悟并遵從群體和社會對自己的角色期待,學會如何順利地完成角色義務。在本書中,作者就“如何與他人友好相處”“如何安排學校生活”等問題,對學生如何與人相處、如何做事給出了有效的指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