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又稱震顫麻痹,是中老年常見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變性類疾病,以靜止性震顫、肌強直、運動遲緩、體位不穩(wěn)等癥狀為其臨床特征,病程較長,目前尚無根治的方法,多數(shù)患者數(shù)年內變化明顯,也有迅速發(fā)展至功能殘障者,后期常死于褥瘡、感染、外傷等并發(fā)癥。由于此病屬于慢性功能障礙類疾病,對生活質量影響很大,此類患者多患有程度不同的焦慮、抑郁狀態(tài)。在臨床實踐工作中,作者通過實施綜合護理,進而改善其心理狀態(tài),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一、一般資料
所有病例均來自2012年2月-2014年2月我科入院治療的帕金森患者,根據(jù)治療前后順序,按隨機原則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56例,其中男30例,女21例;年齡最小49歲,最大82歲;病程最短6月,最長6.5年。同時又收集43例作為臨床對照組。其中男23例,女20例;年齡最小51歲,最大79歲;病程最短5月,最長6年。入院前所有患者均有焦慮及抑郁癥狀,兩組間性別、年齡、病情、病程、病變性質無差別。所有入院治療患者均使用抗帕金森氏病藥物治療如美多巴等,入院前均無使用抗焦慮及抑郁藥物。
二、診斷要點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由我院神經(jīng)內科醫(yī)生診斷為帕金森病,主要依據(jù)患者病史、癥狀及體格檢查。焦慮與抑郁癥狀依據(jù)采用漢密頓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和漢密頓焦慮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
三、治療方法
兩組均采用常規(guī)抗帕金森病藥物治療及抗焦慮、抑郁藥物治療。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而治療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采取綜合護理方法。1月后,評價兩組治療的效果。
綜合護理方法如下:
1.心理護理
患者早期動作多出現(xiàn)反應遲鈍、笨拙,表情淡漠,語言斷續(xù),流涎,會產(chǎn)生自卑,憂郁,自閉心理;隨著病程延長,病情加重,患者會喪失勞動力,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他人照顧,此時會產(chǎn)生焦慮恐懼甚至絕望的心理。所以應細心觀察患者的心理反應,并鼓勵患者表達自己的需求,傾聽他們的心理感受,以便及時給予他們這個正確的信息和引導,使其能夠接受和適應自己否認狀態(tài),并能積極配合治療和改善自己的狀況,如鼓勵患者盡量維持過去的興趣與愛好,多與他人交往,并指導家屬多關心、體貼患者,為患者營造一個良好的親情氛圍和舒適的休養(yǎng)環(huán)境。
2.安全護理
帕金森病患者由于運動功能障礙、姿勢和平衡破壞,易出現(xiàn)跌例等意外事件。對于上肢震顫、日常生活動作笨拙的患者,應謹防燒傷、燙傷,如避免患者使用煤氣灶、熱水器及銳利器械,選用不易打碎的不銹鋼飯碗、水杯和湯勺等;對于下肢行動不便起坐困難的患者,應配備高位坐廁、高腳椅、手杖、床鋪護欄等輔助設施,生活日用品如:茶杯、毛巾等,放置于患者伸手可及處;對于精神智能障礙的患者,其衣服口袋內放入寫有患者姓名、住址和聯(lián)系電話的卡片或佩帶手腕識別牌。
3.康復護理
鼓勵患者維持和培養(yǎng)自己的興趣愛好,堅持適當?shù)倪\動和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等,可以延緩身體功能障礙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從而延長壽命提高生活質量。比如:散步、打太極拳等,保持關節(jié)活動的最大范圍,臥床患者協(xié)助被動活動關節(jié)和按摩肢體預防關節(jié)僵硬和肢體攣縮。對言語不清的患者,指導患者采用手勢、紙筆、畫板等方式與他人交流,在與患者溝通的過程中,要誠懇和藹,尊重患者,不可隨意打斷患者說話。
4.用藥指導
告知患者需要長期或終身服藥治療,服藥過程中要仔細觀察震顫、肌強直和其他運動功能、語言功能的改善程度,告知患者常用藥物的種類、服用時間、服藥注意事項、療效及不良反應的觀察與處理。若有不良反應,應及時就診。必要時可以開展一些小講座,解決患者所遇到的問題。
四、療效判定
采用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和漢密頓焦慮量表(HAMA)[1]對患者進行治療前后的評分。HAMA有14個項目,按無、輕微、中、較重、嚴重5級評定為0~4分。總分< 7分為無焦慮;> 7分為可能焦慮;> 14分為肯定有焦慮;> 21分為明顯焦慮;> 29分為可能為嚴重焦慮。
五、結果
治療前后HAMD、HAMA的積分兩組經(jīng)統(tǒng)計處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表明治療組對于伴發(fā)焦慮和抑郁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
組別例數(shù)HAMDHAMA
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
治療組5610.3±1.623.43±0.2616.3±0.435.49±0.37
對照組4310.6±1.846.97±0.4615,9±0.398.21±0.54
六、討論
現(xiàn)在醫(yī)學強調:醫(yī)學-社會-心理模式,帕金森病病程較長?;颊咭桩a(chǎn)生恐懼及失望心理,時間長容易出現(xiàn)消極悲觀情緒,患者對疾病失去信心,甚至不愿治療。帕金森病合并焦慮抑郁情緒臨床較為常見,其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了很大影響,而早期發(fā)現(xiàn)焦慮抑郁癥狀并及時采取
措施干預可很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及預后[2]。藥物治療同時配合綜合性護理,能有效提升患者生存質量,護理人員應配合家屬密切觀察患者情緒變化和心理狀態(tài),與患者交流,分散注意力,并根據(jù)不同年齡、文化水平及心理需求,因人施救。
參考文獻:
[1]李淑華,陳海波,鄭劍暉,等.帕金森病患者情緒障礙研究[J].中國現(xiàn)代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08:8:181-184.
[2]趙秀彩,范利斌,吳 純,等.綜合心理護理對帕金森病患者的影響[J].臨床誤診誤治.2011.24(5):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