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靜脈留置針;臨床應用;護理體會
靜脈留置針又稱套管針,目前已廣泛應用于臨床輸液患者,可減少靜脈穿刺次數(shù),保護穿刺的靜脈,減少患者的痛苦,提高護士的工作效率,有利于臨床用藥和緊急搶救?,F(xiàn)將應用體會介紹如下:
1.方法
均利用威海潔瑞 醫(yī)用制品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一次性密閉式靜脈留置針(22G),上海(3M)國際貿(mào)易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6x7cm敷貼。操作過程如下:將靜脈輸液頭皮針刺入肝素帽,常規(guī)排氣,選擇前臂靜脈血管消毒皮膚后,將穿刺針與皮膚成15-30°穿刺進針,見回血后壓低角度,將外套管與針芯一起送入血管至留置針跟部后,左手拇指置丫型軟管根部固定,右手將針芯拔出,敷膜貼固定。
2.相關問題;
2.1 感染性靜脈炎;靜脈炎按原因不同分為化學性和感染性兩種,常見癥狀為穿刺部位血管紅腫,熱,痛,沿靜脈走向出現(xiàn)條索狀紅線,少數(shù)可有發(fā)熱癥狀。
2.2 局部紅腫;由于護士穿刺及置管操作不熟練,技巧掌握不好,容易使留置針穿破血管臂形成皮下血腫,還由于輸入刺激性強的藥物,如甘露醇或氯化鉀易造成局部皮膚紅腫,腫脹,甚至形成潰瘍壞死。
2.3 液體滲漏:血管選擇不當,進針角度過小,固定不牢,病人躁動不安,外套管未完全進入血管內(nèi)均可導致液體滲漏,輕者局部出現(xiàn)腫脹,痛疼 等刺激癥狀,重者可引起組織壞死。
2.4 導管堵塞:常見堵塞原因,藥物的配伍,封管穿刺技術和疾病有關外,封管液濃度和輸液后導管沖洗不徹底等,還有留置針放置的時間。
3.護理措施:
3.1 在應用靜脈留置針前,中,后均嚴格無菌操作,選擇靜脈盡量從血管遠端開始,選擇粗且直,彈性好的血管,力爭一次穿刺成功,輸液前后均須用生理鹽水沖管。
3.2 護士在操作過程中進針時直刺血管,減少皮下穿行距離,若發(fā)現(xiàn)皮膚紅腫,針眼發(fā)紅,應立即拔出留置針,重新更換,對針眼發(fā)紅者及局部皮膚紅腫者及早用硫酸鎂及酒精濕敷,用白多邦軟膏涂抹紅腫處。
3.3 為了避免液體滲漏,除加強基本功訓練外,還要提高其自我保護意識,應囑咐病人在洗漱時避免肢體過度活動,穿刺部位上方衣服不宜過緊,加強穿刺部位的觀察及護理。對連續(xù)輸液的患者每24小時更換連接管及消毒貼膜一次。
3.4 為了避免靜脈留置針發(fā)生堵塞,要提高靜脈穿刺技術,選擇手背粗直血管,避免損傷血管內(nèi)膜,注意藥物配伍禁忌及高滲液體的輸入,以免發(fā)生產(chǎn)生微粒及高滲液體粘附于管腔內(nèi)。留置針封管操作采用輸液完畢,拔出輸液器,將肝素封管液迅速注入肝素帽內(nèi),邊推注邊退針,然后夾子夾緊留置針與肝素帽之間長導管中上三分之一處并固定。封管液的濃度使用(濃度為100u|ml)的肝素液3ml來封管,套管針留置時間4-6天及時更換。因此我們應做到操作前解釋,操作中安慰,操作后指導,提高患者自我保護能力,減少阻塞。
綜上所述,在臨床工作中,留置針的廣泛應用,減少了靜脈穿刺的次數(shù),減輕了患者的痛苦,方便了臨床用藥,尤其對危重患者可隨時打開靜脈通道用藥,既提高了搶救成功率,又減輕了護理工作負荷和心理壓力,有利于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因此,操作人員應熟練掌握穿刺技術,故首次穿刺成功率至關重要,如何進一步提高穿刺成功率是護理工作者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
參考文獻:
[1]曹樹華,靜脈輸液相關技術的應用進展。中華護理雜志2003
[2]計惠民,靜脈留置針的臨床應用及護理。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3.19(1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