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千年前的水澤河畔,兩只水鳥歡愉地呼叫,一雌一雄,鳴聲相諧。大片的荇葉浮于水面,那河流里涌動著原始的沉靜和生趣。有一個女子在洗荇菜,纖纖素手下,流淌著絲絲縷縷的碧綠,或左或右,漂搖無方。
不知何時,一個男子在岸邊駐足,看得呆了癡了,恍然發(fā)現(xiàn)了生命的廣闊與美麗。胡蘭成在《山河歲月》中這樣寫道:“他忽然愛起那在洗荇菜的女子了,這愛竟來得無因無由……”
幾千年過去了,一提到荇菜,似乎人人都能念出那句“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多虧了詩人,荇菜才沒有埋沒在陰溝和污渠,而是成為一個永恒的姿態(tài),流動在歷史的河岸邊。
荇藻之姿 熏染詩情
荇菜,龍膽科荇菜屬,又名莕菜、鳧葵、水葵、水鏡草。它的名稱,在各地各有不同,李時珍云:“俗呼荇絲菜,池人謂之莕公須,淮人謂之靨子菜,江東謂之金蓮子?!避舨说耐饷擦曅远寂c莼菜相似,不過葉形稍尖,開黃色和白色的花朵。朱熹《詩集傳》中說:“荇,接余也。根生水底,莖如釵股。上青下白。葉紫赤,圓莖寸余,浮在水面。”
有荇藻的地方,總是一片片綿延,生機勃勃。荇菜最愛干凈,又有凈化水域的作用,因而它的棲身之處往往十分潔凈。我常常思忖,如果用畫筆來描摹荇藻的姿態(tài),莫奈或許不夠直白,梵高又太過濃烈,只有最簡素的中國顏料才能畫得出那份清潔和自如。
上世紀二十年代,徐志摩經(jīng)狄更生的介紹,進入劍橋大學皇家學院。他在那兒拋卻了一切凡俗的束縛,選擇自己熱愛的文學課程學習。也是在這里,他皈依了浪漫主義和唯美派,成為一個真正的詩人。
多年后,當徐志摩再次回到康橋,漫步于那古老的河岸,他輕吟道:“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彼處的浮云、碧樹,還有那康河里的流荇,都是他唯美詩篇的發(fā)源地。
張岱亦有這樣的經(jīng)歷?!短这謮魬洝ぬ扃R園》中提到的浴鳧堂,有高槐深竹、水木蘭蕩,又有魚鳥和藻荇,諸多層次的碧色疊加交錯,生趣別出。張岱贊嘆道:“余讀書其中,撲面臨頭,受用一綠,幽窗開卷,字俱碧鮮?!?/p>
飛鳥游魚,荇藻交橫,仿佛天與地都可以盡攬眼底,空明澄澈,有如大乘境界。
荇藻之姿,自有一種清潔與浪漫,因而能熏染出詩的性格。難怪蘇軾夜游承天寺,看到落在水中的松柏竹影,也誤以為是藻荇。
參差荇菜 氤氳飄香
《唐本草》中記載:“荇菜生水中,葉如青而莖澀,根甚長,江南人多食之。”然而,作為一種食物,荇菜在古今飯桌上的出鏡率都不算高。它活在詩中,仿佛只有餐風飲露的仙人才能去采食。
荇菜中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有機酸,嫩葉和莖干可以食用。荇菜的做法,與諸多野菜相似,常常烹炒,或清炒,或以蒜蓉提味,青翠悅目,爽口宜人。涼拌則是更為普羅而遠古的一種做法。三國時吳人陸璣說:“其白莖以苦酒(即醋)浸之,肥美可案酒?!?/p>
近世畫家陸文郁也說:“河北安新近白洋淀一帶舊有鬻者,稱黃花兒菜,以莖及葉柄為小束,食時以水淘取其皮,醋油拌之,頗爽口?!?/p>
夏季荇菜最盛之時,采摘新鮮荇菜,將荇葉洗凈,切成細絲。待粳米熬成粥,撒入荇絲稍加熬煮,出鍋前加入白糖調味,便是一碗足以消夏的荇菜粥。在酷熱的夏日,不失為一道清火療暑的佳肴。若是有一碟清素甘美的涼拌荇菜相佐,那這個夏天就完美了。
我總是不懷好意地揣測,中國人對于草藥的癡迷,不僅僅出于藥理作用,還有幾分審美的意思。有些人聞見空氣中彌漫的藥草香,便覺得舒坦起來,像是有了什么依靠。有些人則蹙眉對著那苦湯,狠著心抿一口喝下去,待舌尖上回蕩起甘味兒,便也心安理得起來。
荇菜是中藥鋪的常客,藥書中說,荇菜性味甘冷,無毒,有消渴之效。將新鮮荇菜洗凈,搗汁服用,便可以療愈熱毒。
古人將山野河川里的草藥采摘回家,在院落中歷經(jīng)烈日曝曬,碾碎成塵;或以整草入藥,在陶罐中慢火細熬,靜靜地等待那藥草香緩緩彌散。這其中,有幾分行為藝術的味道。所以,我們熱愛林黛玉院中常年氤氳的藥香,還有薛寶釵懷袖中的冷香丸。與鮮花的濃膩氣味兒相比,藥香有種清潔氣,更淡漠,卻更深邃。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幾千年前的那個女子,到底采摘荇菜是入廚烹食,還是熬煮湯藥?都如謎一般,無從知曉。只見那絲絲縷縷的荇藻在水中搖曳,透明如夢,它不只是一個白描的背景,更是愛情的引子。一發(fā)藥性,就荼毒了有情人。
荇菜生于水中,清潔自持。它被詩人寄托了太多美好的想象,有赤子的純粹,詩人的浪漫,還有平凡人的大徹大悟。《顏氏家訓》云:“今荇菜是水有之,黃華似莼。”便是教導后人,要有清澈之心。
因為“詩三百”的曲調太古老,常常誤以為荇菜離我們很遠。然而,我卻偶然與它在城市中相遇。那是在一個靜謐的水渠里,周邊行人寥落,只見水中有大片清朗茂盛的綠葉,其中冒出一些小黃花,有種悠遠的境界。
那個場景,總讓我想起許琮的《感秋詩》:“風動蘯起,云光在水。荇藻有心,清我眸子。白露在衣,秋心易微。冠兮佩兮,君子當饑。”
邂逅荇藻,就像邂逅一個通透赤誠的君子,就像誤入一個廣闊而深遠的世界。對面相見,總是不禁感嘆起人的渺小和短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