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從課程結構、學生的認知能力等對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優(yōu)化,提高生物教學效率。在生物教學實踐中,教師要精心編寫導學案、精講難點、合理利用教具、不斷優(yōu)化教學語言,以此打造高效的生物課堂。
關鍵詞:傳統(tǒng)課堂;高效生物課堂;措施
高效課堂是指教師要利用較少的時間來讓學生學習到更多的知識。打造高效課堂成為素質教育的需要,也成為課程改革的必然趨勢。高效課堂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增強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精心編寫導學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學生在預習新課的時候要以教師精心編寫的導學案作為依據(jù),把握本節(jié)課的重點與難點,便于學生更快地掌握新知識。其中導學案被分成了自主探究、自主測評兩個部分。自主探究要求學生要歸納基礎知識,將本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劃出來,然后讓學生研究討論教材中的內容,了解到學生是否已經(jīng)完全掌握了基礎知識;自主測評是教師讓學生有選擇地做其基礎測試題,從學生的答案中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有一個全新的認識。按照這種方式,引導學生預習新課,必然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欲望。
二、精講難點,引導學生不斷思考
精講就是要準確、詳細地講解,讓學生更容易了解難點知識。比如,當老師要講解“遺傳”內容中遺傳物質傳遞的時候,教師首先要精講DNA、RNA之間的聯(lián)系以及區(qū)別,還要講解它們是如何傳遞信息的。在精講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啟發(fā)學生,為學生留下足夠多的思考空間,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性思維能力。
三、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其求知欲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學生的智能水平出發(fā),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來選擇教學內容,并且教師要確保自身所提的問題難易適中,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在每節(jié)課結束之后,教師要給學生留下幾個問題,讓他們在課下相互討論,尋找問題的答案,這樣做既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又能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同時也有利于提高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效率。
四、合理利用教具突出教學重點與難點
生物學的知識具有抽象性,因此,學生在理解這些知識時存在一些困難。如果單單依靠教師用語言來進行講解,是無法解決這些困難的,對此,教師就需要合理利用相關教具,以此順利解決難點問題。
例如,在講解“我國的珍奇植物”時,教師借助多媒體將關于珍奇植物的圖片展示出來,從圖片中學生可以準確地了解到珍奇植物的生存環(huán)境特點,然后教師再讓學生找出這些珍奇植物瀕臨滅絕的具體原因。通過多媒體,既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
五、不斷優(yōu)化教學語言,解除學生的疑點
課堂教學離不開教師的講解。教師自身要準確理解教材中的內容,利用幽默的語言將一些抽象的理論知識講解出來。如果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密切聯(lián)系,那么課堂效果就不言而喻。比如,當老師要講解tRNA作用的時候,可以做這樣一個類比:假如某人在美國的時候只會說漢語,而美國人只會說英語,這該怎么辦呢?學生會異口同聲地回答:“找一個翻譯。”此時教師就可以告訴學生:“tRNA的作用與這個翻譯作用是相同的?!蓖ㄟ^這樣的講解,加深學生對抽象知識的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理解力,促使學習效率得以提高。
總之,教師不能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向學生傳授知識,而是要不斷優(yōu)化教學環(huán)節(jié),采取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來讓學生認識到生物規(guī)律。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積累教學經(jīng)驗,提高生物課堂的效率。
參考文獻:
祁曉冉,楊繼紅.高中生物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建構[J].高等函授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01).
?誗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