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普通高中體育課程標準》不僅使體育課堂教學評價的改革成為必要,而且它促使更多的課堂教學評價表現(xiàn)出以學生發(fā)展為主體,重評價過程,淡評價結果。過程性評價,是在教學過程中進行的評價,是為指導教學過程順利進行而對學生的學習結果和教師的教學效果的評價。通過在教學實踐中運用過程性評價來提高體育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健康水平與個體發(fā)展進行了有益的嘗試。
關鍵詞:過程性評價;教學效果;實踐
一、轉變教學觀念,更新評價理念
《普通高中體育課程標準》要求體育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yè)成績,而且要發(fā)現(xiàn)和發(fā)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fā)展中的要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逐步建立健全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學習評價體系,充分發(fā)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使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fā)展。教師要樹立評價是為學生的發(fā)展服務的,而不是學生的發(fā)展為評價的需要服務的觀念。教師應重視對學生體育學習的綜合評價,要求評價內容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強化評價的激勵、反饋、調整功能,淡化甄別、選拔功能,并根據(jù)以上原則對教學評價提出相應的建議。
二、正確運用過程性評價,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1.親切的即時評價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
課堂中,以往運用的過程性評價較多地贊揚了學生的智能,如“你真聰明”“你能行”等,長此以往會導致學生在運動成績不理想時,便覺得自己很笨,喪失學習信心。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根據(jù)學生特點對其進行賞識、激勵性的即時評價,能發(fā)揮學生更大的潛能。其次,應更多地贊賞學生付出的勞動,贊賞他們良好的學習方式。如“你觀察真仔細”“Ok!很好!”“好樣的!”“有進步!”“成功了!”等,這樣的評價能引導學生在受挫時歸因于自己未盡全力,從而嘗試以加倍的努力去戰(zhàn)勝困難,這有利于培養(yǎng)頑強的意志和勇于接受挑戰(zhàn)的進取心,有利于人格的塑造。
案例:高一年級6班的湯同學因先天性肥胖,體育成績時常為“不合格”,在對此學生運用激勵性即時評價后,該學生每次都積極上好體育課,能主動幫助伙伴,更主動地迎接挑戰(zhàn)。在田徑模塊“跨欄跑”單元教學中,該生在小組練習時,在欄架高度降低的情況下,起跨攻欄動作做得很好,于是我給予了他這樣的評價:“湯同學,現(xiàn)在請你把剛才練習時的精彩動作給大家回放一次。”聽到這樣的鼓勵,該生又一次高質量地完成了練習。
2.分層次的技能評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學生技能學習的評判,要注重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練習態(tài)度,重視激勵評價功能與發(fā)展功能。教師要正視學生身體形態(tài)的客觀現(xiàn)實,承認學生之間的差距和差異,實事求是地評價學生,要以學生個體的進步來實施教學。教師要在充分了解、分析學生內心變化的基礎上,堅持以正面表揚和激勵的原則,始終把握一定的“分寸”,發(fā)揮評價的積極作用,在評價的過程中不斷激發(fā)、鼓勵學生向更高層次的目標遞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大膽練習,敢于接受挑戰(zhàn)的良好心理素質,并獲得成功的體驗與快樂,是評價成為學生發(fā)展的“驅動器”。
案例1:在跨欄跑教學中,教師從“獎勵”入手,以“分數(shù)”為突破口,激勵學生的嘗試欲望,根據(jù)學生不同的能力和水平設置了三種測試方案,學生自由選擇測試方案,經(jīng)過(不同欄高、不同欄間距、不同欄數(shù)、不同起評分)測試,練習的積極性極高,學習氣氛異?;钴S。
案例2:在三級跳遠教學中,教師根據(jù)學生個人能力的不同來設置不同的踏跳區(qū)(6米板、7米板、8米板、9米板、10米板)讓學生自由地選擇,學生只要能正確運用三跳技術、跳出節(jié)奏并跳進沙坑,教師就進行丈量和評分,學生練習的積極性極高,學習氣氛異?;钴S。
3.檔案評價見證學生的點滴進步
體育學科成長記錄袋,是一種記錄和收集學生學習過程的工具,是過程性評價對其評價效果檢驗的容器。每班建立一個成長記錄袋,用于把那些優(yōu)異的資料和精彩的瞬間收錄其中。如,體育比賽獎狀、體育課體能與運動技能的測試成績、鍛煉心得、體育小報、學生的自我反省和自我評估等。教師定期將這些成果進行展示,增強學生的成就感,以激發(fā)其學習興趣,有利于評價學習過程和進步幅度,能夠促使教學與評價的有機結合,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自我評價與自我反思等素質與能力。
案例:學生在體育課上表現(xiàn)得熱情高漲,如高二年級乒乓球選項B班編輯體育小報時,在評議后,成果沒有被收入成長記錄袋的學生紛紛要求再給一次機會,重做一份小報。乒乓球選項C班在體育課乒乓球團體比賽結束后,沒獲勝的小組紛紛要求再進行一次比賽。一學期下來各班體育學科成長記錄袋里收藏了學生點滴的回憶,沒有進步的學生寥寥無幾。
三、體育教學中進行過程性評價需注意的問題
1.適時轉變評價觀念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強調以身體健康為主、運動參與為首,要求評價從重選拔到重發(fā)展、重過程,從重少數(shù)尖子到面向全體學生,從一個統(tǒng)一標準到多標準去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的微小進步。
2.改變評價的手段,不是降低評價標準
體育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和制訂教學目標時,對該項目的評價手段要有明確的要求。如,支撐跳躍的屈腿騰越項目,通過練習能培養(yǎng)學生越過障礙的能力,提高身體運動技能和協(xié)調水平。教師在教學中對規(guī)范動作掌握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評價時,允許有不規(guī)范的動作出現(xiàn),只要越過障礙并體驗到成功感和成就感,教學的基本目標達到,就評為及格。
3.把握好學習的難度,練習要求適度
體育教師對競技項目要簡化成教材,教材內容要有健身價值。如,跨欄跑教材內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jù)學生的體能狀況,降低欄的高度、縮短欄間距離、淡化過欄的技術動作標準。學生可以根據(jù)各自的特點,把欄間距調整到適合自己的步幅和節(jié)奏,調動學生學習和練習的興趣。在練習中學生可以隨時把跨得最好的動作,向教師申請作為評價動作,提高教學的效果。
4.提高過程性評價語言的質量
體育教學過程性評價以語言評價為主。在對學生體育學習表現(xiàn)的觀察中,要迅速做出判斷,并組織恰當?shù)恼Z言進行準確的表述。教師要根據(jù)表述的正確程度,根據(jù)不同年齡的學生,選擇恰當?shù)恼Z言。
5.注意評價的全面性和個性化
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具有多層次目標的睿智眼光,了解自己的學生,才能準確、分層次地評價學生,要有寬容的胸懷,寬容學生的發(fā)難,反思學生的失誤。評價重點要突出,要注重對非智力目標(如態(tài)度、意識、合作創(chuàng)新精神)的評價。
四、小結
1.體育教學中運用“過程性評價”能有效提高教學效果,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技術水平和運動成績。
2.體育教學中運用“過程性評價”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在教學中更好地實施素質教育。
3.體育教學中采用“過程性評價”能讓學生體驗到每個體育學習過程的快樂和艱辛,體驗各項生理和心理指標的變化,有利于學生的各種能力培養(yǎng)。
4.如今我們重視和強調過程性評價,是針對以前過分重視終結性評價,忽視過程性評價而產(chǎn)生的。對促進教師教學方法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保證新課程的有效實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唐月香.體育教學的過程性評價及其實踐[J].龍巖學院學報,2009(05).
?誗編輯 李 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