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用于課堂教學的多媒體教學軟件簡稱多媒體課件,又稱CAI課件。根據計算機輔助教學理論,多媒體課件的開發(fā)過程包括需求分析、教學設計、系統(tǒng)設計、腳本編寫、多媒體素材準備、課件制作、評價修改和綜合測試等步驟。
關鍵詞:多媒體;過程開發(fā);教學設計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多媒體教學成為計算機應用領域比較熱門的話題,而多媒體教學課件的制作水平與質量也將進一步提高。用于課堂教學的多媒體教學軟件簡稱多媒體課件,又稱CAI課件。
它不同于一般的多媒體計算機軟件,它的研制開發(fā)既要遵從一般軟件設計開發(fā)的原則,還要有理論指導。根據計算機輔助教學理論,多媒體課件的開發(fā)過程包括需求分析、教學設計、系統(tǒng)設計、腳本編寫、多媒體素材準備、課件制作、評價修改和綜合測試等步驟。本文將分析多媒體教學課件設計的基本理論和方法,以期能對設計制作高質量的多媒體教學課件有所幫助。
一、多媒體教學課件制作的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指教學需求分析,這是多媒體課件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通常選擇那些適合多媒體技術來表現的學科內容,或是在教學活動中急需解決的問題作為研究課題,論證課件開發(fā)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選定學科課程
確定多媒體課件是對哪個學科的課程進行計算機輔助教學。
2.確定教學目標
在選定的學科中,確定教學內容和教學范圍,明確多媒體課件所需要實現的目標和達到的目標。這些內容的選擇應有利于發(fā)揮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特點,像那些以培養(yǎng)學生抽象思維為目標的內容就不宜做CAI課件的選題。
3.確定教學對象
明確所制作的課件適合于哪類學習者使用。教師要著重考慮學生的文化程度和年齡,對計算機操作的能力和先置條件(學生應具備的預備知識)等。
4.課件運行環(huán)境
確定課件所需要運行的環(huán)境,包括計算機的硬件環(huán)境、軟件環(huán)境和課件播放環(huán)境。
二、多媒體教學課件制作的教學設計
多媒體課件是根據教學目標設計的計算機程序。作為一種教學媒體,它應該能夠根據學生的交互,控制計算機所呈現的教學信息。與一般的多媒體計算機軟件相比較,課件的教學設計顯得更加重要,是整個課件設計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課件教學設計的主要任務有以下幾方面。
1.教學單元的劃分
將教學的內容表達為知識單元或細分為組成知識單元的知識點。
2.選擇教學模式
選擇適當的教學模式(如指導、練習、模擬等)。
3.確定媒體信息的形式
確定不同的教學內容所使用的多媒體信息形式(是文本、圖形、動畫、還是聲音等)。
4.建立知識結構
確定各個教學單元或知識點之間的轉移方式。
三、多媒體教學課件制作的系統(tǒng)設計
多媒體課件具有存儲信息量大和交互性好的特征,因此必須認真設計多媒體教學課件的系統(tǒng)結構,構建課件的總體結構、主要模塊及各個主要模塊之間相互聯系,這樣才能保證多媒體課件達到最佳教學效果。課件的系統(tǒng)設計通常包括以下內容。
1.確定開發(fā)環(huán)境
根據課件的教學設計要求和課件教學模式,確定制作課件所需要軟硬件環(huán)境,如媒體設備、寫作系統(tǒng)及工具軟件在某些特定的方面都有其各自的優(yōu)點與缺點,合理地選用工具軟件,對以后的課件編制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封面的設計
封面是計算機與學生的第一個交互界面,封面用于說明多媒體課件所包含的主要教學內容及該課件的使用方法等重要信息,它決定著課件的總體設計是否合理、使用是否方便。封面的設計要新穎、簡潔,給學生留下較深的印象。
3.建立教學單元間的層次結構
通過分析教學內容,闡述教學目標,將教學內容分為一個個教學單元,或者再進一步細分知識點,形成一系列的學習子目標,并按教學的要求加以組織和整理,建立學習子目標間的邏輯結構和相互間的聯系,生成學習目標的層次結構。
4.確定教學單元的超級鏈接
超級鏈接是多媒體課件實現超文本和超媒體的基礎。點擊圖像、單詞或短語可以作為學生實現跳轉的條件,它能將某個具體的信息或主題跳轉到與其相關的另一個信息或主題,在設計超鏈接網絡結構時,應該考慮到知識單元與知識點之間、知識單元與知識單元之間、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系和層次關系及它們之間的鏈接關系,從而形成一個非線性的網絡結構。
四、多媒體教學課件制作的腳本編寫
腳本設計是將課件的教學內容、教學策略進一步細化,具體到課件的每一屏的呈現信息、畫面設計、交互方式以及學習過程的控制。課件開發(fā)的直接依據是腳本設計,如同電影的制作不能直接依靠劇本,而是分鏡頭腳本進行拍攝一樣,腳本的編寫質量直接影響到課件制作質量。課件腳本是由學科教師按照教學思路和要求對課件的教學內容進行描述的一種形式。編寫腳本工作就是具體的規(guī)定每個單元中計算機向學生傳送什么信息、從學生處得到信息后又如何判斷和反饋,以及學生如何控制和選擇學習內容等詳細的描述。
五、多媒體教學課件制作的素材準備
在課件的腳本完成之后,接下來的工作就是準備素材。恰當地選擇多媒體課件的素材,能夠使課件的表現力更加豐富、生動活潑,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有利于學生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升華。素材包括文本(文字、數字)、圖形、圖像(圖畫、照片)、動畫(二維、三維)、聲音(解說、配樂)、視頻(電視、錄像)等。素材的準備工作包括文本的錄入,圖形、圖像的制作與后期處理,動畫的編制和視頻的截取等。素材要根據教學需要,以理想的形式呈現教學內容,來滿足學生聽得懂、看得清、記得牢的要求。
六、多媒體教學課件制的制作
當課件的文字、聲音、圖形、圖像、動畫、視頻等多媒體素材準備好以后,就要根據實際情況選定多媒體創(chuàng)作工具。利用創(chuàng)作工作或高級語言對各種素材進行編輯,按照前面的教學設計所確定課件結構和系統(tǒng)設計的具體內容進行有機的結合,制作成交互性強、操作靈活、視聽效果好的多媒體課件。一般來說,編寫好的課件要經過反復的調試和運行,直到每個教學單元的設計都符合預先的設計要求為止。
七、多媒體教學課件制作的評價與修改
在課件編制過程中,隨時都可對前面工作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進行評價和修改。在課件制作完成后,需組織人員對課件是否達到設計需求進行全面的分析和測試。對課件的評價是多方面的,不僅要從教學對象角度考慮,而且還應考慮到美學效果,也要兼顧課件的實用性、有效性和其他因素。因此,參加課件評價的人員除了參與本課件設計的有關人員外,還應有一些專門的評價人員,如課件的實用者、有豐富經驗的教學人員和課件編制人員等,使之能夠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優(yōu)化。
八、多媒體教學課件制作的產品定型
通過評價調試后的課件還需要經受一個時期的試用考驗,課件在計算機輔助教學中大量的使用和對教學效果測試可以暴露其內在的不足,以便進一步完善修改。經過對前面各項工作的反復執(zhí)行,廣泛征求意見,最終確定多媒體課件的教學設計、結構設計和素材設計之后,就可以將此多媒體課件制作成產品推廣。
多媒體教學課件的設計和制作是一個龐大、復雜的工程,除了設計理論、設計原則和教學的要求外,還有許多問題值得我們重視。所以,要設計和制作出更多、更優(yōu)秀的多媒體教學課件,還需要我們不斷地努力。
參考文獻:
[1]烏美娜.教學設計[M].1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10.
[2]陳曦,王翼勛.使用多媒體CAI課件制作教程[M].蘇州大學出版社,2003-03.
[3]陳有祺,趙國瑞.多媒體技術應用基礎[M].南開大學出版社,2005-01.
?誗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