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結合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理念,從《導游基礎知識》課程教學的課前、課中以及課后三個環(huán)節(jié),闡述了如何進行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的具體實施。
關鍵詞:導游基礎知識;有效教學策略;具體實施
有效教學策略是針對教學策略的效果而言的,是教師在教學情境、教學過程中為最大限度地達到教學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并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所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認真研究課堂教學策略,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體現(xiàn)學生主體,鼓勵學生探究,高效實現(xiàn)目標”。下面,筆者結合本課程中的具體教學,淺談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的具體實施。
一、充分的課前準備是課堂有效教學的前提和基礎
筆者認為,課堂教學可分為課前、課中、課后三個環(huán)節(jié),實際教學中,多數(shù)教師對后兩個環(huán)節(jié)比較重視,對課前準備的實踐與思考則相對簡單。事實上,充分的課前準備是開展有效教學的前提和基礎,沒有課前的充分準備,課堂教學只能是低效的。
1.課前準備中的“備學生”
新課程改革理念認為:“學生不是被人塑造和控制、供人驅使和利用的工具,而是有其內在價值的獨特存在?!彼?,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和差異性,清楚學生的內在學習需要。此時,教師必須思考在課程教學大綱的范圍內“我應該講什么知識是學生需要的,是他們最想聽的”,從而對教學內容做適當?shù)暮Y選或補充拓展。如,在講授到教材第四章第三節(jié)道教之旅時,筆者在課前一周就書面調查學生:“這些道教名山你最想了解什么?”然后,教師綜合學生的建議,確立教學內容有:終南山、青城山、五岳、白云觀等的位置所在;這些名山、名宮觀之所以被稱為道教名山和名宮觀,與道教的淵源是什么(主要是和道教哪位神仙或名流有關);這些名山、名宮觀有哪些著名景點值得人們去尋仙探幽等。從實際課堂教學效果來看,遵循學生內在學習需要的課堂才是學生真正喜歡的課堂,才是有實效的課堂。
2.課前準備中的“備教材”
新教材觀認為,教師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這門課程知識點多,內容繁雜,受教學課時數(shù)的影響,筆者在實際教學中立足每年的《全國導游人員考證大綱》,梳理出教材需重點講授的章節(jié)及某一課時的重、難點。如,把教材第三章《中國自然景觀》、第四章《中國四大宗教》、第五章《中國的古代建筑》和第六章《中國古典園林》作為本課程的講授重點。隨后進行了教材的整合,比如,本教材編寫組是把中國古典園林的分類和中國著名古典園林作為完全獨立的兩個章節(jié),在實際教學中,筆者是把這兩節(jié)整合為相聯(lián)系的4個課時,把這一內容創(chuàng)設為以頤和園為代表的北方園林主題,以拙政園為代表的南方園林主題,以清暉園為代表的嶺南園林主題。這樣以《全國導游人員考證大綱》為“羅馬”,而梳理和整合過的教材則是“道路”,達成課堂有效教學。
二、以生為本的課中教學是課堂有效教學的主體和關鍵
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要求教師的教學必須體現(xiàn)以生為本,從教學目標的制訂到教學方法的選取,再到課堂的反饋,處處都要體現(xiàn)對學生的關注。
1.教學目標的確立要做到具體明確,可觀察,可檢測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中心,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主導方向和學生的主體活動都是圍繞本課的教學目標來進行的。教學目標的制訂不能太抽象,不能脫離課程標準,更不能脫離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基礎與學習能力。實際教學中,筆者在教學目標的制訂上,一直遵循“具體明確,可觀察,可檢測”的標準。以第九章《唐三彩》的教學目標為例,教師從知識、技能和情感三個維度設置了如下教學目標。知識目標為:記憶并能復述唐三彩的產地及得名由來、工藝特點、種類和用途;利用補充資料分析和找出唐三彩在唐朝興起的原因及具體價值體現(xiàn)。技能目標為:基于本課時所學知識點,組織語言,就一尊唐三彩圖進行簡略講解。情感目標為:認可和喜愛唐三彩;產生民族自豪感和熱愛傳統(tǒng)文化。在知識目標中,教師設置 “記憶并能復述”“分析和找出”這幾種行為動詞所引領的教學要求,可以幫助教師容易判斷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情況。在技能目標中,由于設置非常具體,在課堂上易操作,容易達成。在情感目標中,教師在知識講授中給予學生感性的強調,通過學生的面部神情可觀測到。
2.教學方法的選擇不盲目追求新穎時髦,但求實用靈活
有效“教學目標”設定之后,教師需要選取有效“教學方法”來實現(xiàn)這些預定的目標。教師應是一個方法的引導者、建立者,教學方法的選取切忌為博眼球片面盲目追求新穎、時髦,但求實用靈活。本課程的教學內容散、雜,對學生來說,不難理解,但為在將來的工作中自如運用,學生要能記住并復述。比如,學習唐三彩的釉色時,筆者就采用聯(lián)想記憶法去幫助學生記憶。請學生聯(lián)系,在中國古代“三”有“多”的說法,因此,唐三彩的釉色不局限于黃、綠、白三種色而是有多種,這樣就方便學生去記、復述。
3.課堂教學實施中給學生提供即時的可量化的反饋
美國鮑里奇在《有效教學方法》一書中指出:“行為和反饋之間的聯(lián)系越緊密,學習就會越快發(fā)生?!彼裕行У姆答佋谡n堂教學中是非常必要的。筆者在教學中嘗試運用定量反饋,讓學生通過教師的量化反饋,不但明白自己回答的對與錯,而且更清楚自己對或錯在哪里。此外,鑒于職校學生的學習特點,筆者也把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納入反饋。如,在講授第九章《中國菜系流派》時,筆者組織學生自主講解某一菜系,使用了課堂反饋表(如下表)對學生的個體講解行為進行量化反饋。
課堂反饋表一
■
而在進行時,如講授第四章第三節(jié)道教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