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從《系辭傳》論“伏羲作八卦”

        2014-04-29 00:00:00廖名春
        船山學(xué)刊 2014年2期

        摘 要: 現(xiàn)代考古學(xué)研究發(fā)現(xiàn),將我們民族的文明史由5000年上溯到6000年,是完全可能的。而傳世文獻(xiàn)中的伏羲時代,正好接近這一時期。關(guān)于伏羲記載的來源,今人多歸本于《莊子》。然湖南長沙出土的子彈庫楚帛書就有伏羲,上海博物館藏戰(zhàn)國楚竹書《容成氏》之“氏”就是“伏羲氏”。傳世文獻(xiàn)中,《系辭傳》“記載伏羲功業(yè)最著”,最為具體。所謂的“伏羲作八卦”說,用現(xiàn)代的眼光看,是說伏羲氏時代的先民發(fā)明了易卦,發(fā)明了卦畫符號。這不但包括八卦的卦畫,也包括了六十四卦的卦畫,甚至還當(dāng)包括一定量的卦爻辭。所以,說《周易》的作者,我們離不開文王、周公父子;說《周易》的源頭,我們就得追溯到伏羲氏。這是《周易·系辭傳》留給我們的寶貴的歷史記憶。

        關(guān)鍵詞: 周易; 系辭; 伏羲; 卦畫

        我們中華民族號稱有5000年文明史,這是采用司馬遷《史記》的說法。因為《史記》開篇就是《五帝本紀(jì)》,而《五帝本紀(jì)》的第一帝就是黃帝?!洞蟠鞫Y記·五帝德》載宰我問孔子五帝之事,第一問也是黃帝。①可見以黃帝為中國歷史的開端,這種正統(tǒng)的主流認(rèn)識,由來已久。

        不過,現(xiàn)代考古學(xué)通過對仰韶文化的研究卻發(fā)現(xiàn),距今6000 年是這一地區(qū)從氏族到國家發(fā)展的轉(zhuǎn)折點。氏族社會由此從鼎盛走向下坡路,進(jìn)入解體時期,文明因素出現(xiàn),開始了文明、國家起源的新歷程。而裴李崗文化在龜甲、骨器上發(fā)現(xiàn)的契刻符號,又比仰韶文化的陶刻符號更早。因此,將我們民族的文明史由5000年上溯到6000年,是完全可能的。②而傳世文獻(xiàn)中的伏羲時代,正好接近這一時期。

        唐人司馬貞作《史記索隱》時對司馬遷《史記》以《五帝本紀(jì)》居首的寫法頗有不滿,說:“太史公作《史記》,古今君臣宜應(yīng)上自開辟,下迄當(dāng)代,以為一家之首尾。今闕三皇而以五帝為首者,正以《大戴禮》有《五帝德》篇,又《帝系》皆敘自黃帝以下,故因以《五帝本紀(jì)》為首。其實三皇已還,載籍罕備。然君臣之始,教化之先,既論古史,不合全闕。近代皇甫謐作《帝王世紀(jì)》,徐整作《三五歷》,皆論三皇已來事,斯亦近古之一證。今采而集之,作《三皇本紀(jì)》。雖復(fù)淺近,聊補(bǔ)闕云?!盵1]因此,他為《史記》補(bǔ)作《三皇本紀(jì)》,以“太昊庖羲氏”居首,實質(zhì)是將我們民族的文明史由黃帝時代提前到了更早的伏羲時代。③后來,人們更是以伏羲為“人文初祖”、“文明之源”,就是基于這一認(rèn)識。

        伏羲的名號,古籍中有許多寫法,《莊子·人間世》作“伏羲”, 《莊子·大宗師》作“伏戲”,揚(yáng)雄《法言·問題》作“伏犧”,《周易·系辭下》作“包犧”, 《管子·封禪》作“慮羲”,《漢書·古今人表》作“宓犠”、 《漢書·律歷志下》作“炮犧”,《水經(jīng)注·渭水》作“庖犧”。這些都是音近通用,但本字到底為何,已不可考。

        伏羲的本義,自古以來有多種說法?!栋谆⑼āさ抡撋稀ぬ枴吩疲骸胺搜鲇^象于天,俯察法于地,因夫婦,正五行,始定人道,畫八卦以治下,治下伏而化之,故謂之伏羲也?!盵2]《風(fēng)俗通》引《含文嘉》說:“伏羲始別八卦,以變化天下,天下法則,咸伏貢獻(xiàn),故曰伏羲也?!盵3]是以“伏羲”為“伏而化之”,將“羲”視為“化”的音借。④晉人王嘉《拾遺記·春皇庖犧》說:“庖者包也,言包含萬象;以犧牲登薦于百神,民服其圣,故曰庖犧?!盵4]是說取犧牲以供庖廚,因稱“庖犧”。皇甫謐《帝王世紀(jì)》說同。

        今人常任俠則說:“伏羲一名,古無定書,或作伏戲、庖犧、宓羲、慮犧,同聲俱可相假。伏羲與盤瓠為雙聲。伏羲、庖犧、盤古、盤瓠,聲訓(xùn)可通,殆屬一詞?!彼Y(jié)合苗文《盤王書》的神話記載而論斷:盤古氏夫妻當(dāng)即是兄妹自相婚配而繁衍人類之伏羲氏夫妻。伏羲女媧在漢畫像石中是人首蛇身交尾,與盤古龍首蛇身雷同,進(jìn)一步證明盤古即伏羲氏。[5]聞一多也說:盤瓠、伏羲乃一聲之轉(zhuǎn),“明系出于同源”,伏羲與盤古都是葫蘆所生,或者說伏羲、盤古均為葫蘆的擬人化。[6]又有人進(jìn)而說“混沌”與“葫蘆”是對音關(guān)系,“混沌”猶言“糊涂”,“糊涂”在俗言俚語中轉(zhuǎn)為“葫蘆”。這樣,由“混沌”到“葫蘆”再到“盤古”最后變成了“伏羲”?;蛘f伏羲即為“元氣”,其字本義是“司氣”。這些說法,都是揣測之詞,不可盡信。

        關(guān)于伏羲記載的來源,今人多歸本于《莊子》。認(rèn)為戰(zhàn)國中期以前的典籍中,《論語》、《墨子》、《左傳》、《國語》、《孟子》等對伏羲未置一詞。即便是記載神話人物、古帝王甚多的《山海經(jīng)》中,仍未有伏羲一席之地。最早記載伏羲的是出于戰(zhàn)國中晚期的《莊子》,然莊子“著書十余萬言,大抵率寓言也”。所言伏羲,未可當(dāng)作信史?!肚f子》之后的典籍,如《管子》、《荀子》、《商君書》諸書所記伏羲,或為由《莊子》移入,或為秦漢所摻。《系辭下》記載伏羲功業(yè)最著,當(dāng)出于秦漢年間,不會早于《莊子》。這些分析,貌似辯證,但也有嚴(yán)重的問題。

        首先,將伏羲記載的來源歸本于《莊子》是不能成立的。

        湖南長沙出土的子彈庫楚帛書《四時》篇就說:“曰故(古)□(太)熊(一)戲,出自□,居于□□?!苯鹣楹汜尅皯颉睘椤鞍鼱蕖?,也就是伏羲,[7]已得到古文字學(xué)界的公認(rèn)。發(fā)掘簡報認(rèn)為子彈庫楚帛書所出楚墓的年代是戰(zhàn)國中晚期之際,[8]楚帛書的成書當(dāng)更早,其晚于《莊子》應(yīng)該不可能,其所載伏羲事跡應(yīng)該有別的更早的來源。

        上海博物館藏戰(zhàn)國楚竹書《容成氏》開篇所述世系與《莊子·胠篋》近,其“氏”我就讀為“伏羲氏”。[9]“”讀為“伏”是沒有問題的,問題是“”從“畢”為脂部字,而“羲”為歌部字,聲音太遠(yuǎn),所以學(xué)界難以接受。[10]其實,從“畢”之字不一定皆為脂部字?!墩f文·部》:“畢,田罔也。從,象畢形微也?;蛟唬寒i聲。”[11]“畢”字從“”,而“”字《廣韻》北潘切,平桓幫,又卑吉切,古音當(dāng)屬元部?!度莩墒稀匪^“”字,可視為從“辵”從“”之字,古音也當(dāng)屬元部。這樣,其韻與“羲”或“戲”之歌部就可對轉(zhuǎn)。《禮記·玉藻》:“一命缊韨幽衡,再命赤韨幽衡?!盵12]《說文·韋部》“韠”字引“韍”皆作“韠”。[13]“韍”為月部幫母字,亦可為“畢”古音為元部一證。由此看,“氏”讀為“伏羲氏”,音理上并無問題,再證之以《莊子·胠篋》“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陸氏、驪畜氏、軒轅氏、赫胥氏、尊盧氏、祝融氏、伏羲氏、神農(nóng)氏”[14]之說,《容成氏》之“氏”即“伏羲氏”,當(dāng)無問題?!肚f子·胠篋》篇在《莊子》中屬“外篇”,而戰(zhàn)國楚竹書《容成氏》的年代一般認(rèn)為屬于戰(zhàn)國中期偏晚,肯定不會晚于《莊子·胠篋》篇。兩者一是屬于道家的文獻(xiàn),一是屬于儒家的歷史記載,雖然都出自楚地,但顯然不存在相互抄襲的可能,應(yīng)該各有不同的來源。因此,從出土文獻(xiàn)的情況看,說伏羲的記載源于《莊子》,根本不能成立。

        說《管子》、《荀子》、《商君書》諸書所記伏羲,皆由《莊子》移入,也是將先秦多元的傳承單一化了,其邏輯和歷史的錯誤非常明顯,此不贅述。值得討論的是其關(guān)于《周易·系辭傳》記載的認(rèn)識。

        《系辭傳》之文,陸賈《新語》一書有兩次明引。其《辨惑》篇說:“《易》曰:‘二人同心,其利斷金?!逼洹睹髡]》篇說:“《易》曰:‘天垂象,見吉兇,圣人則之?!逼洹兜阑菲€有暗引的,如:“故知天者仰觀天文,知地者俯察地理……先圣乃仰觀天文,俯察地理,圖畫乾坤,以定人道,民始開悟,知有父子之親,君臣之義,夫婦之別,長幼之序……天下人民,野居穴處,未有室屋,則與禽獸同域。于是黃帝乃伐木構(gòu)材,筑作宮室,上棟下宇,以避風(fēng)雨?!边@是襲自《系辭傳》“仰以觀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等語并加以發(fā)揮。[15]陸賈本楚人,后從漢高祖劉邦而為之著《新語》,其時為公元前196年。他稱引《系辭傳》不舉篇名而只稱“《易》”,說明在當(dāng)時人的心目中,《系辭傳》是早已產(chǎn)生而不是剛剛寫出來的東西。

        《呂氏春秋》成書于秦始皇八年(前239年)。其《大樂》篇說:“音樂之所由來者遠(yuǎn)矣,生于度量,本于太一。太一出兩儀,兩儀出陰陽。陰陽變化,一上一下,合而成章。渾渾沌沌,離則復(fù)合,合則復(fù)離,是謂天常。天地車輪,終則復(fù)始,極則復(fù)反,莫不咸當(dāng)。日月星辰,或疾或徐,日月不同,以盡其行。四時代興,或暑或寒,或短或長,或柔或剛。萬物所出,造于太一,化于陰陽?!盵16]此等語意,當(dāng)出于《系辭傳》“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yè)。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乎四時,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日月運(yùn)行,一寒一暑”,“故神無方而《易》無體,一陰一陽之謂道”,“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17]暗引《系辭傳》上述內(nèi)容的還有《禮記·禮運(yùn)》篇:“是故夫禮,必本于大一,分而為天地,轉(zhuǎn)而為陰陽,變而為四時,列而為鬼神?!盵18]《系辭傳》談“太極”、“兩儀”,是從筮數(shù)演易成卦而發(fā),非常自然;而《呂氏春秋·大樂》篇、《禮記·禮運(yùn)》篇談樂、談禮,排上“太一”、“陰陽”,顯然是搬用《系辭傳》的理論。

        1974年初,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了帛書《系辭傳》。其內(nèi)容基本同于今本,其“觀象制器”一段作:“古者戲是之王天下也,印則觀馬于天,府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行地之義,近取諸身,遠(yuǎn)取者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達(dá)神眀之德,以類萬物之請。作結(jié)繩而為古,以田以漁,蓋取者《羅》也。戲是沒,神戎是作,斲木為,楺木為耒槈,槈耒之利,以教天下,葢[取]行者《益》也?!苯癖镜摹鞍鼱奘稀保瘯疽蛔鳌皯蚴恰?,一作“戲是”。稱“戲是”者,當(dāng)脫一字;稱“戲是”者,“”為“包”音近通用,張政烺先生已有說,[19]極是。

        馬王堆三號漢墓葬于漢文帝前元十二年(公元前168年),抄寫時間應(yīng)在漢初。就其祖本來說,早于高祖年間也無問題。特別是抄寫時間與帛書《系辭》相同的帛書《衷》篇,它不但大量引用了《系辭》之文,而且三次稱之為“易曰”。[20]說明戰(zhàn)國時人早已視《系辭傳》為經(jīng),其地位之高表明其成書決不會太晚。這與陸賈《新語》稱引《系辭傳》為“《易》”可以互證。由此看,《系辭傳》的成書絕不可能晚于戰(zhàn)國,說其“當(dāng)出于秦漢年間,不會早于《莊子》”,并沒有什么說服力。

        文獻(xiàn)中,《周易·系辭下》“記載伏羲功業(yè)最著”,最為具體。其云:“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yuǎn)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作結(jié)繩而為網(wǎng)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包犧氏沒,神農(nóng)氏作,斫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蓋取諸《噬嗑》?!盵21]這里說“包犧氏”“王天下”之時,“始作八卦”,后來的文獻(xiàn)也有相同的記載。如《尸子》說:“伏羲始畫八卦,列八節(jié)而化天下。”[22]《史記·日者列傳》載漢初司馬季主說:“伏羲作八卦。”《史記·太史公自序》記太史公曰:“余聞之先人曰:‘伏羲至純厚,作易八卦?!盵23]《論衡·謝短》:“伏羲作八卦,文王演為六十四,孔子作《象》、《系辭》。三圣重業(yè),《易》乃具足?!盵24]故《漢書·藝文志》歸納為:“人更三圣,世歷三古。”[25]是說《周易》一書,經(jīng)歷了上古的八卦階段,中古的六十四卦階段,下古的《易傳》階段。而八卦為伏羲所畫,六十四卦卦爻辭為周文王所演,《易傳》為孔子所作。

        不過,早期文獻(xiàn)里也有一些不同的說法。《周禮·春官》: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其經(jīng)卦皆八,其別皆六十有四?!笨追f達(dá)疏:“后鄭專以為伏犧畫八卦,神農(nóng)重之。諸家以為伏犧畫八卦,還自重之?!?[26]是說“伏羲”不但“始作八卦”,而且“還自重之”,還把它增衍為六十四卦?!痘茨献印ひ浴芬舱f:“今《易》之乾、坤,足以窮道通意也,八卦可以識吉兇、知禍福矣,然而伏羲為之六十四變?!盵27]“伏羲為之六十四變”應(yīng)該也是說伏羲將八卦增益為六十四卦,與《周禮·春官》說同。

        這一說法在《周易·系辭下》上述論述中也可得到印證。在敘述了“包犧氏” “始作八卦”后,《系辭下》緊接著說:“作結(jié)繩而為網(wǎng)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边@里的“離”,當(dāng)指六十四卦的“”而非八卦的“”。道理很簡單,因為八卦的“”只有一個眼,而六十四卦的“”則有兩個眼?!熬W(wǎng)罟”是由很多眼構(gòu)成的,一個眼不能成“網(wǎng)罟”。所以,“作結(jié)繩而為”“以佃以漁”的“網(wǎng)罟”,所取法仿效的“離”卦,只能是六十四卦的“”。下文稱“蓋取諸《益》”,“蓋取諸《噬嗑》”,“蓋取諸《乾》、《坤》”,“蓋取諸《渙》”,“蓋取諸《隨》”,“蓋取諸《豫》”,“蓋取諸《小過》”,“蓋取諸《睽》”,“蓋取諸《大壯》”,“蓋取諸《大過》”,“蓋取諸《夬》”等等,所“取”的都是六十四卦之卦,沒有一個是八卦之卦,伏羲發(fā)明“網(wǎng)罟,以佃以漁”所“取”的,自然也應(yīng)該相同。

        伏羲不但發(fā)明創(chuàng)造了八卦,而且還將八卦增衍為六十四卦的文獻(xiàn)記載與近年來考古發(fā)現(xiàn)的事實也是相吻合的。據(jù)李零的統(tǒng)計,商代晚期的甲骨、銅器、陶器等出土材料上共有數(shù)字卦24例。[28]我數(shù)了數(shù),這里面六位數(shù)字的卦就高達(dá)17例。有卜骨上的,有卜甲上的,有銅盉蓋上的,有陶簋、陶罐、陶爵范上的,還有磨石上的,非常廣泛。因此,可以肯定,六爻的復(fù)卦、六畫的易卦早在周文王之前就已產(chǎn)生?!拔耐跹荨兑住贰?,絕非是將八卦增益為六十四卦。

        應(yīng)該指出的是,文王所“演”的,不是一般的易卦,而是特指《周易》。其他的易卦,包括八卦的卦畫、六十四卦的卦畫,甚至包括卦爻辭,比如《連山》、《歸藏》之類在內(nèi),早在周文王“演”《周易》之前就已產(chǎn)生了?;缸T《新論·正經(jīng)》云:“《易》: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哆B山》八萬言,《歸藏》四千三百言。夏《易》繁而殷《易》簡,《連山》藏于蘭臺,《歸藏》藏于太卜?!盵29]此是以《連山》為夏《易》,以《歸藏》為殷《易》,其言一繁一簡,一為八萬言,一為四千三百言,顯然是有卦爻辭的。商代晚期的數(shù)字卦后也有一些解卦的文字,如安陽四盤磨卜骨有“曰思女”、“曰魁”、“曰隗”,安陽小屯南地甲骨有“貞吉”。應(yīng)該屬于卦辭或卦名一類。

        以上所謂的“伏羲作八卦”說,用現(xiàn)代的眼光看,是說伏羲氏時代的先民發(fā)明了易卦,發(fā)明了卦畫符號。這不但包括八卦的卦畫,也包括了六十四卦的卦畫,甚至還當(dāng)包括一定量的卦爻辭。因為沒有卦爻辭,卦畫的涵義沒有確定性,誰也說不清楚,是沒辦法運(yùn)用的。將“伏羲作八卦”局限于卦畫,不僅與“三《易》”及數(shù)字卦皆有卦爻辭的事實不合,在實踐中也是難以解釋的。

        不過,從今本《周易》來看,它的爻辭和伏羲的關(guān)系應(yīng)該不大,它們應(yīng)該是文王、周公父子所“演”;卦辭除卦名外,和伏羲的關(guān)系應(yīng)該也不大,也當(dāng)是文王、周公父子所“演”。從《系辭下》“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始作八卦”,“作結(jié)繩而為網(wǎng)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說來看,伏羲氏在發(fā)明八卦、六十四卦卦畫的同時,也發(fā)明了六十四卦的卦名。不然,何有“蓋取諸離”之說?這里的“離”不但是六十四卦的“”,也是六十四卦的《離》。既是卦名,自然此“離”字當(dāng)加書名號。至于《周易》的六十四卦卦畫,說其源于伏羲氏,來源悠久,《周易·系辭下》的上述記載已經(jīng)說得非常清楚了。

        所以,說《周易》的作者,我們離不開文王、周公父子;[30]說《周易》的源頭,我們就得追溯到伏羲氏。這是《周易·系辭傳》留給我們的寶貴的歷史記憶。

        【 注 釋 】

        ①《大戴禮記·五帝德》:“宰我問于孔子曰:‘昔者予聞諸榮伊,言黃帝三百年。請問黃帝者人邪?亦非人邪?何以至于三百年乎?’孔子曰:‘予!禹、湯、文、武、成王、周公,可勝觀也!夫黃帝尚矣,女何以為?先生難言之?!币娢臏Y閣《四庫全書》(電子版,武漢大學(xué)出版社,1997年,下同)經(jīng)部禮類禮記之屬《大戴禮記》卷七。

        ②著名考古學(xué)家唐蘭就倡言“中國有六千多年的文明史”。參看《考古》編輯部:《大汶口文化的社會性質(zhì)及有關(guān)問題的討論綜述》,《考古》1979年第1期。

        ③ 《漢書·律歷志》引劉歆《世經(jīng)》言:“庖犧繼天而王,為百王先。首德始于木,故帝為太昊。”《漢書·古今人表》中首敘伏羲,次列炎、黃。當(dāng)為正史伏羲早于黃帝說之濫觴。

        ④ “羲”、“化”上古同屬歌部。

        【 參 考 文 獻(xiàn) 】

        [1]文淵閣《四庫全書》史部正史類《史記索隱》卷三十。

        [2] 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雜家類雜考之屬《白虎通義》卷上。

        [3] 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雜家類雜說之屬《風(fēng)俗通義》卷一。

        [4] 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小說家類異聞之屬《拾遺記》卷一。

        [5]常任俠:《沙坪壩出土之石棺畫像研究》,《說文月刊》第1卷第10、11期合刊第63-64頁,1939年11月15日。

        [6]聞一多:《伏羲考》,《聞一多全集》第3冊,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0-112頁。

        [7]金祥恒:《楚繒書“雹戲”解》,《中國文字》第28冊,1968年6月。

        [8]湖南省博物館:《長沙子彈庫戰(zhàn)國木槨墓》,《文物》1974年第2期第40頁。

        [9]廖名春:《讀上博簡〈容成氏〉札記(一)》,“簡帛研究”網(wǎng)站,2002年12月27日。

        [10]黃人二:《讀上博藏簡容成氏書后》,《出土文獻(xiàn)論文集》,臺中:高文出版社2005年版,第243頁。

        [11]文淵閣《四庫全書》經(jīng)部小學(xué)類字書之屬《說文解字》卷四下。

        [12]文淵閣《四庫全書》經(jīng)部禮類禮記之屬《禮記注疏》卷三十。

        [13]高亨、董治安:《古字通假會典》,齊魯書社1989年版,第593頁。

        [14]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道家類《莊子注》卷四。

        [15]張岱年:《論易大傳的著作年代與哲學(xué)思想》,《中國哲學(xué)》第1輯,三聯(lián)書店1981年。

        [16]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雜家類雜學(xué)之屬《呂氏春秋》卷五。

        [17]文淵閣《四庫全書》經(jīng)部易類《周易注疏》卷十一。

        [18]文淵閣《四庫全書》經(jīng)部禮類禮記之屬《禮記注疏》卷二十二。

        [19]張政烺:《馬王堆帛書〈周易·系辭〉校讀》,《道家文化研究》第3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33頁注釋⑥、⑦。

        [20]廖名春:《論帛書〈系辭〉的學(xué)派性質(zhì)》,《哲學(xué)研究》1993年第7期。

        [21]文淵閣《四庫全書》經(jīng)部易類《周易注疏》卷十二。

        [22]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類書類《北堂書鈔》卷一百五十三。

        [23]文淵閣《四庫全書》史部正史類《史記》卷一百二十七、一百三十。

        [24]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雜家類雜說之屬《論衡》卷十二。

        [25]文淵閣《四庫全書》史部正史類《前漢書》卷三十。

        [26]文淵閣《四庫全書》經(jīng)部禮類周禮之屬《周禮注疏》卷二十四。

        [27]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雜家類雜學(xué)之屬《淮南鴻烈解》卷二十一。

        [28]李零:《中國方術(shù)考》(修訂本),東方出版社2000年版,第260-264頁。

        [29]朱謙之:《新輯本桓譚新論》,中華書局2009年版,第38頁。

        [30] 廖名春:《從先秦秦漢文獻(xiàn)論〈周易〉本經(jīng)的作者問題》,臺灣:《孔孟學(xué)報》第71期,1996年3月。

        (編校:章 敏)

        高级会所技师自拍视频在线| 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福利视频自拍偷拍视频| 日本系列中文字幕99| 99热爱久久99热爱九九热爱|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Ⅴ| 国产一级做a爱视频在线| 少妇人妻无奈的跪趴翘起| 国产丝袜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精品 | 按摩师玩弄少妇到高潮hd| 扒开美女内裤舔出白水| 少妇高潮流白浆在线观看| 俺也去色官网| 久久久国产精品五月天伊人| 日本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www| 色窝窝无码一区二区三区2022| 日韩成人高清不卡av| 欧美激欧美啪啪片| 日本老熟欧美老熟妇| 超级碰碰人妻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导航| 色www视频永久免费| 在线精品国内视频秒播| 北岛玲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www夜片内射视频在观看视频| 越南女子杂交内射bbwxz| 天天澡天天揉揉AV无码人妻斩| 日韩少妇人妻精品中文字幕| 东北少妇不带套对白| 1769国产精品短视频|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精品|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水蜜桃| 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网站|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草草| 天堂网日韩av在线播放一区| 精品三级av无码一区| 无码之国产精品网址蜜芽| 国产白浆一区二区三区佳柔| 亚洲va欧美va日韩va成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