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上博簡類楚辭作品與屈騷比較探析

        2014-04-29 00:00:00張世磊
        船山學刊 2014年2期

        摘 要: 《上博簡(七)》中的《凡物流形》與《上博簡(八)》中的《李頌》、《蘭賦》、《有皇將起》、《鶹鷅》五篇文獻,整理者將它們歸為楚辭類(體)作品。這幾篇文獻的釋文一出版,便引起了學者們的研究興趣,且多數研究者認為這幾篇文獻與屈原作品有著相似性關系。我們認為上博簡這五篇文獻與屈原作品比較,不論是從藝術表現形式,還是從內容上看,差異性遠大于相似性。相似性只表現在《李頌》與屈原《橘頌》的寫作形式和表現內容,及《凡物流形》前三章同《天問》的問句形式及內容上。

        關鍵詞: 上博簡;類楚辭作品;屈原作品;比較

        2011年5月《上海博物館藏戰(zhàn)國楚竹書(八)》出版,其中的四篇文獻——《李頌》、《蘭賦》、《有皇將起》、《鶹鷅》,整理者曹錦炎先生將它們歸為楚辭類(體)作品。在《上博簡(八)》出版之前,曹先生曾發(fā)表過關于這幾篇作品概要說明性的文章,即《文物》2010年第2期刊出的《上海博物館藏戰(zhàn)國竹書〈楚辭〉》,而且在這篇文章中還收有《上博簡(七)》中的一篇文獻《凡物流行》。曹先生認為“這五篇作品皆不見于今本《楚辭》,從體裁和句式看,也比今本各篇顯得更具原始性?!嘈胚@批早于屈原時代的楚辭資料的公布,必將對楚辭研究和中國文學史、先秦學術史、先秦思想史研究,起到積極作用”[1]。誠如曹先生言,隨著這五篇文章的釋讀面世,研究者從不同角度紛紛展開了研究。而就這幾篇文獻與屈原楚辭創(chuàng)作間的關系與比較的研究也出現了不少論作。

        一、上博簡類楚辭作品五篇與屈騷

        關系研究現狀 在上博簡五篇文獻中,《凡物流形》釋文出版早于其它四篇,對于它的研究也遠多于其它四篇。2008年《上海博物館戰(zhàn)國楚竹書(七)》出版,曹錦炎先生關于《凡物流形》的釋文面世,隨之學者們對《凡物流形》的研究便絡繹不絕地展開了。大致的研究脈絡為從文字釋文、篇章釋文到文本結構,再到內容、哲學思想觀念的研究。如2008年曹錦炎先生關于《凡物流形》的釋文出版后,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于2008年12月31日,刊發(fā)了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讀書會的《〈上博七·凡物流形〉重編釋文》(鄔可晶執(zhí)筆)及孔子2000網于2008年12月31日刊載的李銳先生的《〈凡物流形〉釋文新編(稿)》。他們的釋文與曹錦炎先生釋文比較,均做了不少改正。之后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武漢大學簡帛網、孔子2000網、山東大學簡帛研究網,又相繼刊出了關于《凡物流形》字句釋讀、文句編聯的文章,學者們的這些工作對進一步研究《凡物流形》的文本內容、思想、文藝特征無疑做了一種鋪墊,這其中《凡物流形》與屈原作品間的關系也開始有學者論及。

        關于《凡物流形》的篇章結構,整理者曹錦炎先生認為“全篇可分為兩大部分。前4章為第一部分,主要涉及自然規(guī)律,后5章為第二部分,主要涉及人事”[2]。而且他認為《凡物流形》是一篇有層次、有結構的長詩,和屈原《天問》最為相似,幾乎可稱得上姐妹篇。

        日本學者淺野裕一在《〈凡物流形〉的結構新解》一文中認為“《凡物流形》不是單一的文獻,而是本來完全不同的兩個文獻連接在一起的”[3]。 他將這兩個文獻命名為《問物》和《識一》。按照淺野裕一的劃分,我們對照《凡物流形》之文,大致是《問物》等同于《凡物流形》九章中的前三章,《識一》等同于其后六章,這和曹錦炎先生的劃分略有不同。此文之中,淺野裕一同樣論及到了《凡物流形》和屈原作品的關系,他說:“《問物》與《楚辭·天問》相同,全篇為采取‘有問無答’形式的楚賦。”[4]可見他也認識到了與《天問》的相似性。

        曹峰先生在其文《上博楚簡〈凡物流形〉的文本結構與思想特征》中也認為“《凡物流形》可以分為上下兩篇,上篇為前三章,重在提問,下篇為后六章,重在回答,上下兩篇是一個和諧的整體”[5]。這里曹峰先生的分法和淺野裕一的差不多,但他認為上下篇是一個整體,而不同于淺野裕一所說的是兩個不同的文獻。而且他同樣認為“前面三章,即只問不答,窮究自然、人事、鬼神存在之理的部分(與《天問》)有相似之處”[6]。

        湯漳平先生在其文《〈天問〉與上博簡〈凡物流形〉之比較》中,則比較詳細地探討了《凡物流形》與《天問》間的關系。對于《凡物流形》的結構,湯先生同曹峰先生的觀點一樣。就與《天問》的相似性言,湯先生認為有兩個方面,一是《凡物流形》第一部分從開頭便接連提出一系列問題,且問而不答,這與《天問》相同;二是湯先生認為“《凡物流形》篇用三分之一篇幅來提問,多及天地自然之事,后一部分則偏重于人事和治國之道,這方面應當也是和《天問》有共同之處的”[7]。而對于后六章,湯先生則認為“《凡物流形》與《天問》后半部分內容實在沒有可比之處”[8]??梢姕壬瑫r已指出了二者間的差異。

        《李頌》、《蘭賦》、《有皇將起》、《鶹鷅》四篇,因為在《上博簡(八)》出版后面世,加之哲理思想性不如《凡物流形》強,因此對于這幾篇文獻的研究到目前遠比不上《凡物流形》多。曹錦炎先生在文章《上海博物館藏戰(zhàn)國竹書〈楚辭〉》中一并介紹了這幾篇文章。就《李頌》,曹先生言“其與屈原作品及其所反映的思想,有異曲同工之妙”[9];就《蘭賦》,他說“遣詞用句之清麗,與屈原、宋玉作品相比,可以說并無遜色”[10];對于《有皇將起》,通過分析其句末雙音節(jié)語氣詞“含(今)可(兮)”及人稱代詞“余”之后,認為“這些對研究楚辭的形式和發(fā)展歷史很有幫助”。曹先生的這些論斷,可以說進一步論說了這幾篇作品同屈原楚辭之間的關系。這之后對于這幾篇文獻同屈原楚辭間關系的研究,要數《邯鄲學院學報》于2013年第3期同時刊出的四篇論文,即陳民鎮(zhèn)《上博簡(八)楚辭類作品與楚辭學的新認識——兼論出土文獻與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的關系》、鐘之順《上博簡(八)楚辭類作品與屈原賦詞類比較研究》、張彩華《上博簡(八)楚辭類作品草木意象初探——以〈李頌〉、〈蘭賦〉為中心》、萬德良和陳民鎮(zhèn)《上博簡〈李頌〉與〈楚辭·橘頌〉比較研究》。其中陳文認為“這四篇文獻展現了早期楚辭面貌”,對研究辭賦流變有重要價值;鐘文通過對上博簡楚辭與屈原賦實詞、虛詞的比較,認為上博簡楚辭體現出了楚地的語言特色;張文認為“上博簡第八冊所刊布的《李頌》、《蘭賦》等楚辭體文獻,展現了梧桐、蘭等草木意象,且寄寓作者的道德理想,實與屈原賦一脈相承”;萬陳文則從結構、句式、修辭、思想等方面論證了《李頌》與屈原《橘頌》之間的相近之處。

        應該說,研究者們均在一定程度上發(fā)現了上博簡五篇文獻與傳世屈原作品間的一些關系,肯定了這五篇文獻對研究楚辭學及先秦文學、思想所具有的價值,這是不錯的。但筆者認為就它們與屈原作品之間的關系還是應客觀冷靜地看待,不能憑感覺籠統(tǒng)地說二者有關系,有相似性。一些比較還應從細處著手,仔細來看。湯漳平先生在比較《凡物流形》與《天問》時不就指出二者間的很多不同嗎,因此我們應該既要看到其對于研究屈原及其作品所提供的文獻價值,又要看二者的不同,竊不能因是新出土文獻而盲目拉攏二者間的關系。首先來看二者間的相似性。

        二、上博簡類楚辭作品五篇和屈騷

        的相似性 翻看中國文學史,我們發(fā)現在楚地赫然矗立著一位偉大詩人屈原及其奇幻靡麗的作品屈騷,他們的出現似乎毫無征兆,于是學者們開始考究屈騷的淵源及屈原思想的淵源。應當承認,在屈騷之前,楚地少有文學作品可言。在溯源屈騷時,學者們也不過是拿出僅有的幾篇頗受爭議楚歌,諸如《越人歌》、《滄浪歌》、楚狂《鳳兮》,陸侃如、馮阮君在《中國詩史》論述“楚辭的起源”時,就提到這幾首楚歌[11];或是直接從屈原自己的作品《九歌》中來尋找端倪,如袁行霈主編的《中國文學史》(第一卷)在講述“屈原的生平和作品”時,認為“楚辭的直接淵源應是以《九歌》為代表的楚地民歌”[12],這種研究現象表明了屈騷之前楚地確實鮮有文學作品,甚或是連民間作品也沒有流傳。然而惶惶屈騷不可能空穴來風、無源之水,屈原在他那個時代定然見過許多楚地文學作品及文藝形式,只是限于歷史的各種原因,這些文獻沒有得到流傳。而今上博簡這五篇文獻的釋出面世,就很好地說明了在屈原之前①,楚地已存在較為成熟的文學作品,屈騷不是一種孤立的存在。但這不等于這五篇文獻和屈原創(chuàng)作有直接關系。筆者認為在這五篇作品中,和屈騷存在一定關系,對研究屈原及其創(chuàng)作存有一定價值的是《李頌》和《凡物流形》。

        對于《李頌》言,曹錦炎先生認為“其與屈原作品及其所反映的思想,有異曲同工之妙。很有可能,屈原正是從這些早期的楚辭作品中汲取豐富的營養(yǎng),以他的優(yōu)異才華,創(chuàng)作出一系列不朽的楚辭作品”[13]。對曹先生的這一看法,我們持部分認同,很明顯,在屈原的作品中,和《李頌》相似的,僅是《九章·橘頌》篇。這里我們也感嘆整理者眼光的敏銳,我們認為此二者間的相似更多是形式及表現手法上的相似。首先,二者句式相似,大致皆是四言,且每一句的后半句末用“兮”字,形式固定,如《李頌》“相吾官樹,桐且怡兮。斷外置中,眾木之紀兮”②,《橘頌》“后皇嘉樹,橘徠服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14]。其次,二者皆用韻,且用韻方式近似,大致每兩句用一韻。如下所示。

        《李頌》:

        相吾官樹,桐且怡兮。

        斷外置中,眾木之紀兮。(之部)

        寒冬之旨凔,燥其方落兮。

        鵬鳥之所集,俟時而作兮。(鐸部)

        木斯獨生,榛棘之間兮。

        亙植兼成,今欠其不還兮。(元部)

        …………………… [15]

        《橘頌》:

        后皇嘉樹,橘徠服兮。

        受命不遷,生南國兮。(職部)

        深固難徙,更壹志兮。

        綠葉素榮,紛其可喜兮。(之部)

        曾枝剡棘,圓果摶兮。

        青黃雜糅,文章爛兮。(元部)

        …………………… [16]

        第三,題材相類,皆是詠物詩,且都贊美了所詠之物的美好品質。《李頌》贊美梧桐的形象及其品質;《橘頌》贊頌了橘樹的形象及品質。而且二者文中還出現了相像的文句,如曹先生已指出的,《李頌》“深利終逗,夸其不貳兮”與《橘頌》“深固難徙,更壹志兮”;《李頌》“亂木曾枝”與《橘頌》“曾枝剡棘”。這些表明了在屈原之前,楚地已存在一種與《橘頌》相類似的詩歌形式,屈原或讀到過這類的詩歌,仿其形式及表現手法,創(chuàng)作出《橘頌》,這是一種很大的可能。這樣我們在研究《橘頌》時,就有了可上溯的源流,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著人們認為《橘頌》不類屈原其它作品而產生的對其真?zhèn)螁栴}的看法。

        《凡物流形》分甲、乙兩本,正如許多學者所見到的情況,甲本相對完整,乙本相對較殘。整理者曹錦炎先生的釋文出版后,一些學者又陸續(xù)給出了新的看法,對《凡物流形》的認識與曹先生也存在一些差異。曹先生在其文《上海博物館藏戰(zhàn)國竹書〈楚辭〉》中認為“《凡物流形》是一篇有層次,有結構的長詩,體裁、性質與之最為相似,幾乎可以稱為姐妹篇的,當屬我國古代偉大詩人屈原的不朽之作——《楚辭·天問》”[17]。不論之后學者們對此論斷認同程度如何,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學者們均不否認《凡物流形》與《天問》之間存在一定的相似性,筆者認為這種相似性的關系可以從文本形式和內容兩方面來談。

        現在對于整理者所認為“全篇有問無答,層次清晰,結構嚴密,步步深入,中心突出”[18]的論斷,多數學者予以否認。就結構言,筆者傾向認同曹峰、湯漳平等人的觀點,即《凡物流形》分為明顯的兩個部分,前三章全用問句結構,后六章非問句,而是闡理性的論說。

        從形式上來講,《凡物流形》前三章一連發(fā)四十余個問題,而且也都是有問無答,這在屈原之前是絕無僅有的。有論者舉《逸周書·周祝解》、《莊子·天運》、馬王堆帛書《十問》,說明已有典籍文獻資料中有連續(xù)發(fā)問現象的存在。我們通過對這三篇文獻查看,發(fā)現在這幾篇文章中問句的形式皆不超過十幾句,數量上比不過《凡物流形》,更不必說《天問》,而且從時間上看,這幾篇不一定早于《凡物流形》。這里我們主要談《凡物流形》與《天問》間的關系。就形式上講,二者確實有很大的相似之處,這對于研究屈原《天問》的詩體樣式無疑有積極的意義。以往學者對《天問》的“問式”文體淵源有著不同的看法,潘嘯龍先生認為“倘要考察《天問》形式的來源,恐怕倒與這種‘卜筮’中的貞問方式有關”[19],和殷商甲骨卜筮的貞問聯系起來;饒宗頤先生認為與世界各民族早期所流傳問句體的文獻有關[20]。我們認為《凡物流形》作為楚地出土文獻的出現,至少把這種問體形式的作品向前推進了一個時期,屈原創(chuàng)作《天問》對這樣的文獻創(chuàng)作形式有借鑒也不無可能。日本學者淺野裕一在其文《〈凡物流形〉的結構新解》中就認為“《問物》篇是苗族創(chuàng)世歌和《天問》之間的中間形態(tài)”[21]。

        從內容上來看,《凡物流形》前三章大致是對萬物形成原由及對自然地理現象的發(fā)問,如“凡物流形,奚得而成?流形成體,奚得而不死?”,“順天之道,吾奚以為首”,“水之東流,將何盈?日之始出,何故大而不炎?”,及“天孰高歟?地孰遠歟?孰為天?孰為地?”,“土奚得而平?水奚得而清?草木奚得而生?禽獸奚得而鳴?”等等,這與《天問》一開始所問之內容是相像的,同樣都涉及到了天地萬物的形成及自然地理現象成因問題。

        三、上博簡類楚辭五篇與屈騷間的差異

        盡管上博簡這五篇文獻出土于楚地,且都具有文學色彩,但和屈騷相比還是存在著較大差異。首先,從句式來看,上博簡五篇文獻皆以四言為主,如《李頌》、《蘭賦》為四言,《有皇將起》和《鶹鷅》雖伴有五言,但仍以四言為主,《凡物流形》主體也為四言。而屈騷中除《橘頌》、《天問》以四言為主外,《離騷》以六言為主,間或有七言,《九章》諸篇以六言為主,《九歌》中《東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河伯》諸篇以五言為主,《山鬼》、《國殤》則主要為六言,而且較之上博簡五篇,屈騷的句式要更整齊、穩(wěn)定。其次,從藝術表現形式上來看,在上博簡這幾篇文獻中,《蘭賦》是賦體,不妨先把它和同為賦體的屈原賦《卜居》、《漁父》做一下比較?!短m賦》詠蘭,其實是托物言志,整篇文章作者所采用的藝術形式主要是鋪陳直言的方法,列敘了“雨露不降”“日月失時”, 蘭“宅在幽中”的處境。贊美了其“旁時焉作”,“不失氏芳”的品質。之后作者通過把蘭與“螻蟻”、“蟲蛇”、“眾小”作比,對其又作了進一步的稱頌。結合文中所出現的“秉德”、“約儉”等詞語及體現出的待時思想看,這顯然是作者借樹立“蘭”的形象來言志。我們再看《卜居》、《漁父》,文中作者是通過“設為問答”“創(chuàng)構對話”的藝術形式,從主人公和他人的對話言語中,來展現自己不同流合污、堅貞不移之志。因此二者的藝術表現形式我們認為是不同的。《有皇將起》簡殘較多,文句不能很好的貫通,從整理者的釋文看其藝術表現形式更多的是直陳敘事,藝術表現手法較單一。《鶹鷅》一文簡殘更為嚴重,全文僅存幾十字,如整理者所言文章似采用的“起興”手法來說理。這和屈騷多用神話傳說,創(chuàng)構神境,接問神靈的藝術形式,顯然差異明顯。第三,從內容方面講,《李頌》是對梧桐的贊頌③,文中“斷外置中,眾木之紀兮”,“鳳鳥之所集,俟時而作兮”,“深利終逗,夸其不貳兮”,“豐華緟光,民之所好兮”,“違與他木,非與風兮”等句子皆是從正面著手,或用賦,或用比來直接稱頌梧桐,贊美其形象與品質。篇末一段“氏古圣人兼此,和物以李人情。人因是情,則樂其事,遠其情……。氏古圣人兼此……”,如曹錦炎先生言這段文字確實有評述的味道。由此很自然會使人想到《李頌》的寫作目的不單單是贊美梧桐,而是以描寫梧桐的品質來正人情,使人要效仿其精神與品質。所以其思想本質上當不是個體思想的體現,而是一個階級意志的體現,因此這與屈原寫《橘頌》抒發(fā)一己之情懷,有著明顯的不同,而與傳統(tǒng)中原教化思想相近。

        《蘭賦》首先敘述蘭的生長環(huán)境,天旱,不逢時,處幽中,但不失其芳。接著通過與螻蟻、蟲蛇、荑草作比,襯托蘭的謙簡、獨立、秉德之品質,及其待時而作的精神,這其實也是作者借蘭來抒發(fā)人之在時不利時,要保持獨立、謙卑、秉德的精神,以待時而為。在寫法和內容上,這和《荀子·賦篇》有一定的相似之處。《有皇將起》簡殘嚴重,其內因此不能完整相聯,曹錦炎先生認為“詩人系楚國上層知識分子,因擔任教育貴族子弟的保傅之職,有感而作”[22],綜觀全文,似有教育的意思,如“惠余教保子”,“思游于愛(仁)”,“有過而能改”,“莫不使修”等句均表現出教育思想。且這些內容更接近先秦儒家的教育思想?!耳V鷅》一文,簡殘更為嚴重,全文僅存四十余字,曹錦炎先生認為“本篇楚辭以‘鶹鷅’起興?!V鷅’即‘梟’或作‘流離’,見《詩·邶風·旄丘》:‘瑣兮尾兮,流離之子?!娨饬x本以鶹鷅少美長丑比喻衛(wèi)臣始有小善,終無成功(參看《說文》段玉裁注)。本篇謂鶹鷅‘欲衣而惡枲’,‘不織而欲衣’,詩人似為斥責不勞而獲的現象,所喻不同”[23]。限于簡殘嚴重,對《鶹鷅》內容的認識也只能僅此而已,但一個值得注意的點是,《鶹鷅》一篇以鶹鷅起興,內容及表現形式更多的與《詩經》中的一些篇章的內容及表現形式相仿,如《魏風》中的《伐檀》、《碩鼠》。

        由此我們不難發(fā)現,上博簡這四篇文獻所反映出的思想內容和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中原儒家思想是相似的,講究仁愛、修身、堅貞、勤勞。而在表現這些思想內容時,大都運用了傳統(tǒng)賦、比、興的表現手法,從正面做出敘述和描寫,合于儒家文藝美學原則,且文中皆“不語怪力亂神”,從中幾乎看不到“書楚語,作楚聲,紀楚地,名楚物”的楚辭風格。反觀屈騷,其內容充斥著大量的神人、神怪、神游、芳草巫祭物品等各種意象,以此展現自己的情感,別具特色。在思想上,也更多的是展現屈原一己之情感,一己之志,和上博簡這四篇有著明顯不同的。筆者認為從內容及形式上看,《李頌》等四篇文獻更像是上層貴族的文學作品,是統(tǒng)治階級的文藝形式,它們和屈原作品間的差異,也可看作是官方文藝形式與個體文藝形式間的差異。

        最后,我們再來看《凡物流形》,如上文所言,《凡物流形》前三章的形式及內容,和《天問》有相似性,但就整篇文章所反映的思想看,和屈騷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曹峰先生在其文章《上博楚簡〈凡物流形〉的文本結構與思想特征》中已經將《凡物流形》的思想特征論述得非常清晰。而且他認為“就思想而言,《凡物流形》沒有多少原創(chuàng)性的東西,大部分都是借來的”[24]。就后六章思想來源,曹峰先生又說:“與傳世文獻相對照,我們發(fā)現《老子》和《管子》四篇與《凡物流形》后六章的關系最為密切”[25]。從而認定《凡物流形》的思想本質乃黃老思想。通過仔細比對《凡物流形》后六章與《老子》、《管子》四篇之內容,筆者非常贊同曹峰先生的看法。《凡物流行》后六章在思想上確實與《老子》、《管子》四篇有極大的相似性。如《帛書老子校注》有“王本: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26],這與《凡物流形》第七章“是故有一,天下無不有;無一,天下亦無一有”。都在強調“一”的本源概念,這里的“一”實與“道”同。又同于《內業(yè)》“凡道,無根無莖,無葉無榮,萬物以生,萬物以成,命之曰道”[27]。但這里我們并不認同曹峰先生所說“《凡物流形》從《管子》四篇中汲取最重要、最根本的資源” [28]的論斷。因為從時間上來看,《管子》四篇并不早于《凡物流形》。李存山先生曾說:“我認為,《內業(yè)》等四篇‘綜合’了莊子、惠施、孟子等人思想的一些因素,這些因素如同幾個支流匯入了《內業(yè)》等四篇,這從思想發(fā)展的邏輯上說是合理的。相反,如果倒過來,使《內業(yè)》等四篇居于上游,而莊子、惠施、孟子等人都是從此上游汲取了思想泉源,那就人為地拔高了《內業(yè)》等四篇在哲學史上的地位,相應地也貶低了莊子、惠施、孟子等大哲學家的境界。……這幾位大哲學家不可能同時都看上了這四篇、都從這里去汲取思想泉源。我曾說:‘《管子》四篇作于莊子思想之后,受到莊子思想的重要影響,是毋庸置疑的?!盵29]這里依李存山先生之說,《管子》四篇作于莊子思想之后,按學界普遍觀點,莊子和屈原所處時代相仿,這樣《管子》四篇也就會略晚于屈原,這自然也就會在《凡物流形》之后,若說《凡物流形》思想汲取《管子》四篇之思想資源,顯然不合理。但不可抹滅的是二者思想確實有極大的相似性。若按李存山先生之說《管子》四篇受到莊子思想影響,似乎也可以借《凡物流形》的出現,來進一步探討楚地道家與齊學黃老間的關系。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出,《凡物流形》所表現出的思想與《天問》是不同的?!短靻枴繁举|上仍舊是一篇情文,前面對于天地、自然、鬼神之問是為后面社會人事歷史之問做鋪墊,所抒發(fā)的還是憂心國家、遭疏不得志的個人之情,誠如《天問》最后作者所說“悟過改更,我又何言”[30]?!短靻枴冯m然在客觀上表現出了道家宇宙生成論思想,但我們認為這不是屈原寫作《天問》的根本目的。

        綜合以上所論,上博簡五篇文獻與屈原作品相比較,其差異性還是很大的。甚至鮮有“楚語、楚聲、楚地、楚物”的楚辭特點,不論是在藝術表現形式、風格,還是在思想內容方面均和屈騷存在著差異;相似的地方也只是在《李頌》和屈原《橘頌》的寫作形式和表現內容,及《凡物流形》前三章同《天問》的問句形式及內容上。但不可否認的是,作為先秦楚地重要出土文獻,它們本身所具有的對于研究中國文學史、中國思想史的重要學術價值。褚斌杰先生在《中國古代文體概論》中稱:“屈原創(chuàng)造了楚辭這種文體,在中國詩歌史上完成了一次偉大的革創(chuàng)?!盵31]若以此為準,這幾篇文獻尚不可稱之為楚辭。但畢竟又是楚地出土的辭賦,所以在題目中我們姑且稱其為“類楚辭作品”,至于究竟這幾篇文獻是否能夠稱楚辭類,或看作楚辭體,等學界做進一步的研究吧。

        【 注 釋 】

        ①就上博簡的時間問題,李零先生認為“上博楚簡出于盜掘,……所記事件,最晚是楚簡王時(前431—前408)。估計墓葬年代,大約在前400—前300年之間。簡文抄寫年代當與郭店簡相近,估計也在戰(zhàn)國中期”。(李零著:《簡帛古書與學術源流》修訂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8年版,第354頁)。曹錦炎先生在其文《上海博物館藏戰(zhàn)國竹書〈楚辭〉》文中亦認為這幾篇文獻早于屈原作品。見本文參考文獻一所引之文。

        ②本文凡引類楚辭五篇文獻者,《李頌》、《蘭賦》、《有皇將起》、《鶹鷅》皆參看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zhàn)國楚竹書》(八),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斗参锪餍巍穭t參看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讀書會的《〈上博七·凡物流形〉重編釋文》(鄔可晶執(zhí)筆)。之后凡引此五篇文獻,皆不再標注。

        ③這里筆者同復旦讀書會觀點相同,《李頌》實為贊頌梧桐。

        【 參 考 文 獻 】

        [1][2][9][10][17][18]曹錦炎:《上海博物館藏戰(zhàn)國竹書〈楚辭〉》,《文物》2010年第2期。

        [3][4][21]淺野裕一:《〈凡物流形〉的結構新解》,武漢大學簡帛網,2009-02-02。

        [5][6][24][25][28]曹峰:《上博楚簡〈凡物流形〉的文本結構與思想特征》,《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1期。

        [7][8]湯漳平:《〈天問〉與上博簡〈凡物流形〉之比較》,《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12期。

        [11]陸侃如、馮阮君:《中國詩史》,山東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80-83頁。

        [12]袁行霈:《中國文學史》(第一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11頁。

        [13][22][23]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zhàn)國楚竹書》(八),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229、271、287頁。

        [14] [30]洪興祖:《楚辭補注》,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153、117頁。

        [15]萬德良、陳民鎮(zhèn):《上博簡〈李頌〉與〈楚辭·橘頌〉比較研究》,《邯鄲學院學報》2013年第3期。

        [16]王力:《王力文集》(第六卷),山東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第530頁。

        [19]潘嘯龍:《〈天問〉的淵源與藝術》,《中國社會科學》1988年第6期。

        [20]饒宗頤:《〈天問〉的文體源流》,《饒宗頤史學論著選》,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100-124頁。

        [26]高明撰:《新編諸子集成·帛書老子校注》,中華書局1996年版,第9頁。

        [27]陳鼓應:《管子四篇詮釋——稷下道家代表作解析》,商務印書館2006年版,第97頁。

        [29]李存山:《氣論與仁學》,中州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152-153頁。

        [31]褚斌杰:《中國古代文體概論》,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年版,第63-64頁。

        (編校:余學珍)

        日韩熟女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麻豆乱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免费久久久久久| 天堂av在线播放观看| 久草视频在线手机免费看 | 97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香蕉| 亚洲国产精品高清在线 | 最近中文字幕视频高清| 午夜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毛片精品一区二区二区三区| 中文人妻熟女乱又乱精品| 天美传媒精品1区2区3区| 日韩中文字幕久久久经典网 | 国产在线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囯产精品无码va一区二区| 少妇人妻偷人中文字幕| 99国产精品久久99久久久| 色多多a级毛片免费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丰满少妇av一区二区三区| 加勒比hezyo黑人专区| 97人人超碰国产精品最新o|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精品不卡| 亚洲1区第2区第3区在线播放| 日本做受120秒免费视频| 麻豆AⅤ无码不卡| 亚洲午夜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中文|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麦芽| 99国产精品丝袜久久久久| 精品久久人妻一区二区| 国产免码va在线观看免费| 比比资源先锋影音网| 美女被射视频在线观看91| 国产一区二区长腿丝袜高跟鞋| 特黄特色的大片观看免费视频|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毛片 | 91精品国产免费久久久久久青草| 亚洲天堂av在线观看免费| 在教室伦流澡到高潮hgl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