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語文教學過程實質就是一個師生對話的過程,“對話教學”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對話教學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的思維模式,促進了初中語文教學中新型師生關系的建立,進而實現高效課堂。
關鍵詞:對話;教學情境;教師引導
教學中師生是否經歷了一段雙向激發(fā)的愉悅交往過程是高效課堂構建的一個重要方面。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教學過程也是一個單向傳授知識的活動,教學中教師具有絕對的權威,學生只能服從,常常導致教師越是教學生越是不愿意學,要實現高效課堂就必須改變這種僵硬的師生關系,建立適應時代發(fā)展、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新型師生關系。對話教學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的思維模式。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對話是雙方共同參與、互相傾聽、互相接納的新型教學模式,這樣的教學模式才能更快地實現高效課堂。下面就初中語文教學中關注師生對話、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效率的策略加以探討。
一、設置教學情境,促使師生間產生“對話”
高效課堂的構建離不開一個“氣場”,這個“氣場”看似說不清楚,然而卻是一堂課所不能少的重要因素,它就是“情境”。情境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正如“什么樣的情境就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什么樣的思維、心理、人際空間”。如,通過創(chuàng)設開放的情境可以讓學生的思維活躍,還能促使學生個性的張揚,這樣的情境才能更有利于產生師生對話,促進師生對話的有效,讓師生共展生命魅力。因此,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一定的教學情境,實現高效課堂。如,學習《范進中舉》一文時,我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讓學生在表演中體會人物的特點,并引導學生對自身的體會進行討論,這樣開放的情境讓學生更加樂于去思考、去表達,張揚個性,強化了師生間的互動、對話,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進一步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二、耐心等待,耐心引領,適時引領
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多一些耐心,給學生多一些的時間去理解文本,充分與文本對話,這是師生對話的前提。因為沒有學生充分自主、個性化的閱讀,學生就不會產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那么師生間的對話就會缺乏基礎,那么對話的效果也不會很好。
當學生與文本充分對話后必然有自己獨特的閱讀見解,這時教師就必須學會“傾聽”,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心聲,這十分有利于讓學生積極思考,激起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必然會越來越真誠,學習興趣也會越來越濃厚。
尊重學生、善于傾聽是進行師生對話的前提,但是有效的對話關鍵在于傾聽的過程,對學生進行適時引領,對話中要能夠及時捕捉有價值的生成性話題,要善于因勢利導,抓住疑點、閃光點,通過師生對話,碰撞出思維、情感、智慧,讓學生從中獲得能力、方法和習慣,促使學生健康發(fā)展。
總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師生對話,在教學過程中師生間心潮相逐、情生情激情奔涌,呈現出精神的師生對話,實現高效語文課堂。
參考文獻:
程志華.對初中語文對話式教學的探討[J].高中生學習:師者,2013(3).
(作者單位 陜西省武功縣南仁初級中學)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