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審美—品讀”式教學,通過活躍生動、美感熏陶、具體直觀的教學方式,在學生觀看事物表象的同時,進一步感悟內(nèi)在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審美—品讀式教學,能夠讓文字書寫形式、表達方式、課堂氛圍、教學方法與師生互動更加直觀、簡單。
關鍵詞:審美—品讀;小學語文;教學模式
審美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對藝術作品與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事物進行認識與理解的過程,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是利用相關課件讓學生認識或者領悟祖國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chǎn)、語言藝術以及表達方式,從而培養(yǎng)學生感受美、鑒賞美的能力。
一、語文教學中的品讀和審美
1.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提升心境美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良好的教學情境能讓學生快速融入文章,在感悟文章思想感情的同時,和作品相通。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應該注重良好的情境,進而引導學生快速地描繪出和諧、輕松的心向。例如:在學習《牧童》這首詩時,通過描繪鄉(xiāng)村孩童無憂無慮的生活情境,闡述對自然生活狀態(tài)的向往。由于小學生心理與年齡限制,他們的認知與感悟能力不夠,所以對詩詞中的特殊情境很難把握。對于這種現(xiàn)象,老師應該努力為學生打造教學情境,此時通過用多媒體播放美麗的圖片以及悠揚的曲調,將學生帶到作者構建的世界中去,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與認識。
2.在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果缺乏審美性,課堂就會變得枯燥乏味。因此,在現(xiàn)代小學語文教學中,必須引導學生主動分析事物特征與聯(lián)系,尤其是人物分析。在人物形象分析中,應該從聯(lián)系的觀點出發(fā),將人物放在具體背景下讓學生解讀。在小學語文中,任何一個人物都會以社會為背景,也只有這樣才能強化人物與性格在學生中的心理烘托,進而得到作品中的內(nèi)在美。因此,在教學中,老師應該盡量生動地介紹寫作背景,在引導學生對人物以及文章進行解讀的過程中,讓學生在解讀文章的同時,感受文章中的內(nèi)在美。
另外,細節(jié)美也是語文教學應該注意的問題。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該認真重視標點符號、一句話甚至一個詞語,從細節(jié)把握中,讓作者與學生產(chǎn)生共鳴,從而對文章有更加深刻的理解。由于小學語文教學是一個不受空間與時間限制的過程,從課堂教學來看,它只是教學的一個細小部分。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外活動中,應該加強美育滲透,在增強課堂教學的同時,達到教學目標與質量要求。
二、審美—品讀式教學法的應用
1.引導學生品味語言
從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來看,大部分都將教學的中心放在思想感情的把握與理解上,這樣不僅淡化了語文本色,對培養(yǎng)學生審美品味也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從實際來看,每篇文章都是作者思想感情的濃縮。因此,在現(xiàn)代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必須注重精妙處的閃光點捕捉,在引導學生細細品味的同時,和作者產(chǎn)生心靈共鳴;在學生得到人文關懷的環(huán)境下,進一步強化學生對各種精品文章美的感知與體驗。
2.品讀詞句,感悟語言美
為了讓學生更加準確地品味小學語文教學特征,根據(jù)古詩詞語言引導學生對美的深層次感知與體驗。對于經(jīng)典的古代詩詞,不僅要體會文章畫面,更要引導學生抓住詩詞詩眼,感悟詩詞意境,同時讓學生體會語言、用詞的準確性與精煉性。例如:在《游子吟》中,我們可以抓住密密縫這幾個字引導學生進行聯(lián)想,如果你是游子,那你的母親會為你縫進一些什么?通過這種假設,學生自然就能領略那種母子情感,并且聯(lián)想到自己母親的關心與操勞。
“審美—品讀”式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具有重要作用,不管是美育,還是德育都有很大影響。因此,在教學中,老師應該活用教學方法,在優(yōu)化教學策略的同時,加強自身學習,提高語文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方衛(wèi)紅.探討“審美—品讀”式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學生之友:小學版,2012(4):62.
[21]張少萍.關于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讀寫算:教研版,2012(9):103.
(作者單位 四川省涼山州會東縣松坪鄉(xiāng)中心小學校)
編輯 王亞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