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語文教學的實踐性、社會性,力圖把“語文實踐活動”與“課文”并列為教學內容的一部分。綜合實踐活動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領域,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實施綜合實踐活動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教師應不斷挖掘、開發(fā)、利用無限的課程資源,給學生創(chuàng)造廣闊的,自由生長的空間,培養(yǎng)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斷完善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和人格修養(yǎng)。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特別強調教師的主導、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工作中,筆者不斷探索,虛心向有經(jīng)驗的教師請教,嘗試著上好語文綜合實踐課。小學語文綜合實踐課有以下幾個側重點:
一、語文綜合實踐課應注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寓教于樂,啟智于趣,是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注意特征。語文綜合實踐課的形式新穎多樣,才能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自覺投入,從而在活動中主動感受、體會和理解?;顒又薪處熞骖櫲w學生,使不同層面的學生都能各展所長,各有所得,從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這樣孩子們便會以更高的熱情參與到活動中來。
此外,在活動中教師要能充分發(fā)掘綜合活動的資源,更好的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生活是綜合實踐活動的活水之源,真情是綜合實踐活動的生命所在,對學生而言,只有經(jīng)過生活的體驗,才能有感而發(fā)、有為而作。由此,我們要切實關注孩子們的生命軌跡,把學生的精彩生活融入到綜合實踐活動之中,讓學生自由地、自主地、自發(fā)地,用自己的心靈去探尋綜合活動之源,以積極的心態(tài)去參與活動,展示他們的生命活動,還學生一個原生態(tài)的自我。我利用我校內外得天獨厚的自然環(huán)境,把學生帶到大自然中去學習。先讓學生自行找合作的小伙伴,再講清楚在活動中必須注意的事項和要完成的學習任務,接下來就帶領學生開始尋找了解小蝸牛的活動。草叢中、大樹下、小池塘旁都有同學們忙碌的身影:他們有時彎腰尋找,有時低聲交流,有時認真思考、分析判斷,有的還認真地做著記錄……一個個十足的小昆蟲學家樣子。之后,我再組織大家坐在草地上匯報各小組的觀察結果。在這樣輕松的氛圍中,學生大膽質疑、各抒己見,個個興趣盎然,收獲豐碩。
二、語文綜合實踐課應以學生的實踐和經(jīng)驗為基礎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一種基于實踐的學習,它以學生的實踐和經(jīng)驗為基礎,提倡親歷親為,強調通過經(jīng)歷來獲得體驗,運用多種學習方式,增強學生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的整體認識,發(fā)展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社會責任等良好的情感和價值觀。綜合實踐活動以活動為主要開展形式。強調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動手去做,讓學生在各種活動中獲得實際的真實感受。比如我在講《有趣的葉子》一課時,就讓學生利用雙休日走出課堂,走進大自然,自己去采集各種植物葉子進行感性認識,再通過采訪調查發(fā)現(xiàn)問題,積極探索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并通過各種方式搜集資料、篩選材料、得出結論,使他們有一種成功的自豪感。這種內心的感受是學生形成認識、轉化行為能力的原動力,也是他們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健康發(fā)展的基礎。在課程的指定領域中,研究學習突出讓學生親自參與科學探究活動,體驗科學活動的艱辛與愉悅。著重讓學生與日常生活和社會實踐直接接觸,更多更深刻地去了解和體悟科學,把科學知識加以融合并與日常生活密切聯(lián)系起來。同時開發(fā)和利用課程資源,使學生滿懷興趣而又比較便利地投入到各種實踐活動中。通過多種途徑為學生提供具體的現(xiàn)實情境,讓學生走出課堂,置身于廣闊的大自然和豐富的社會生活中。通過親身經(jīng)歷、實際操作與活動來獲得豐富的經(jīng)驗。在具體的活動方式下,盡量采用參觀、實驗、調查等方式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此外,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我們應充分關注學生的生活實際,注重挖掘學生身邊的具有生命力的資源,給學生營造一個開放的學習空間,讓學生對自我、對自然、對社會有初步的了解和認識,從而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三、語文綜合實踐課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開展語文實踐活動課不同于一般形式的活動課,它是以學習和應用語言知識,形成語言能力為主要目標。因此開展語文實踐活動課就應該注意語文的學科性,即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綜合訓練,這四方面的能力既相對獨立,各有訓練重點,又相互聯(lián)系,只有全面協(xié)調語文聽、說、讀、寫的訓練,才能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眾所周知,語文的“聽說讀寫”四大能力中,“聽”位居之首,可見聽的重要性。放眼社會生活,傾聽能力的運用非常廣泛,大到聽報告、聽廣播、聽音樂,小到日常交流對話,時時處處都需要傾聽。傾聽的能力不是天生得來的,需要后天的培養(yǎng)和訓練。小學生的特點是好動,表現(xiàn)欲強,絕大部分學生喜歡別人聽自己說,而沒有耐性去聽別人說,甚至認為別人說的都不對,只有自己說的才是對的。因而就不在乎別人說什么怎么說,只關注自己有沒有機會發(fā)言。針對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我在實踐活動中經(jīng)常結合教學內容、生活實際和名人故事,引導學生認識到“傾聽”在學習、生活和交往的重要性,提高“傾聽”的自覺性。此外,口語交際對我們來說非常熟悉,在生活生產(chǎn)中、工作中無時不存在著。在實踐課上,我特別注重鼓勵學生、表揚學生,讓他們知道自己很不錯、很棒,使自己充滿信心,這樣,便會更好地激起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愿意與人交流。在讀寫這兩個環(huán)節(jié)上,我比較重視讓孩子們多讀課外書,從中收集積累好詞好句,在活動課中展示給同學們,并且能談談自己讀書的收獲。孩子們?yōu)榱四茉谡n堂上很好的表現(xiàn)自己,會做好充分的準備,這樣不少學生的讀寫能力就得到了鍛煉。
四、語文綜合實踐課應關注學生實踐的過程
綜合實踐活動要重過程,而非結果。綜合實踐活動的真正主體是學生,我們必須千方百計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各種有利于實踐的環(huán)境,要關注實踐的結果,但不要很在乎學生最后“作品”、“成果”的質量的高低,我們更應關注的是我們的學生實踐了沒有,我們的學生經(jīng)歷了沒有;我們的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問題,他又是如何想方設法地解決問題的;我們的學生在實踐中獲得了何種體驗;我們的學生在實踐中是怎樣與他人交往和合作的;我們的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是否產(chǎn)生了個性化的創(chuàng)造性表現(xiàn),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現(xiàn)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以學生的經(jīng)驗與生活為核心的實踐課程。在實施過程中,我們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開展研究活動時會遇到哪些困難,會提出哪些問題,需要怎樣的幫助,需要怎樣的指點……針對這些提供信息、啟發(fā)思路、補充知識、介紹方法和線索,引導學生探索和創(chuàng)新,而不是將學生的研究引向結論,往往很多教師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將自己的主觀經(jīng)驗和已有經(jīng)驗,強加給學生,這是我們教師在活動過程中最要注意的一點。學生的研究活動可以是多種結論,也可能是沒有結論的,也可能隨著研究的深入而發(fā)生變化的,我們必須把活動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一系列的活動中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從而發(fā)展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五、語文綜合實踐課重在實踐和應用
小學語文教學在讓學生掌握祖國寓言文字的同時,還要幫助他們擴展知識,發(fā)展思維,認識世界,認識自然。這就要求語文教學活動應該同生活實際相結合,聯(lián)系生活實際學語文,用語文。例如,我在上《宿新市徐公店》這首古詩時,由于我們的校外就是田野,此時正值春季油菜花開的季節(jié),剛好映襯了書中的詩句。我就把孩子們帶到田野里,當他們看到遍地金黃色的油菜花,還有幾只美麗的蝴蝶在花叢中飛舞,顯得特別高興。我就適時問孩子們:“如果這些蝴蝶落在油菜花上,你們能發(fā)現(xiàn)它們嗎?”孩子們異口同聲地回答不能。于是我就有感情地朗誦了詩句中的名句:“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蔽覇枺骸罢l能跟老師說說這兩句詩是什么意思?”孩子們爭先恐后地說了起來。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學生們背會了這首詩,而且弄透了詩的意思。在活動中學生開開心心的不但學到了新知識,而且欣賞了美景,寫春天的美景的習作也有了素材,不少學生在作文中把由遍地油菜花想到的“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的詩句也寫進了作文里。
語文是母語教學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此,要借助綜合實踐這一教學形式,讓學生走向自然,走入社會,在實踐中學習和運用語言文字。
六、語文綜合實踐課應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學生是活動的主人,是設計者、實踐者、體驗者、發(fā)展對象和評價者,要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自主實踐,主動探究,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我們積極引導學生面向生活,從日常生活中選取要探究的問題或課題,設計研究方案,實施研究過程,組織、幫助學生通過游覽、考察、訪問、探究等活動,豐富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經(jīng)驗,形成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培養(yǎng)學生收集、分析、整理信息,解決問題及欣賞、創(chuàng)造、實踐和創(chuàng)新能力,養(yǎng)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品質。如:在對家鄉(xiāng)環(huán)境進行調查分析的基礎上,圍繞“我是環(huán)保小衛(wèi)士”、“我為環(huán)保獻一計”等主題,通過查閱資料、上網(wǎng)搜索、請教專家等形式,積極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增長環(huán)保知識,增強環(huán)保意識。認真撰寫環(huán)保小提案,征集環(huán)境保護金點子,向班級同學發(fā)放環(huán)保小袋,用攝影攝像記錄身邊的環(huán)保文明行為。開展“環(huán)境保護宣傳周”、“我為家鄉(xiāng)添新綠”、“清清河水靜靜流”等綜合實踐活動,以實際行動為家鄉(xiāng)添上一點綠色,用實際行動宣傳教育帶動全體少年兒童共同關注環(huán)境保護,共同關注家鄉(xiāng)建設。 轉貼于 中國論
七、語文綜合實踐課應對學生滲透德育教育
中國作為享有“禮儀之邦”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作為這一偉大國家的公民我甚為榮幸,尤其以傳承這一榮耀身份的人民教師我猶為自豪而又感覺身負重任!而實現(xiàn)這一偉大光榮傳承的離不開我們的綜合實踐課程的開展與重視,實踐課中對小學生進行“文明禮儀的養(yǎng)成教育”至關重要。每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我都會選取一個能讓學生“眼睛一亮”的主題,這個主題越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學生越會在活動沒有開始之前便“蠢蠢欲動”,這樣才會使課堂活動之外的真正探究因這份心動而更加豐富多彩。再采取趁熱打鐵的功效對學生提出要求明確、具體、詳細的文明禮儀常規(guī)!由于接觸的都是祖國的小花朵們,他們的好強性格在一定程度上會越比越勇,因此在會議上表揚個別學生的好人好事,其他小朋友則會暗自較勁“我也行”。其次我率先做到文明禮儀的高要求。新的課程會遇到新的問題,我們不能熟視無睹,也不能任其自然。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小學,孩子們吃住都在學校,在上完早操回班途中,體委看見一樓的自來水呈開啟狀態(tài),仍然往前走熟視無睹的態(tài)度令我氣憤,但是看著他們的稚嫩的表情我大步走在路隊前面把水龍頭關了,頓時體委臉紅了,舉手承認自己的錯誤了,這讓其他孩子們也注意到自己的言行,知道要節(jié)約水電。我們堅信身教重于言教,作為人民教師我們要帶頭發(fā)揚傳統(tǒng)美德,這也是給孩子們上的最好最生動的德育教育實踐課。
(作者單位:襄陽市高新區(qū)劉集辦事處明德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