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運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對大強度運動訓練后人體營養(yǎng)供給的狀況進行分析研究,旨在使人們在大強度運動后能及時的補充營養(yǎng),縮減運動損傷,同時挖掘運動員的最大潛能,延長運動壽命。
關鍵詞:大強度運動;營養(yǎng);生理學分析
1 研究方法
1.1 文獻資料法
通過到圖書館、網(wǎng)上搜索等各種渠道收集、獲取與本課題相關的各種資料,為撰寫本課題提供理論基礎。
1.2 邏輯分析法
通過邏輯分析, 對運動員大強度運動后營養(yǎng)供給進行生理學分析。
2 免疫抑制的營養(yǎng)調理
大強度運動會出現(xiàn)免疫低下期表現(xiàn)為對疾病的易感率升高,雖然這個低下期會持續(xù)3-72小時不等,但是在這一免疫低下期,各種細菌、病毒等病原體極易進入人體并導致疾病發(fā)生。為了使運動員在承受最大負荷的同時也保持身體的健康,更好的挖掘出他們最大的潛能,延長他們的運動壽命,人們也采取了相應的營養(yǎng)措施。
2.1 補充抗氧化物
大強度運動自由基增多再加上之后出現(xiàn)的低免疫期,抗氧化物的補充更是顯得更加重要。服用一些抗氧化物如維生素。維生素是通過構成輔酶成分或某一種激素的前體,實現(xiàn)對體內代謝的調節(jié)作用。運動員由于運動時體內代謝加強,對維生素的需要量較多,而大強度運動時會發(fā)生維生素缺乏,幾乎所有的維生素不足都將削弱免疫機能:維生素A缺乏會引起胸腺淋巴細胞減少,淋巴細胞對各種致有絲分裂因子的反應減低,增加感染的敏感性;維生素C缺乏會影響吞噬細胞游走和殺傷功能并且維生素C作為抗氧化劑,在淋巴細胞中濃度高,在感染和吞噬過程中消耗迅速,維生素C在免疫監(jiān)視方面有重要作用;吡哆醇缺乏會使動物的細胞和體液免疫減低,淋巴樣組織萎縮,削弱DNA和蛋白質合成。β-胡蘿卜素在一定程度上對活性氧有解毒作用,隨著運動員每日能耗量的提高必須增加β-胡蘿卜素的攝入量。因此,補充抗氧化物不僅有利于調理免疫機能,而且有助于促進疲勞的消除和身體機能的恢復。
2.2 補充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鐵、鋅,硒等具有保護細胞膜并促進身體機能恢復的作用。
Fe是人體必須的微量元素,當Fe不足時,自然殺傷細胞活性減弱,淋巴細胞對促細胞分裂劑的應答降低,免疫組織萎縮。鋅和硒在維持免疫機能中也起著重要的作用。硒對機體免疫功能有多方面的影響,如非特異性免疫、特異的體液和細胞介導的免疫應答。硒是免疫應答的調節(jié)劑,能增強和恢復機體防御效應。體內鋅的含量完全適合是免疫系統(tǒng)正常功能不可缺少的條件之一,鋅的不足伴隨著有淋巴組織塊的顯著減少,特別是胸腺。由表1可知,在動物的肝臟中和豆制品食物中鐵的含量還是比較豐富的,而鋅的食物來源很穩(wěn)定卻是比較的少,主要是蔬菜水果,而在動物的肝臟中硒的含量是非常豐富的。[4]
2.3 補充谷氨酰胺
以往人們認為免疫系統(tǒng)的細胞主要依靠葡萄糖作為能量代謝的底物。近年來發(fā)現(xiàn)谷氨酰胺是巨噬細胞和淋巴細胞重要的能源,這些細胞含有非常豐富的谷酰胺代謝的關鍵酶。[3]
在靜息狀態(tài)免疫系統(tǒng)的細胞對谷氨酰胺利用率就相當高,隨著運動量的增加細胞對谷氨酰胺的需求必然持續(xù)增多這樣才能適合免疫系統(tǒng)的要求,而這在相當大的程度上依賴血漿谷氨酰胺的濃度。一旦血漿谷氨酰胺的濃度低于正常生理水平以下,將影響淋巴細胞的增殖、巨噬細胞的吞噬作用、抗體的合成、DNA的合成、蛋白質的合成以及IL—1和IL—2的生成。大強度運動后期糖元儲備的下降,氨基酸供能的增加,使谷氨酰胺合成受到限制以及谷氨酰胺主要用于糖異生作用的前體以維持血糖不致于過分下降,不能滿足免疫細胞的需要,因此谷氨酰胺的缺乏可能是激烈運動對機體免疫機能產生抑制的原因。[6]
除此之外,大強度運動后運動員還可以補充糖提高免疫機能。糖在體能代謝時耗氧少、功能塊,它不僅是人體主要的熱源物質當它與蛋白質一起攝入體內時糖可以增加體內ATP的形成,有助于蛋白質的合成和氨基酸的活化,使氨在體內增加還可以與蛋白質結合糖蛋白,保持蛋白質在肝臟內的儲存。而且糖的來源也很廣泛,各種糧食、莖類植物都含有大量的淀粉與少量的單糖與多糖,食糖中的蔗糖與麥芽糖等也是它的重要來源。
3 結論與建議
運動員大強度運動后,由于會出現(xiàn)免疫低下期所以要盡量的進行營養(yǎng)調理,補充相關營養(yǎng)物質能提高免疫機能,從而可以挖掘運動員的最大潛能,延長運動壽命。
參考文獻
[1] 張鈞等.運動營養(yǎng)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
[2] 朱紅華等.谷氨酰胺對運動和免疫的影響[J].廣東: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1(3)
[3] 王啟龍等.谷氨酰胺與運動和免疫的關系研究進展[J].遼寧:遼寧體育科技2009(6)
作者簡介:
張曉靖,女,漢族(1988.12~),山東昌邑人,濰坊工程職業(yè)學院助理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