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針對中職《計算機基礎與應用》課教學存在的問題,論述了目標教學法的內涵、特點及其在計算機基礎學科教學中的運用,取得了預期的成效,為本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提供了新的途徑。
關鍵詞:目標教學法;《計算機基礎與應用》課教學;運用
一、目標教學法的內涵及特點
這里所說的目標教學法是指在中職《計算機基礎與應用》課教學中,教師根據(jù)本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教材與學生實際,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這根主線實施課堂教學的一種方法。在實施過程中,教師必須以教學目標為導向,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為引線,以激勵學生共同為實現(xiàn)教學目標而努力展開一系列教學活動。在本課程中運用目標教學法,可為學生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提供較廣闊的空間,也可為學生因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而獲得成功所帶來的喜悅,也可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更加努力地學習。
其特點是有明確的目的性、互動性、實用性。它要求教師在授課前須領會大綱精神,深入鉆研教材,明確各單元知識點所要達到的目標。并將單元學習目標預先告知學生,讓學生做好準備;在教學中,教師應一步步引導學生向目標努力,在實現(xiàn)學習目標后師生共同反思、總結,以便鞏固提高。
二、中職《計算機基礎與應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法傳統(tǒng) 手段單一
《計算機基礎與應用》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如有條件的話應在機房上課比較合適。但調查發(fā)現(xiàn),有些學校的該專業(yè)教師仍在教室上課。教師仍然使用傳統(tǒng)的教法: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本教材,從頭到尾教師一人唱“獨腳戲”。教師講得口干舌燥、頭頭是道;學生聽得昏昏欲睡,不知所云。
有的計算機教師為便于完成教學任務通常使用powerpoint課件,再加實例演示教學方式。盡管這種方式比起黑板書寫無論從信息容量還是字跡的清晰度等都有很大的提高,而且直觀形象??墒撬皇墙處熞粋€人的事,缺乏師生間的交流與互動,更缺乏學生間的協(xié)作與學生個體的自主學習,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基礎薄弱 差異較大
中職生多數(shù)為中考落榜生,有的是社會青年。他們的計算機基礎總體比較薄弱,且程度參差不齊。在城市長大的孩子有的能比較熟練地使用計算機,在農村長大的孩子因為條件關系有的從未接觸過計算機,有的學生學習目標不明,有的學生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面對這樣的學生,如果采取單一或者“一刀切”的教法怎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三)講究系統(tǒng) 缺乏特點
有的計算機教師沒用有深入鉆研教材,缺乏對教材特點的把握,習慣于傳統(tǒng)的教學;往往從計算機的起源、產生、發(fā)展、作用、意義、構造、編程語言、使用方法等作較系統(tǒng)的講解,使學生如霧里看花,不知所云,產生緊張感和恐懼感,有的甚至不敢接觸計算機,唯恐出現(xiàn)問題。有的教師沒有針對教材特點與學生實際,致使教學效果低下。實際上,中職《計算機基礎與應用》教程在編排體例上模塊化很明顯,如計算機基礎知識、操作系統(tǒng)Windows、文字圖標處理Word、電子表格處理Excel、演示文稿PowerPoint等。教學中應因材施教,大膽選取對學生有實用價值的知識,選取學生易學、想學、能學好的知識模塊。這樣教學效果會好一些。
三、目標教學法在中職《計算機基礎與應用》中的運用
(一)研究教材確立教學目標
中職計算機教師在運用目標教學法時應首先確立目標,包括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學期教學目標、模塊教學目標、項目教學目標等。目標的確立應根據(jù)教材實際、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尤其要根據(jù)學生對本學科學習的認知規(guī)律。譬如“Word的基本操作”這一模塊的教學。其教學目標的確立必須針對這一模塊的實際情況,教師須深入鉆研本模塊的內容、特點、操作事項、注意問題,學生學習的重點和難點等。然后設計教學目標如下:
1.明確Word窗口的功能,學會進入、退出Word窗口的操作方法。
2.了解 Word窗口的命令,懂得常用工具欄的名稱、按鈕使用方法。
3.知道Word文字處理功能,學會在Word中輸入文字、新建文檔及文件保存等操作法。
4. 訓練鍵盤操作技能,使學生逐漸達到心手合一的要求。
5.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互相學習、交流,取長補短,分享成功的快樂。
6.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創(chuàng)新精神,敢于大膽提出能提高文字落實速度、質量的好建議好想法等。
(二)研究學生組織實施教學目標
確立教學目標后,還須研究學生并組織實施教學目標。研究學生是指你設計的教學目標是否符合學生的身心實際,是否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是否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學習基礎、接受能力等。如同樣以“Word的基本操作”這一模塊的教學為例,當確定了這一模塊的學習目標之后,你該采用什么樣的方法去教呢?是自主學習法還是引導點撥法。筆者的教法是:
1. 打開Word窗口,首先引導學生認識Word快捷方式“W”圖標。
2. 演示啟動Word窗口的兩種方法。
(1)點擊“開始”按鈕、指向“程序(p)”、單擊“MicrosoftWord”即可出現(xiàn)Word窗口。
(2)直接雙擊桌面上的快捷方式“W”圖標,同樣也可以啟動“Word”窗口。
3.認識Word窗口。
注意Word窗口和Windows的應用程序窗口的區(qū)別,記住相關名稱。要求學生自學去認識Word窗口的組成,并完成教材所要求的練習。
4.新建Word文檔。
教師示范新建Word文檔的兩種方法:使用菜單新建文檔;使用工具欄按鈕新建文檔。
5.在新建文檔中輸入文字。
學會幾種常用的文字輸入法,用你最喜歡的方法快速正確的輸入(當然,這有個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必須掌握一至兩種輸入法,平時要抓緊練習,達到規(guī)定的要求。當一段文字輸入完畢,要按一下回車,表示一個自然段的結束。
6.保存文檔。
指導學生在完成文字輸入并保存文檔后,需給其一個文件名,將該文件保存在文件夾“我的文檔”中,讓學生嘗試用兩種方法保存文檔,看看會有什么情況出現(xiàn)。
學生在比較中掌握保存文檔正確操作法。完成從理論到實際的運用,實現(xiàn)從知識到實踐的遷移。
7.退出Word窗口。
如何退出Word窗口呢?假如當你還未保存文檔,窗口出現(xiàn)一條人性化的對話框,你又該如何操作呢?教師點名正確的操作法是:選擇“是Y”進行重新保存或另存為;選擇“否N”直接刪除文件。應選擇正確的操作法,以免操作失誤造成文件丟失。
至此,本模塊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及情感目標基本達到。
(三)反思總結評價目標實現(xiàn)情況
教學目標達到?jīng)]有,達到什么程度,怎樣改進,采取什么措施等都有必要進行反思總結與評價。比如上面“Word的基本操作”這一模塊的教學可從以下方面反思與總結:
一是反思本模塊的教學定位是否正確。目標定得怎樣,過高了還是過低了;教學內容過多了還是過少了;教學速度過快了還是過慢了等。
二是反思本模塊的教學設計。教學進程和效果與教學設計的意圖是否一致。
三是反思本模塊的教學效果。本教學是否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學生的行為是否產生了預期的變化?包括對本模塊的教學檢查了沒有。應逐個檢查學生對這一模塊的操作情況,雖然時間較費,但做與不做效果大不相同。檢查時間可放在課中、課后及下一節(jié)課前。
四是反思教學方法是否得當,以便及時調整。
五是反思是否顧及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你主動詢問及幫教了沒有;或者有否叫優(yōu)秀的學生幫助。
六是是否與學生溝通傾聽了學生的反應,對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分析了沒有,合理的、正確的采納了沒有等。
參考文獻
[1] 楊秀偉.項目教學法在中專計算機教學中應用探討[J].祖國 教育 教育版,2013.05.
[2] 胡小燦,魏建.新課程視野下中職《計算機應用技術》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家教世界,2013.10.
[3] 李雁飛.“任務驅動”法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應用[J].長治學院學報,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