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眾所周知,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不能獨立于文化學習之外而存在的。在英語教學中,教師不能只單純注意語言教學,而要培養(yǎng)學生強烈的文化意識,以期實現(xiàn)英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 高職英語 教學
作者簡介:趙江涌,男,1978年01月出生,河北省鹿泉市人。石家莊職業(yè)技術學院公共外語部講師,碩士。主研方向:職業(yè)教育、英語教學法。
美國著名語言學家Spair曾說:“語言有一個環(huán)境,語言不能脫離文化而存在?!闭Z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的發(fā)展能夠推動和促進語言的發(fā)展。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運用語言達到交際的目的。因此,外語教學中應該認識到對學生進行文化滲透的重要性。
一、跨文化交際的概念
跨文化交際(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指本族語者與非本族語者之間的交際,也指任何在語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異的人們之間的交際。語言與文化互相影響.互相作用。學習一門外語不僅要掌握語音、語法、詞匯和習語,而且要知道說這種語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觀察世界??缥幕浑H能力就是針對文化沖突提出來的,它是一種在理解、掌握外國文化知識與交際技能的基礎上,靈活處理跨文化交際中出現(xiàn)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跨文化交際對高職英語教學的意義
中西方在宗教信仰、思維方式、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價值觀、日常用語等方面的差異有很多,高職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可以將這些作為教學話題,引導學生進行比較、討論。在語言層面,英漢隸屬兩種不同的語系,在思維方式和語言構成方面有著很大不同。英語屬印歐語系,擅長用抽象的概念表達具體的事物,在語言表達上多用名詞,敘述呈靜態(tài);漢語屬漢藏語系,更注重用具體形象的方法或詞語來表達抽象的概念。
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我們不但要培養(yǎng)學生使用英語的能力,更要培養(yǎng)學生具備跨文化交際的能力。為克服由于中西方文化差異帶來的交際障礙,英語教師應當加強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差異教學,設置情景,讓學生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我們可以以對時間的理解為例來看一下不同文化下的時間理解:
(1)美國:Time is money;
(2)西班牙:跑得快死得快;
(3)巴西:五點時他會說正好2:14;
(4)埃塞俄比亞:如果等得太久,雞蛋也會走路;
通過以上中西文化差異的對比,我們不難看出看出:語言與文化關系十分密切,離開特定背景的語言是不存在的,要想真正掌握一門語言,必須了解產(chǎn)生使用該語言的特定文化背景。明確這些道理對高職英語教師和學生來講意義重大。
三、高職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1、重語言知識傳授,輕交際能力培養(yǎng)
高職教育的目標是培養(yǎng)具有實際操作能力的人才,強調(diào)“以實用為主”的教學思想。但是,我國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卻忽略了這一點。從而導致學生缺乏跨文化交際意識和對西方國家文化知識的了解,造成無可避免的交際失誤。在現(xiàn)實教學過程當中,許多老師對英語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認識不足,片面重視理論教學,忽視對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
2、教材建設單一,課程設置千篇一律
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大眾化帶來的是高校招生規(guī)模的急速擴大,導致了高校教師數(shù)量、設備資源的增長比例不能同步實現(xiàn),制約了教改的步伐。課程設置千篇一律,使得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創(chuàng)新能力的差異性不能夠做到有的放矢,有效開發(fā)和培養(yǎng)。沒有條件顧及到不同類型、不同層次、不同需求學生的特點。與此同時,教材內(nèi)容沒有高職特色,而是以本科院校為藍本,導致了教與學兩張皮,專業(yè)結合不深,缺乏高職特色。
四、跨文化交際對高職英語教學的啟示
Brown(1987)認為,語言學習者失敗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是沒有把文化學習與語言有效地相結合。中西方文化的較大差異,是中國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障礙。英語教師應該多角度進行中西文化比較,把中西方文化差異滲透到英語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
1、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
作為老師,應當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培養(yǎng)能夠適應市場發(fā)展的人才。作為一門交流的工具,英語的主要功能是讓人們掌握英語技能,因此應該從跨文化交際的角度來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滿足職業(yè)崗位的需求。
2、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
在教學過程當中,為了避免單調(diào)乏味,教師首先應該在教學過程中精心設計教學情景,采用聽說結合、演說結合等多種形式,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促進學生的思維活動,挖掘?qū)W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其次還應該多方位設計各種問題,引導學生全方位、多角度地分析、理解教材,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最后還要注意開展各種實踐活動,給學生更多自主學習、探索學習的空間,通過英語第二課堂活動讓他們在多彩的生活中,去體驗英語,享受英語給大家?guī)淼臉啡?。教師要設計師生互動環(huán)節(jié),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讓學生真正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作用。
3、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本著公共英語教學為專業(yè)服務的理念,明確高職英語教學的特點,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將英語基礎知識與專業(yè)有機結合,形成“基礎英語+行業(yè)英語入門+專業(yè)英語”的格局,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素養(yǎng)與英語應用能力,為學生優(yōu)質(zhì)就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和終身學習奠定基礎。在英語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多媒體設備如語音教室、網(wǎng)絡教學平臺等來營造真實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增強視覺效果,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形象思維的能力,增強學生“人機互動”、“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還可以通過一些第二課堂如:英語角、英語沙龍、技能大賽等,為學生打造輕松、活潑、生動的學習環(huán)境。
總之,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意識到文化背景知識滲透的重要性,在傳授語言知識的同時,要高度重視目的語國家文化知識的導入,培養(yǎng)出滿足社會需要的復合型高職人才。
【參考文獻】
[1] 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叢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0.
[2] 鄧炎昌,劉潤清:語言與文化—英漢語言文化對比[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
[3] 劉曉萍,跨文化商務交際.南開大學出版社.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