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有不少教師仍然把閱讀教學中的詞匯,語法分析放在教學的首要地位,學生閱讀速度慢、理解力差。高中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形成不能僅依賴于語法、句型和詞匯量,還要依靠有效的閱讀策略和技巧,而閱讀策略是在老師系統(tǒng)的長期的培養(yǎng)下訓練形成的。新課程標準強調(diào)要以學生為主體,把獲取知識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從而根本上改變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消極、被動的地位。閱讀課是訓練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主要途徑,我們必須充分開發(fā)閱讀課的潛力,有效地利用閱讀課的資源以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但在實際的教學當中我們應該如何操作才能達到新課程標準所要求的目標,如何恰當?shù)乩酶鞣N不同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興趣和能力?在此,結合本人新教材教學實踐,就北師大版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如何進行閱讀策略教學來談談我的看法。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 高中英語 閱讀策略教學
一、導入階段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各種感官,高效地投入到英語閱讀中
學生的英語閱讀效果常常取決于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水平。如果學生對教師的閱讀材料背景介紹產(chǎn)生興趣,或充分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意義,或受教師和同學的閱讀情緒的影響等等,都能使他們迅速進入高效閱讀狀態(tài)。
學生在高效的閱讀狀態(tài)下通常表現(xiàn)為:1)閱讀興趣濃厚,對閱讀材料的內(nèi)容、形式等充滿好奇心,有急于獲得閱讀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的強烈欲望;2)注意力高度集中,全部的身心都投入到閱讀中;3)對閱讀材料的感知正確而迅速,能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捕捉到材料中所負載的信息,并對之進行篩選,摘取其有用的信息;4)閱讀時領悟深刻、把握準確,思維特別活躍。閱讀時,大腦能隨時調(diào)用儲存的信息,用以加深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分析、歸納、演繹,在此過程中各種思維形式都參與到閱讀中,為閱讀服務。所以我們在閱讀教學導入過程中盡量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盡量讓學生把他們的主觀能動性發(fā)揮出來。
二、閱讀中開拓思維,大膽創(chuàng)新,幫助學生正確使用閱讀策略
根據(jù)現(xiàn)代英語教學理論,英語閱讀教學應側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技能,幫助學生獲得獨立閱讀能力,即能直接閱讀非專業(yè)性文章,能閱讀一般報紙和雜志。教師不僅要關注英語語言知識與技能的關系,還要較多地關注了影響學習質量的情感態(tài)度、文化意識和學習策略等諸多因素。在閱讀理解題中強調(diào)語言的使用功能,體現(xiàn)新課程“用英語做事”的原則。學生的閱讀能力也不能自發(fā)形成,而是在教師的閱讀策略的指導下,經(jīng)過長期的培養(yǎng)訓練形成的,因而英語閱讀課上的策略指導十分重要。
閱讀是一個積極主動地思考、理解和接受信息的過程。從形式上看,它是一種單向的語言交流,但它實際上是作者和讀者雙向參與的語言交際活動。閱讀的目的是理解作者用文字表達的思想。因此,理解能力是閱讀能力的重要方面,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該幫助學生學會采用各種閱讀策略。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閱讀習慣與加強對學生閱讀策略指導并探討中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結構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所以在學生閱讀文章時,我們應該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設計任務,注重學生閱讀策略培養(yǎng),提高他們獨立閱讀文章的能力。
1.猜測詞義(Guess)
猜詞義就是利用上下文的同義關系猜測詞義,利用上下文中的反義關系猜測詞義,或者根據(jù)整個句子的意義猜測詞義以及利用語法知識、構詞法知識等猜詞。
很多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每當遇到生詞的時候,總是很急躁,甚至于放棄整篇文章的閱讀。當然想知道單詞的確切意義,必須查閱詞典,可是要通篇理解全文,往往不必了解每個單詞的確切含義。
2.從段落中找主題句(Topic sentence)
每篇文章都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段落和段落之間存在著內(nèi)在的、邏輯的關系。一般來說,一個段落只有一個主題思想,每個段落都有一個句子表達這個段落的主題思想,這個句子叫主題句,其他句子則圍繞主題句進行說明或闡述。整篇文章的主題就是通過這些主題句表現(xiàn)出來的。據(jù)統(tǒng)計,大約80%的主題句位于段落的句首,其他大約20%是在句尾,但也有時候是中間句。
三、讀后設計一系列的任務,讓學生進行自我鞏固
讀后的活動可以要求學生口頭或書面表達閱讀體會,或就某一話題聯(lián)系實際進行小組討論,在這個用英語積極思維的過程中學生發(fā)展了英語思維的能力和文章的謀篇布局能力,這些能力不但有利于提高閱讀速度,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也有利于學生抓住文章要領,了解文章組織結構的能力及對篇章的推理能力。
我們很多時候讓學生通過增加閱讀量來提高他們的閱讀水平,但如果在閱讀中只注意追求篇幅數(shù)量,泛泛而讀之后并沒記錄下什么,更不用說再花時間鞏固消化相關的讀后收獲的話,時間一長,大腦一片空白,即使遇到本已讀過的內(nèi)容也是似曾相識或形同陌路。有了對課文的整體理解和把握后,教師可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布置適當?shù)哪芰τ柧氼}。有的課文,可讓學生變成對話進行操練;有的課文,可讓學生進行縮寫或擴寫,或根據(jù)實際情況寫小作文。例如,在閱讀完必修模塊3 Unit8 Lesson4 The Race to the Pole一文后,可讓學生針對兩個主要人物Captain Scott 和Amundsen不同結局寫出個人的看法或評論。
總之,閱讀教學策略在高一英語教學階段的實施,使我看到了學生在英語閱讀中的巨大潛力?!队⒄Z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應該能夠通過學習和使用教材獲得獨立學習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為終身學習和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因此,教師一定要具有科學的發(fā)展觀,使用好教材,讓學生學好閱讀策略,利用好閱讀策略,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 鐘世軍,雷新菊. 淺談中學的“學案導學”教學模式[J]. 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 2009(11)
[2] 邢雙艷. 利用“學案導學”培養(yǎng)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J]. 才智. 2009(06)
[3] 李小君,房宏. “學案導學”教學法的實踐與反思[J]. 中小學教學研究. 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