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祖先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文化。而作為古代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古典文學作品在經歷了上千年的大浪淘沙之后,留下了古人以生命寫成的頗見性情的篇章,這些文章表現(xiàn)出來的獨特的語言形式,是那個時代歷史風貌、政治概況、文化風情的絕好體現(xiàn)。高中文言文所選用的都是這些名篇佳作,這些名篇佳作千百年來滋養(yǎng)著一代又一代讀書人的精神樂園。
文化的傳承性決定了文言文教學不能只是做到“字字落實,句句清楚”的“空中樓閣”式的窠臼。學習文言文是豐富情感知覺的重要載體。經歷了上千年錘煉的古典文學是我們民族精神內涵的源頭活水,深沉的思想,誠實的品德,寬宏的懷抱,深深地為我們所折服。閱讀古典文學作品的同時,豐富了我們的情感知覺,不知不覺間情感變得雅致、俊朗、跳脫、博大了許多。學習文言文是陶冶情操,歷練品質的重要手段。通過長期閱讀古典作品培養(yǎng)的藝術敏感和實踐中總結的經驗心得,往往能讓你捕捉到作品的象外之象、言外之意、味外之味、弦外之音、神外之韻。
要想從學生視古文為陌路,教師視文言為畏途,學生害怕,教師頭疼的怪圈里走出來,就必須摒棄照本宣科,一味串譯,一譯百了的教學模式,就必須轉變文言文教學思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古文教學的質量。教師在教學中,應能以生動的課堂講析,豐富的古文化知識來吸引學生,以古文的魅力來感染學生,把他們帶到古文學作品的優(yōu)美境界中。
首先,要把握一個教學的根本──誦讀。誦讀(朗讀和背誦)是千百年來人們從學習文言文的實際過程中總結出來的行之有效的好辦法和好經驗。古人云:書讀百遍,其意自見??梢哉f,誦讀是學習文言文的唯一正確途徑,是學習文言文的一把鑰匙,除此別無他法。但應注意在誦讀時應注意句讀,注意去理解它的意思,注意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不是去死記硬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尤其要注意對學生進行誦讀指導。第一遍可稱之為“吟讀”,學生根據注釋和工具書讀準字音,揣摩其停頓、輕重、語氣和節(jié)奏等。緊接著再高聲朗讀,除讀出輕重緩急和節(jié)奏語氣外,力求表達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略作品內涵,我把它稱之為“品讀”。在“品讀”的基礎上,讓學生結合“課前提示”,課文注釋及有關的工具書,疏通文意,劃出百思不得其解的句子,再讓學生多做些探究性的工作,教師有的放矢,進行講析,在真正弄清文意的情況下,再指導學生進行朗讀和背誦,我把它稱之為“誦讀”。
其次,文言文是“文”,應該按照文章閱讀的規(guī)律和方法去“解讀”。由于語言的古今演變,讀文言文必須面對的就是語言的疏通理解問題。學習文言文的目的之一就是能夠積累一定的文言詞匯和文言知識,為以后自己能獨立進行課外閱讀打下良好的基礎。但是,語言的積累不是簡單的等同于對課文的隨意“肢解”,而是在對課文進行語言分析的過程中培養(yǎng)文言意識和語境意識,能夠站在歷史的角度理解古今詞義的異同,能夠根據語境合理推斷詞義。當然這只是“讀”文言文的基礎。關鍵的應該從文化和思想的層面去解讀文本,讓學生從中汲取精神的營養(yǎng)。文言文以簡約凝練的語言承載著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與中華民族的思想智慧的結晶,讀的時候要學會用“泡”的方法去豐富還原,從而獲得精神上的陶冶與心理上的愉悅。如孟子的“性善論”與“仁政”思想,荀子的“性惡論”與“勸學”的關系,莊子思想的現(xiàn)實意義,古代知識分子“兼濟天下”與“獨善其身”的對立統(tǒng)一,魏晉人士的生死觀等等,如果在些地方多少有一點自己的一點感悟,那就是最大的收益。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文言文閱讀教學還應品味鑒賞古人為文之精妙,學習古人謀篇布局、遣詞造句、敘述描寫、人物刻畫等方面的為文之道。選入教材的文言文是從幾千年的文化寶庫中優(yōu)中選優(yōu)的精品,含英咀華,學習借鑒,無疑是提高審美與寫作能力的一個捷徑。
其實,無論是現(xiàn)代文教學還是文言文教學,讓人文情感走進課堂,才是我們教學的最終目的。文言文教學不能僅停留在字詞句的解釋上,文言文也要上出人文情感,讓學生浸潤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華的滋養(yǎng)中,情感上產生共鳴?!队|龍說趙太后》一文的教學中,許多同學就字詞的理解提了很多問題,也有的同學就課文內容理解提出了疑問:“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見久矣,竊自恕,而恐太后玉體之有郗也,故愿見太后。”太后曰:“老婦恃輦而行。”曰:“日食飲得無衰乎?”曰:“恃粥耳?!贬槍τ|龍的發(fā)話,太后的回答令人費解,應作何理解?此問觸及文言文的人文情感,提問質量很高。對這一問題教師絕不能就此輕松繞過,敷衍回答。我讓學生思考討論,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問題有思維力度,學生參與熱情很高,說出了個人獨到的見解。
總之,我們的教師在文言文教學中,應能以生動的課堂講析,豐富的古文化知識來吸引學生,通過對每個語言文字的精確、智慧的組合的分析,來展示中國文字的語言魅力,通過展示作品文化意蘊的深層內涵,讓學生感受作品魅力,把他們帶到古文學作品的優(yōu)美境界中。這樣才能真正地提高中學生對古文學作品的閱讀興趣,提升他們的文學鑒賞品位,繼承和發(fā)展中國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tǒng),讓中國的古典文學藝術光輝永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