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樂的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和訓練學生的樂感是很重要的。因為有了好的樂感,對提高學生的修養(yǎng)和理解音樂、感受音樂、表現音樂起著關鍵的作用,并會受益終生。
一、培養(yǎng)樂感的必要性
幾乎所有的孩學生都喜歡音樂。學習音樂,可使學生的左右大腦平衡發(fā)達,可以陶冶人的性格和情感,提高學生的聽覺感受,促進學生的情感體驗,陶冶學生的情操。特別是學會欣賞音樂,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豐富和美化學生的精神生活,讓學生通過那美妙的旋律來感受美好的生活,使學生全面發(fā)展,成為一個具有完美品質的人。而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則是學生學習音樂、提高音樂修養(yǎng)的基礎和前提。
中學的音樂教育不能僅僅的局限于課本的內容,為了應付教學而教學,應該在掌握基本音樂常識的基礎上,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和良好的音樂感知能力。
二、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樂感
(一)、加強視唱練耳教學
視唱練耳教學是培養(yǎng)樂感的重要方法之一。視唱練耳包括聽覺訓練和視唱兩大部分:聽覺訓練通常來說應該從小抓起,但大部分學生沒有條件。一般來說學前學過音樂的學生聽覺能力相對較強。所以,盡早接觸音樂對培養(yǎng)樂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聽覺能力提高了才有可能促進和提高對音樂的感知。在中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模唱的訓練;視唱是視唱練耳中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與聽覺訓練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并不是獨立的。通過科學有效的、專業(yè)化的視唱訓練,能很好的促進和發(fā)展聽覺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由淺入深地進行教學。
(1)注重節(jié)奏感的培養(yǎng)。節(jié)奏相對來說比視唱要好掌握。進行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訓練。掌握音樂常用的節(jié)奏型,使學生能夠按照節(jié)拍準確分辨出各種節(jié)奏型。
(2)從唱準單音過渡到旋律。音樂教學中,學生不僅要會聽,而且要會唱。唱和聽缺一不可??上瘸獪室綦A,然后對學生進行級進、跳進、模進的練習,使學生能從多變的音階中更好的把握每個音的音準。其次讓學生通過聽辯單音,對音高、音準進行識記和鞏固練習,把所聽的旋律記下來進行視唱,這樣聽唱兼顧更好的促進了學生對音準的掌握。
(3)從體態(tài)的律動方面著手。學生的特點是好動,遇到較難的節(jié)奏,先進行體態(tài)律動的訓練再過渡到演唱,這樣迎合了學生的特點,他們會立即感到容易并很快能貼切地表達出來。那些樂感較差的學生,只要正確引導他們借助于自身體態(tài)律動來表現音樂,可以有效的提高對音樂的感知。
唱好視唱,必須要養(yǎng)成從視新譜開始就把各方面做到位的好習慣。首先要有音準、節(jié)奏、發(fā)音的聽辨能力,做到精確和完美,產生錯誤后做到及時糾正。其次,對于所唱的旋律要有樂句的整體感,要明白旋律中的音不是孤立的,音與音之間是有聯系的??傊?,視唱練耳是一門較為復雜、包含的內容非常廣泛的課程,要很好的掌握它,必須經過不斷地、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訓練。
(二)、多聽各種各樣的音樂作品
音樂是一種聲音的藝術,它是依靠樂音的高低、長短、強弱和音色的對比、變化有規(guī)律地組織起來,形成音樂形象,并通過器官來感受的一種藝術。人與音樂的最初接觸就是聽覺。所以,要引導學生通過多聽音樂,在頭腦中樹立一個審美標準和分辨優(yōu)劣的能力。這就要求學生在學習音樂時,要用心的體會,發(fā)展與建立內心聽覺。并且大量的去聆聽各類音樂,通過對音樂作品的反復聆聽,音樂素質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高,產生良好的內心聽覺。但在沒有很好的分辯能力時,應盡量接觸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在聆聽的同時,通過老師的引導來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感受力。另外,聽記一些自己喜愛的音樂作品,比如現代流行的音樂,有助于對音樂作品的深層次理解與掌握,可以帶來多方面的益處,起到培養(yǎng)樂感的目的。轉
(三)、必須重視音樂表現力和想像力的培養(yǎng)。
音樂的表現力就是要以準確的節(jié)奏、恰當的力度和速度,自然而美好、真切而飽滿的感情把樂曲的藝術形象再現出來。在教學中教師根據樂曲的內容和曲調特點,在學生感受力、理解力和技術水平的范圍內,適當的向學生揭示樂曲的藝術形象。為了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質,由淺入深地掌握一定的音樂技能技巧,提高表現音樂的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就將基本訓練寓于游戲之中,讓學生隨著節(jié)奏做拍手、捻指、拍腿、踩腳、叉腰的游戲,使之用身體、動作來感受、體驗、表現音樂。
(四)、豐富學生的第二課堂
音樂樂感的訓練應該說是音樂教學中最困難的過程。樂感的培養(yǎng)不能僅僅局限于短短的課堂教學,除了搞好課堂教學外還應搞好第二課堂的教學,讓學生參加合唱隊、樂隊、舞蹈隊及各種類型的文藝演出及觀摩,讓其在不同的場合去學習、磨練。讓學生走出課堂,用自己的親身實踐感受音樂的情感,通過感知的認識逐步飛躍到理性的認識。
很多人這樣認為,樂感是天生的,后天很難培養(yǎng)。但樂感是完全可以經過科學的訓練而獲得。但勤學苦練是必須的,因為有了一定量的積累,才能產生質的飛躍。同時必須重視上述幾個方面的培養(yǎng)和訓練。并且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作品內容的優(yōu)劣、情感的健康于否、具有鑒別的本領。這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和以后的藝術修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