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耳鳴是指人們在沒有任何外界刺激條件下所產(chǎn)生的異常聲音感覺,常常是耳聾的先兆,因聽覺機能紊亂而引起。由耳部病變引起的常與耳聾或眩暈同時存在。由其他因素引起的,則可不伴有耳聾或眩暈。本文對耳鳴的病因與診治做以下闡述。
關鍵詞:耳鳴;治療方法;藥物治療
【中圖分類號】R764.45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1-0132-02
耳鳴是指人們在沒有任何外界刺激條件下所產(chǎn)生的異常聲音感覺,常常是耳聾的先兆,因聽覺機能紊亂而引起。由耳部病變引起的常與耳聾或眩暈同時存在。由其他因素引起的,則可不伴有耳聾或眩暈。
1 耳鳴分類
1.1生理性耳鳴
在身體內部,血管搏動、血液流動、肌肉收縮、關節(jié)活動、呼吸運動等,都會發(fā)生微弱的聲音,其中距耳較近者,就會感覺出這種聲音。平時由于外界有較強的聲音,把這種微弱的聲音掩蓋了,而沒有感覺出來。但如果走進隔聲室或在安靜的深夜,有時就會感覺到耳內有微弱的響聲,這就是生理性耳鳴。
1.2傳導性耳鳴
此種耳鳴的原因是聽覺系統(tǒng)的傳導部分發(fā)生障礙,如外耳道腫脹、堵塞、鼓膜穿孔、內陷、中耳炎癥、粘連、硬化等。傳音障礙降低了聽取外界聲音的能力,減弱了其掩蓋體內所發(fā)生聲音的作用,使之能感覺出來,而成為耳鳴。再有,通過骨導傳入耳內的聲音,由于傳導障礙,向外逸散渠道受阻,而提高了耳內聲音的感覺,成為一種以低頻為主的,象刮風似的呼呼響聲。我們自己可以試試,用一只手捂住耳朵,就感到耳內轟轟的響聲,這就是典型的傳導性耳鳴。
2 耳鳴的病因分析 耳鳴的病因十分復雜,由耳部病變引起的耳鳴常與耳聾或眩暈同時存在。由其他因素引起的耳鳴,則不一定伴有耳聾或眩暈。
2.1 全身性疾病
當腎病、肝膽疾病、糖尿病、結核病、慢性支氣管炎等導致全身功能紊亂時,常會出現(xiàn)耳鳴癥狀,其特點與藥物中毒引起的耳鳴一樣,都是高音調、雙側性。這種耳鳴一般會隨上述疾病的康復而消失。 此外,有資料表明,耳鳴可能是冠心病的先兆。據(jù)統(tǒng)計,在有耳鳴的冠心病患者中,86.7%的患者耳鳴比心絞痛先出現(xiàn),8.6%的患者心絞痛和耳鳴同時出現(xiàn)。這是因為耳蝸對缺血缺氧比較敏感。
2.2 神經(jīng)衰弱和身體虛弱? 神經(jīng)衰弱導致的耳鳴音調高低不定,多為雙側性,常伴有頭痛、頭昏、失眠、多夢等癥狀。這種耳鳴還與憂郁有關,調節(jié)情緒可使之好轉。身體虛弱導致的耳鳴一般沒有器質性病變,常由于血管張力不足、局部供血差引起。
2.3耳部疾患
患者多有耳病史,耳鳴在夜間有加重趨勢。根據(jù)病變部位不同,分為傳導性耳鳴和感音性耳鳴。當外耳有耵聹、異物、炎癥腫脹發(fā)生阻塞,耳膜充血、內陷、穿孔,中耳積液或感染、耳硬化癥時,均可發(fā)生傳導性耳鳴。這種耳鳴常發(fā)生于病變的一側,且音調較低,如“隆隆聲”、“轟轟聲”、“嗡嗡聲”。耳的感音部位是內耳耳蝸,如發(fā)生內耳震蕩、水腫、聽神經(jīng)瘤等,會刺激內耳耳蝸產(chǎn)生耳鳴。這種耳鳴多為雙側性,鳴音較高,如蟬鳴或嘶嘶聲,耳鳴常呈間歇性。
2.4 頸部疾患
頸部腫瘤或其他頸部疾病壓迫頸動脈時,可引起受壓側耳鳴。耳鳴的特點為持續(xù)性、低音調,隨體位變化,耳鳴的程度可有變化。
2.5 藥物中毒
損傷內耳神經(jīng)大劑量奎寧、奎尼丁、氯喹等藥物,可引起劇烈耳鳴,但停藥后會好轉,多不影響聽力。慶大霉素、鏈霉素、卡那霉素等藥物,對聽神經(jīng)及前庭神經(jīng)均有損害,可出現(xiàn)耳鳴,若不及時停藥,可迅速發(fā)展成耳聾,并難以恢復。藥物過敏或中毒造成的耳鳴,往往是高音調,且呈雙側性。
3 耳鳴的治療
3.1對因治療
對耳鳴的治療首先是應該是對因治療,由全身性疾病 如腎病、肝膽疾病、糖尿病、結核病、慢性支氣管炎等導致的耳鳴癥狀,應積極對原發(fā)疾病病進行藥物治療,由耳部疾患引起的耳鳴,應及時進行治療,頸動脈瘤,頸動脈瘤,動靜脈瘺等應進行手術治療,術后耳鳴癥狀可消失。由藥物中毒引起的耳鳴應立即停藥。由于引起耳鳴的原因很多,大部分耳鳴的病因無法確定,對因治療只適合部分病因明確的耳鳴。
3.2藥物治療
耳鳴的藥物治療療效尚不確切,近年來有報道表明下列藥物有一定的療效。
3.2.1 局部麻醉藥,利多卡因靜脈注射,大部分病例耳鳴可減輕;趙靜等[1]利用利多卡因治療各種耳鳴85例,總有效率達89%。方法:利多卡因1~3mg于夜間安靜時注射,20mg/min,每夜一次,5次為一療程,每療程間隔2天,對顯效者可以繼續(xù)治療。宋福生等[2]用利多卡因1.5mg/kg緩慢靜脈注射,用藥后1~5分鐘耳鳴小時,可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耳鳴,有效率達64%。其機制與利多卡因抑制了聽覺傳導通路反射弧的神經(jīng)元的過度興奮或中樞麻醉有關。
3.2.2 抗抑郁藥和抗焦慮藥? 如多慮平、舒樂安定、佳樂定等可減輕耳鳴對患者的影響。
3.2.3擴張血管和改善微循環(huán)的藥物? 如前列腺素E1、賽來樂、金納多等。
3.2.4 抗驚厥藥物
例如氯硝安定治療耳鳴70例(84耳),有效率達73.8% ,且停藥后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R西平或酰胺咪嗪,對利多卡因有效者效果較好。3.2.5 維生素療法
研究表明,大多數(shù)耳鳴患者缺乏維生素B12,推薦每天口服0.5mg維生素B12;另外,每天口服5000~10000單位的維生素A對部分患者有效。 3.3 生物反饋療法
原理是用電子一起將人的生理技能信息顯示出來,是患者根據(jù)儀器反饋的信息來調節(jié)自身的生理功能,對體內的不隨意的機能活動,如肌肉放松、改變心率、鎮(zhèn)靜情緒等進行調節(jié)以控制某些病理過程,促進機能恢復,從而達到治病的目的。
3.4 耳鳴再訓練法
耳鳴再訓練法,是目前最新流行的一種耳鳴治療法,結合低音量和持續(xù)的背景聲音,利用醫(yī)師及病患一對一直接的心理咨詢及引導。病患使用一種耳內式聲音產(chǎn)生器的助聽器來持續(xù)維持其周圍的背景聲音,每天至少8小時以上,這樣結合式的咨詢及引導方法,目的在幫助耳鳴病患去適應及習慣耳鳴聲,一般耳鳴再訓練法,經(jīng)12~24個月后,就可不必使用耳內式聲音產(chǎn)生器的助聽器,其效果不錯,但較耗時間(醫(yī)師和患者均不易堅持)。
3.5使用耳鳴的遮蔽器
掩蔽療法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其原理是用與耳鳴匹配的聲刺激產(chǎn)生掩蔽效應,以促進患者對耳鳴的適應。另有耳蝸埋植電極和助聽器掩蔽效果的調查報告顯示.54% 的耳鳴病人在耳蝸埋植電極后耳嗚癥狀減輕, 而安裝助聽器的有效率為48%。耳蝸埋植電極的掩蔽效果稍微優(yōu)于助聽器。
3.6習服療法
Jastreboff提出的習服療法也是促進患者對耳鳴的適應和習慣。其機理是通過長期的訓練使神經(jīng)系統(tǒng)重新整合。降低中樞興奮性,增加中樞抑制,切斷耳鳴與不良情緒的聯(lián)系,促使患者對耳鳴適應。
3.6.1 不全掩蔽
以低強度寬帶噪聲掩蔽耳鳴。音量以剛剛聽到為準,不需要全部掩蔽耳嗚。每天的掩蔽時間在6小時以上。每次持續(xù)1h。根據(jù)后抑制效應決定每2次之間的問隔時間。
3.6.2 松弛訓練
耳鳴患者常常伴有緊張或抑郁等情緒,身體也不能得到很好的放松和恢復所以用松弛訓練讓患者身心松弛。具體方法如下:患者閉目靜坐或平臥,用意念控制神經(jīng)和肌肉的緊張性先從頭皮、額部、面部肌肉開始放松.逐漸將上下肢、胸部乃至全身的肌肉放松。每天1~3次.每次10~20分鐘。
參考文獻
[1] 趙靜,謝虹.利多卡因的臨床應用[J].醫(yī)藥導報,1999,12(3):133.
[2] 宋福生,龔蘭英.利多卡因治療耳鳴53例[J].中華麻醉學雜志,1995,15(7):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