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是中華傳統(tǒng)美德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精髓。一個人文化素質、品德修養(yǎng)的高低,都會表現(xiàn)在他的外在禮儀形象上。身居禮儀之邦,應為禮儀之民。知書達禮,待人以禮,應當是當代職校學生的一個基本素養(yǎng)?!豆竦赖陆ㄔO實施綱要》明確指出“開展必要的禮儀、禮節(jié)、禮貌活動對規(guī)范人們的言行舉止,有著重要的作用。” 2011年年初,教育部頒布了《中小學文明禮儀教育指導綱要》,對中小學階段的文明禮儀教育內容作出明確規(guī)定。2014年2月江蘇已制定下發(fā)《關于在全省開展未成年人文明禮儀養(yǎng)成教育的意見》和《江蘇省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禮儀規(guī)范》,對幼兒園、小學和初高中提出分階段文明禮儀養(yǎng)成教育目標。在具體內容上,針對未成年人中存在的不知禮儀、不用禮儀、不講禮儀等突出問題強調抓好“八禮四儀”。江蘇在全省1700萬未成年人中開展文明禮儀養(yǎng)成教育,這在全國范圍內尚屬首次。由于當前的教育現(xiàn)狀和社會現(xiàn)實等諸多因素,導致當前的職校生文明禮儀觀念淡薄,思想道德滑坡,缺乏必要的禮儀修養(yǎng)。筆者認為在職校學生中廣泛開展文明禮儀教育,是貫徹“以德治國”思想的具體措施,是加強學校德育實效性的重要抓手,是推進素質教育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也是培養(yǎng)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和途徑。近年來,南京市玄武中等專業(yè)學校將禮儀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展禮儀培訓,推出禮儀情景劇比賽,進行“紳士淑女”評選……,培養(yǎng)了一批知書達禮的應用型人才。該校孫兵校長說:“作為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的職業(yè)學校,加強職校生的禮儀教育,既是時代的需求,也是提高職校生道德修養(yǎng)和完善人格的需要。實踐證明:職業(yè)學校以文明禮儀教育為抓手,是改進和加強職校生思想道德建設、提高職校生綜合素養(yǎng)的一條很好的途徑。”
南京市玄武中等專業(yè)學校是國家級重點職業(yè)學校,現(xiàn)有專兼職教師200多名、近2800名學生。如何更好地培養(yǎng)社會需要的應用型人才?“生活之路,始于‘禮’;學業(yè)之路,始于‘禮’;就業(yè)之路,始于‘禮’;人生之路,始于‘禮’?!痹撔PiL孫兵說,“學生文明禮儀是外塑形象內提素養(yǎng)的重要工程,要想畢業(yè)生在激烈的人才競爭中占有優(yōu)勢,成為受社會歡迎的人才,禮儀教育不可缺?!?為此,2012年下半年起,學校進一步創(chuàng)新德育工作的思路和方法,特聘專業(yè)授課教師及業(yè)內資深專家在南京市率先舉辦學生禮儀培訓教育。該禮儀培訓結合學校學生實際進行系統(tǒng)、實用的校園禮儀和學生形象的培訓。通過聆聽講座,集中與分散的培訓與練習,學校禮儀隊的示范以及全校點評等形式,讓學生的行為舉止,禮儀規(guī)范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和提高。在學校各級各類評估驗收中,學生的表現(xiàn)獲得了驗收組專家高度一致的好評,被譽為“學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筆者以下介紹是該校圍繞職校生文明禮儀教育的一些做法。
學校文明禮儀教育的指導思想
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為指導,以夯實民族精神,落實生命教育,弘揚文明禮儀為前提,立足于主動建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以文明禮儀習慣的養(yǎng)成為抓手,夯實學生的思想道德基礎。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把培養(yǎng)學生“文明禮儀習慣”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通過學生“在校學習禮儀、走向社會實踐禮儀、帶動百千家庭傳播禮儀”,來形成人人講文明、重禮儀的良好氛圍,從而全面提高學校德育工作水平,形成德育工作特色。
學校文明禮儀教育的發(fā)展目標
確立德育工作以學生的自主發(fā)展的終生發(fā)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力求通過德育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積極引導學生良好的發(fā)展道德認知的基礎,很好地發(fā)展其道德情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在具體的教育過程中,以常規(guī)教育為基礎;以校本德育教材和職業(yè)素養(yǎng)教育課程為切入點;以有效活動為推進;以情感體驗為滲透。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從學生發(fā)展可能出發(fā),切實增強學校德育工作的針對性、時代性、實效性、校本性,構建健康文明、積極向上的和諧校園。
誠然,在職業(yè)學校推進禮儀教育并不容易,成效也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堅持,也需要建立長效機制。為此,2012年,學校結合禮儀教育,推出了禮儀情景劇賽演。這一情景劇比賽在學校所有班級第一輪PK后脫穎而出的七個班級之間進行的。劇情融校園禮儀和學生形象等十大基本要素,創(chuàng)作全部由師生自編、自導、自演。整臺演出體現(xiàn)出親新自然、新穎活潑的氣息。比賽極大地調動了師生參與的熱情,讓禮儀“入耳、入腦、入心”、入行。
2013年,學校結合禮儀教育,又推出了校園首屆“紳士淑女”的評選。該評選是為進一步加強對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的教育,規(guī)范學生的禮儀和行為、切實提高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激勵學生,樹立榜樣,使學生煥發(fā)出純潔、真摯的人格魅力,做一個優(yōu)秀的人,做一個受人尊敬、歡迎的人,做一個具有中國情懷、世界眼光的人,從而促使學生走出校門之后,更容易融入社會,不僅具備專業(yè)知識擁有生存能力,更為重要的是能持續(xù)發(fā)展,能健康全面發(fā)展,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現(xiàn)代紳士和淑女。出臺的評選標準,秉承了學?!懊髦恰⑸忻馈钡男S柦庾x,結合中國國學精神,著力從傳統(tǒng)的“仁義禮智信” 加以現(xiàn)代詮釋,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整個評選經(jīng)歷班級推薦、全校演講、自我宣傳、面試答辯四個環(huán)節(jié)。那段時間,每天早上早操后的五分鐘是選手自由演講時間,為了爭取更多的票數(shù),為了在最短時間展示自己的特點亮點,選手們費盡心思,克服緊張、害羞等種種障礙,站在操場主席臺上向全校師生展示自己?!睂W校相關負責人說,“這樣的流程設計,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和主動性,最后通過投票以及面試答辯,評選出10名紳士淑女人選。”
“六個結合”,推進文明禮儀教育
1.文明禮儀教育與學校文化建設相結合
校園文化建設有利于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具有潛移默化的隱性育人功能。結合禮儀教育,我校有步驟地有計劃地實施校園文化建設,布置校園環(huán)境讓校園內處處散發(fā)禮儀教育內容。利用學校廣播站、黑板報、國旗下講話等宣傳陣地,宣傳禮儀知識,營造禮儀教育的氛圍;設立禮儀主題教育展板;設立禮儀習慣養(yǎng)成教育專用櫥窗,宣傳各種禮儀知識和禮儀故事等;在走廊上懸掛名人畫像、禮儀警句,把禮儀教育的每一個方面的內容制成版面懸掛,如“上課禮儀”、“師生禮儀”、“用餐禮儀”、“課間禮儀”“公共場所禮儀”等,讓學生隨時隨地能看到,給學生以潛移默化的影響。
2.文明禮儀教育與課堂教學相結合
文明禮儀教育與課堂教學及各學科教育教學活動結合,在相關課程如語文、英語、歷史、藝術、體育等中滲透禮儀教育的內容。如在語文的作文教學中,讓學生結合禮儀教育敘寫真情體驗文章以達到教育的深層效果;英語學科結合其句型教育,幫助學生掌握“向別人借東西時,不小心碰到別人時,為別人提供幫助時……”的禮貌用語;體育課在教學過程中,進行集隊時、練習時、示范時、競賽時的禮儀行為訓練…… 禮儀教育結合各學科教學,進行禮儀行為訓練,使學生得到持久的、多角度的、潛移默化的影響,起到禮儀教育的實效性。
3.文明禮儀教育與家庭教育相結合
禮儀教育要取得整體效應,必須和家庭教育相結合。為了有效利用家庭教育優(yōu)勢,學校采取多種方法和手段與家庭配合,利用學生在家的時間,對學生的禮儀習慣進行培養(yǎng)。例如:開辦家長學校,與家長經(jīng)常保持聯(lián)系,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出現(xiàn)的行為問題,并給予及時矯正;成立家長委員會,定時召開家長會,進行經(jīng)驗總結交流;邀請家長參加主題班會活動,填寫家庭實踐手冊,通過向學生家長通報學校開展禮儀教育的具體情況,要求家長對學生在家尊老愛幼、待人處事、舉止行為、衛(wèi)生習慣、家務勞動等及時與學校溝通,最大限度落實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互相配合,使禮儀教育從學校延伸到家庭、社會。針對家長過分寵愛學生的行為,學生只知被動地接受愛,而不知如何感受愛和關愛他人的情況,學校提出了“飯桌上必須自覺為父母盛飯、拿筷,幫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尊重長輩,聽從父母教育”、“記住父母生日,用自己良好的表現(xiàn)作為父母生日禮物”、“與鄰里互謙互讓,互幫互教,尊老愛幼”等要求。讓家長共同參與學校禮儀教育工作,學校了解了家庭對學校禮儀教育工作的反饋意見,促使學校不斷調整活動方式、方法,和家庭共同探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禮儀習慣的好方法,好措施。
4.文明禮儀教育與學校常規(guī)管理相結合
常規(guī)管理、檢查督導是促進學生文明禮儀習慣養(yǎng)成的基礎和保障。在禮儀習慣養(yǎng)成教育的實踐中,學校通過對學生的品德行為進行考核,在班級中開展自評和互評,讓學生運用已掌握的道德知識來評價自己,約束自己,進行自我教育。在制度建設上,學校每周一小結,每月一初評,期中一中評,期終一總評,使禮儀訓練規(guī)范化、制度化,提高禮儀教育的實施效果,使學生內化形成良好習慣。同時,充分利用家長學校、家訪、家長來校的機會,加強與學生家長的聯(lián)系,了解學生在家的行為表現(xiàn),請家長給自己的孩子打分,通過多種形式的考評,讓學生對照考核內容,明辨是非,看到自己的優(yōu)點、成績和進步,知道自己的缺點問題和差距。從而有針對性的改變不良的行為習慣,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利用每周國旗下的講話,每周一個話題對學生進行禮儀教育,比如“文明與我同行”“誠信考試”等等;通過主題班會、藝術活動、體育活動等,進行關心他人、以禮待人、團結互助的行為訓練。
5.文明禮儀教育與實踐活動相結合
人的認識活動包括知情意行四個方面,學校首先幫助學生認識到有哪些禮儀,以及禮儀的重要意義,從而在情感上認同,并內化為自己的認知,才可能自覺落實到行動中。我們通過開展一系列的實踐活動,使學生親身體驗,并換位思考,使學生懂得養(yǎng)成良好的禮儀習慣的意義。如我校每年開展的讀書活動,鼓勵學生通過閱讀中外名著,學習文明禮儀知識,體會禮儀的重要性,從而形成學習和實踐禮儀的動力;積極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如開展義務大掃除、敬老院的敬老愛老活動、“法律知識宣傳員”活動等,讓學生在校外實踐中養(yǎng)成文明禮儀的良好習慣;開展“愛綠護綠”志愿服務、義務清掃、““清明掃墓”等活動,讓學生通過自己親身體驗,深刻感受到在各種場合與人交往時應注意哪些禮儀細節(jié)。
6.文明禮儀教育與榜樣示范教育相結合
身教勝過言傳。洛克曾說:“對學生進行教育,最容易而最有效的方法,是把人應該做的事情的榜樣放在他們眼前,用榜樣人物的先進思想、高尚情操、優(yōu)秀品質、模范行為教育學生,使養(yǎng)成教育形象化、具體化,通過榜樣的示范作用,給學生一個更感性、更直觀的認識?!痹谌粘5膸煹陆ㄔO中,要求教師對學生有一張笑臉相迎,一句好話回應,一雙眼神鼓勵,一顆愛心相待,以良好的師表風范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家長以自己的文明禮儀作示范,當文明家長,建和諧家庭。在學生中及時發(fā)現(xiàn)禮儀活動中的典型事例,評比各類禮儀之星,并進行及時宣傳,用身邊的學生榜樣營造出一種文明向上的氛圍:在學校爭做尊師愛友、勤奮學習的好學生;在家里爭做孝敬父母、熱愛勞動的好孩子;在公共場所爭做明禮誠信、遵紀守法的好公民。經(jīng)常邀請校外道德模范、見義勇為先進個人等身邊的榜樣人物到校作報告,以他們的良好行為影響和教育學生。
“學校開展紳士、淑女的教育和評比目的就是使職業(yè)學校學生有形有樣,有氣質、有內涵,學生站出來就是形象,就應該體現(xiàn)較好的素養(yǎng)和學校管理的水平。”校長孫兵說,孔子曾說“人無禮則不立,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學校將把禮儀訓練和養(yǎng)成當作重要抓手抓下去,抓實抓久,還會重視平時的養(yǎng)成和內化,形成常態(tài),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和核心競爭力,使他們在激烈的人才競爭中占有優(yōu)勢,成為受社會歡迎的人才。
“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和永恒主題。黨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并強調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蓖癸@了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學生文明禮儀的養(yǎng)成教育事關學生的發(fā)展、事關素質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對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宏偉目標,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戰(zhàn)略意義。誠然,學生文明習慣的養(yǎng)成是所有教育工作者不斷探索的永恒話題,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2014年,南京將迎來青奧會,前外交部長李肇星說“南京青奧會后,賽場不留下一片紙屑就是為國增光?!边@就更加說明該項工作的任重道遠,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和學生的共同努力,做大量細致、長期的工作,為了學生的發(fā)展,為了社會的進步,讓我們:攜手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