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認知行為干預對婦科惡性腫瘤患者的影響。 方法: 將40例婦科惡性腫瘤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和干預組(常規(guī)護理+心理干預)各20例,分別接受不同方式的護理,觀察婦科惡性腫瘤患者臨床療效、接受度及生存質量改善情況進行比較。 結果: 干預組患者自信心明顯高于A組患者,提高自我效能感,有效配合臨床治療。 結論: 通過認知心理干預順利接受化療治療率達95%,對照組接受化療治療率為85%,干預組患者能主動尋求及獲取社會支持,達到配合臨床有效治療,提高對疾病的自我控制及增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關鍵詞:認知行為干預; 婦科惡性腫瘤; 化療
【中圖分類號】
R3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7-0287-01
婦科惡性腫瘤主要包括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絨毛膜上皮癌等,已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世界性問題[1]。大多數(shù)患者需要接受根治性盆腔手術及術后化療或放療。認知行為治療是一類根據(jù)認知過程影響情感和行為的理論假設,通過認知和行為技術來改變患者不良認知的治療方法的總稱[2]。認知行為干預在改善腫瘤化療患者抑郁情緒方面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引導患者主動尋求及獲取社會支持[3],癌癥患者遭受身體病痛的折磨,還要承受心理,社會、精神等各方面的壓力,通過認知心理干預可提高對疾病的自我控制及增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使其積極配合治療,從而提高生活質量。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科就診治療的40例婦科惡性腫瘤患者,年齡35~75歲,平均45±3歲;卵巢癌3例,子宮頸癌24例,子宮內膜惡癌7例,外陰癌2例,絨毛膜癌4例;手術后化療20例,直接藥物化療16例;拒絕治療4例;居住城鎮(zhèn)15例,農村25例;入院前已確診病例22例,入院后檢查確診病例18例;
1.2 方法:(1)A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接受了規(guī)范的藥物干預 ①常規(guī)的知識教育 ②嚴格病情觀察。注意觀察生命體征,如有病情變化,立即進行搶救。③預防并發(fā)癥的護理。(2)干預組在此基礎上給予包括以下內容的護理干預。①認知干預。采取一對一講解的方式,對患者及家屬講解惡性腫瘤的發(fā)病原因、誘發(fā)因素、危險因素、預防、治療措施、化療的目的、注意事項可能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以及費用等。提高患者對婦科惡性腫瘤的認知程度,使患者充分認識到化療的重要性,并協(xié)助其改變。②飲食與通便指導。根據(jù)患者體質和生活習慣列出食物清單、詳細制定食譜。③病情監(jiān)測。將干預內容以文字形式發(fā)給患者和家屬。采取電話和門診復查等形式,每半月復查一次,并隨時解答隨訪過程中患者的問題。④心理干預。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使患者心態(tài)平和、情緒穩(wěn)定,以增加患者的依從性,又能讓患者不產生心理障礙。
1.3 觀察指標。所有患者均連續(xù)隨訪為期6個月。(1)分別在干預前后焦慮自評量表進行測量。(2)統(tǒng)計干預后患者進行血液透析情況,
1.4. 數(shù)據(jù)處理。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采用X2 檢驗 ,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A.B組焦慮值變化比較見表1。A、B組在干預后焦慮指數(shù)都有所下降,但B組的焦慮指數(shù)下降幅度明顯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2組焦慮值變化比較
3 討論
由于婦科癌癥發(fā)病部位的特殊性和各種治療手段往往會涉及盆腔器官的清掃,導致性功能改變、生育能力喪失和絕經期提前等情況,因此嚴重影響了患者生活質量的各種指標。婦科惡性腫瘤患者首要的需求為心理維度,這是由于患者一旦接受確診結果,往往表現(xiàn)為情緒低落、悲觀絕望,對人生失去信心、意志消沉,拒絕治療或對治療漠不關心,甚至產生輕生念頭。[4]
3.1 認知行為治療通過影響患者及家屬心理狀況改善生活質量
3.1.1 對患者進行心理認知行為干預。藥物化療是目前腫瘤治療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患者在化療過程中不僅要忍受藥物不良反應帶來的軀體折磨,還要經歷一系列復雜的心理困擾,其中最常見的使焦慮和抑郁[5]?;颊咧啦∏楹髸霈F(xiàn)焦慮抑郁、悲觀失望、甚至恐懼絕望,難以忍受疾病的折磨而對治療產生對立態(tài)度,認為無藥可醫(yī),不與醫(yī)護人員配合,對周圍一切表現(xiàn)出冷漠、絕望的態(tài)度。Kiecolt-Gla-ser等研究發(fā)現(xiàn):癌癥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的心理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都會直接或間接的聯(lián)系,心理應激嚴重者,體內NK細胞顯著減少,對腫瘤細胞的能力差和細胞凋亡的改變都與抑郁有關。責任護士在入院時通過講解、健康教育向患者介紹疾病相關內容、結合心理指導,幫助患者消除由于無知導致的恐懼和悲觀感,并利用其他與疾病作斗爭獲得成功的病人的事例,鼓勵患者對將來充滿信心和希望,使患者以更加積極和樂觀的態(tài)度去面對疾病并配合化療;同時患者心理應激的減輕使機體的免疫力增強,軀體健康也恢復的更快[6]。
3.1.2 對陪伴家屬進行認知行為干預。一直以來,在臨床上只重視改善患者的心理因素,而忽視陪伴家屬在恢復中的重要作用。婦科癌癥化療患者由于需要長期的治療,往往不能保證正常工作和社會交往,甚至抗拒和排斥外出和回避提起自己的病情。家屬的情緒會嚴重影響到患者的心情,通過家屬認知行為干預,注重加強家屬如何與患者進行溝通,并讓家屬做到與醫(yī)護人員工作相一致,增加患者對恢復的信心。鼓勵患者家屬多進行探視,講一些家中發(fā)生的讓患者能提高積極情緒的事情,讓患者感到家庭的溫暖和社會的認可,從而保持最佳情緒。家庭支持及社會交往對患者具有較大的效應。
3.2 認知行為干預通過化療患者焦慮、抑郁的非藥物干預減輕不良情緒。患者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會降低機體免疫系統(tǒng)對腫瘤細胞的識別和殺傷能力,影響化療藥物的療效發(fā)揮,并增加不良反應發(fā)生頻率;針對以上負面情緒采取一系列措施。國內研究中的具體措施主要為認知重建、娛樂療法、松弛訓練、家庭和社會支持療法、運用社會心理疾病診斷問卷調查及有針對性的給予飲食調整和生活指導等[7]
4 小結
通過認知行為干預,改善患者的行為認知,給予安慰、支持、勸解、疏導、暗示,建立心理防御機制,是患者樹立起于疾病作斗爭的信心,建立康復信念。結果顯示,干預組在心理狀況的改善、疾病接受程度、配合程度各指標方面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認知行為干預對婦科惡性腫瘤患者接受化療,配合疾病治療,提高藥物療效,改善生活質量有明顯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Qtis W .The globalization of cancer.Cancer Nursing,2006,69(8):367.
[2] 姜乾金.醫(yī)學心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145.
[3] Palmer SL,Reddick WE,Gajjar A,et al.Understanding the cognitive impact on children who are treated for Medulloblastoma[J].J Pediatr Psychol,2007,32(9):1040-1049
[4] 李齊心 萬九菊 鄧菊芳 王江燕等.婦科惡性腫瘤患者支持下照顧需求的調查分析及護理對策.中國實用護理學雜志.2012.28(23):74
[5] 王維林.先天性肛門直腸畸形術后患兒遠期生活質量問題[J].臨床外科雜志.2008,16(5):312-313
[6] 江華,鄭修霞,陸虹,等.認知行為治療對婦科癌癥患者化療間歇期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05,10:877
[7] 錢國安,王維利,陳艷,等.腫瘤化療患者焦慮、抑郁的非藥物干預研究進展.中華護理雜志,2012.47(3):280